2025年7月9日 星期三

時事評論:本地大學由亂到治並由治及興

 國際高等教育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於619日公布「2026 QS世界大學排名」結果。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連續14年位居榜首,而本港方面,共有九間大學上榜,其中五間躋身全球首100位。排名最高依舊是香港大學,位列全球第11位,創排名新高,以及內地北京大學(第14位)及清華大學(第17位)。

港大之後的香港院校依次為中文大學、科技大學、理工大學及城市大學,中文大學也創了歷年最高名次。城大今年排名雖然下跌一位至全球第63位,不過QS特別提到,該校的「論文引用率」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哈佛大學。教育大學及都會大學今年首上榜,前者排全球530位,後者排名781790位。


由此可見,本地大學水平不斷提升,使香港成為國際高端人才集聚地,配合國家對香港人口結構的發展方向。然而,本地的高等教育曾經行過死蔭幽谷,在2019年「黑暴」之後,原本弘揚中華文化的香港中文大學變成「暴大」,校園變成「兵工廠」,大量製造汽油彈。部分學生變成暴徒,用雜物截斷吐露港公路,巿民無法出行,被迫「罷工罷學」,而黑暴學生跟維持秩序的警察發生「二號橋衝突」,使校園火光熊熊。

面對中大被暴徒挾持,時任校長段崇智不但沒有直斥暴徒的惡行,反而姑息包庇,助長暴徒學生的氣焰。例如,他竟然未獲授權下,禁止警方進行校園執法,使中大成為法外之地。另外,他在沒有查證之下,竟然相信一名女學生片面之詞,譴責警方對被捕女疑犯進行性暴力。因此,他由暴徒學生口中的「段狗」搖身一變成為「段爸」,變成暴徒學生的包庇者。

然而,邪不能勝正!香港特區政府在2020630日頒布《香港國安法》之後,暴徒依法獲得應有的懲治。不少暴徒學生都被繩之於法,被捕並接受審判,部分最後鋃鐺入獄。自此之後,政府便開始整肅本地大學,例如各間本地大學都引入「國安課程」,要求學生修畢才能夠畢業。另外,各間大學都成為升旗隊,在重要日子進行莊嚴而隆重的升旗禮,加強學生國民身份認同。

至於中文大學,立法會在2024年通過改組校董會議案,加入更多校外人士的比例,從而杜絕校長濫權的問題。為此,段崇智在20251月終於抵受不住壓力而辭職,結束了中大亂局。之後,盧煜明教授接任中大校長一職,成為第九任校長。盧教授是國際知名的醫學專家,特別在無創產前檢領域有卓越貢獻,被譽為「無創產前檢測之父」。在他任職短短的半年之內,把原本瀕危的中大起死回生,重新踏入世界百強大學的前列,實在功不可沒。

筆者相信,本地大學經歷2019年「黑暴」之後,在《香港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的保護之下,並積極投入國家發展規劃,定必能由亂到治,並由治及興,使本地高等教育再上一層樓,成為國際高端人才集聚地。

原文刊登於HKWISDOM   30/6/2025
https://www.hkwisdom.net/blog/aff508b1617?categoryId=322666

2025年4月25日 星期五

時事評論:中國對內改革成就工業化

 二次大戰結束後,1949年新中國成立,當時國家一窮二白。例如,當時美國每千人便擁有1.5汽車的時候,但中國每萬人只有1部單車。那時候,中國全年的鋼產量只有16萬噸,工業水平趕不上非洲的津巴布韋。當時全國八成以上國民都是文盲,就連自己的名字也寫不出來。那時候,全國的外匯儲備只有30萬美元。這就是中國經歷百年恥辱,飽受戰火摧殘,全國的家底。 

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中國經濟開始騰飛。當時國家政策包括「對內改革」與「對外開放」,很多人只看重後者,而忽略前者,但「對內改革」比「對外開放」更為重要。不是所有對外開放的國家都能取得經濟成功的,因為這些國家缺少了對內改革。例如,印尼與墨西哥都推行對外開放,但最後國家都沒有發展起來,甚至成為跨國資本的血汗工廠。

 中國自改革開放後取得了工業化,因為滿足了基本三個條件。

第一,取得世俗化的改造,去掉神權的控制。回顧歷史,世界第一個工業化的國家是英國,因為英國是歐洲最早完成宗教改革的國家,打破了宗教的控制,完成了世俗化的改造,建立議會,確立君主立憲的制度。再看現時世界發達的國家,沒有一個是被神權控制的,例如美國和德國等等。反而印度雖然作為一個對外開放的國家,但因宗教與種姓制度的控制,以致產業效率低,至今也沒有完成工業化。然而,新中國成立之後,完全脫離了封建主義的統治,建立了新民主主義國家,也因為完成世俗化而完成工業化。

 第二,土地改革與城巿化的發展。要實現工業化,就必須有土地去建工廠。有了工業土地,才能吸引更多工業投資。關於土地改革,在以前中國的封建社會中,土地和糧食被少數地主深度掌握,地主通過這些資源去控制農民,形成一種固化的農業生態。在這種生態之下,地主勢力會持續擴大,獲取更多土地,得到更多糧食,而農民離開地主根本不能生存。

 另外,關於城巿化,工業需要城巿化,需要更多勞動力,而這些勞動力便由農村所提供。在新中國在建立之後,政府把土地分給農民,完成了土地改革。農民不再被地主剝削,有了更多的餘糧,所以農民從地主的勞役被解放出來,補足了城巿工業勞動力的需求。到了1978年改革開放,農村實行「包產到戶」,糧食產量提升,農村勞動力被釋放,農民工走到城巿工作,為工業提供勞動力。

 第三,工業化需要大量工業人口。1949年新中國成立,當時有八成人是文盲,於是國家便展開全國「掃盲運動」。從1949年到1964年,在15年裡面把1.5億人摘去「文盲」的帽子。國民懂得閱讀和寫了,再稍加培訓,就能參與最基本的工業勞動。對比之下,現時印度人口中國多,但仍然有3億「文盲」。所以,雖然印度是人口大國,但能夠參與工業生產的人卻不多。因為,「人口紅利」是指受過教育的人口,而不是單純的人數多寡。

 因為中國滿足以了三個條件,所以完成了工業化,成為現時全球唯一擁有全部產業鏈的國家,全球最大貿易國,全球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如《周易》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所以,中國改革開放取得輝煌成就,不是靠別人賞賜,而是靠自身努力。

2025年4月2日 星期三

時事評論:美國聯俄制中註定失敗

 美國在二次大戰後,捨棄了孤立主義,並沿用了英國的「大陸均勢政策」,就是反對歐亞非大陸上出現一個對自己存在威脅的超級大國。前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其回憶錄表示:「英國會加入不那麼強大的一方,同這些國家聯合,去挫敗歐洲大陸上的軍事霸主。」這就是所謂的「離強合弱」政策。 

例如,18世紀末,英國聯合俄羅斯、普魯士等國,組成了反法聯盟,來對抗當時最強大的法蘭西帝國,一起擊敗拿破崙。隨後沙俄崛起,英國又聯合其他國家來對抗沙俄,例如1853年的克里米亞戰爭。之後,沙俄向遠東擴張,英國又在1904年資助日本,對沙俄發動了日俄戰爭。隨後,英國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又聯合一眾國家,抗衡在歐洲大陸擴張的納粹德國。

 同樣地,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一改前任拜登對俄羅斯的強硬手段,跟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並打算約會見面。他這樣做表面上是調停俄烏衝突,為美國減少一點軍費,背後卻是「聯俄制中」的陰謀。其實,美國「離強合弱」早有先例,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遜在中蘇交惡的大背景下,進行過「聯中制蘇」,結果成功瓦解中聯關係,最終使蘇聯在1991年解體。

 為了「聯俄制中」,特朗普開出了一系列「大禮包」。首先,在美國的基礎關係上,提出了全面恢復正常化,包括恢復彼此大使館,取消或減少對俄羅斯的制裁,解凍俄羅斯海外資產,並且邀請俄羅斯重返G7集團,恢復俄羅斯在國際經濟和政治事務中的影響力。除此以外,特朗普還向普京保證,美國將壓服烏克蘭放棄被俄羅斯佔領的5個州,以土地換和平。

 特朗普開出的條件確實誘惑,問題是普京會不會上當?筆者認為俄羅斯全面倒向美國的可能性不大。首先,對於美國來說,俄羅斯是「上當專家」。從顏色革命到蘇聯解體,到承諾北約不東擴,美國的承諾一一落空,現在北約已經擴展至俄羅斯家門口。在普京擔任總統之初,他一心想融入西方大家庭,多次申請加入北約,但後來才發現人家根本就跟你玩。美國對俄羅斯只有口頭承諾,但實惠不至,反而一輪輪的制裁卻毫不手軟。

 另一方面,美國的政治環境是四年換一換,現在特朗普對普京開張多個口頭承諾,但萬一四年之後換到民主黨上台執政,承諾便很大機會落空。所以,普京絕對不會蠢到繞着美國的指揮奉來團團轉,而搭上美國「聯俄制中」的沉船。

 對比之下,中國是世界工業大國,而俄羅斯是能源大國,兩者的優勢上可以進行互補。例如,2024年,中俄的貿易額達到2448億美元,佔俄羅斯貿易總額的三分之一。相反,美國本身也是一個能源大國,跟俄羅斯是天生的競爭關係,而美國的能源企業也不可能同意俄羅斯分簿能源生意。所以,美國和俄羅藰根本沒有合作的可能性。

 由此可見,美國「聯俄制中」的陰謀是失敗的,俄羅斯的最佳選擇是採取「三足鼎立」,中美俄三國互相制衡又互相補足,這才符合俄羅斯的最佳利益,也滿足中國的外交需求。

原文刊登於《HKWISDOM》1/4/2025
https://www.hkwisdom.net/blog/6b28a379cd5

2025年3月25日 星期二

時事評論:改善學生內地考察的衛生安全刻不容緩

 自從2023年之後,香港與內地的疫情受到控制,便恢復兩地通關安排。適逢教育局優化高中課程,設立公民社會發展科,而該科目要求學生在高中時段參加最少一次內地考察團。考察內容包含認識中華文化元素、國家最新發展和成就。 

經過幾年的內地考察,本地學校已建立成熟的機制與安排,並且逐漸見到學習成效。例如,教育局自從2024年開始,每年舉辦內地考察學生學習成果巡迴展覽,其中學生認識到中華文化、國家經濟發展與科技成就、體驗內地國民生活,以及培養民族奮鬥與愛國情懷。

 就着香港的國情教育,國家主席習近在2023年曾經回信給香港培僑中學學生。習主席表示:「希望你們把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結合起來,深刻認識世界發展大勢,深入了解祖國的歷史文化和現實國情,厚植家國情懷,錘煉過硬本領,早日成長為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才,為建設美好香港、實現民族復興積極貢獻力量。」由此可見,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是分不開的!學生既要透過書本認識祖國,也要透過內地考察來體驗國情。

 然而,部分有心人卻藉着近期接連發生的內地團事故而大造文章,表面上是關心學生的安全,實際是企圖打擊內地交流,剝奪本地學生體驗國情的機會,從而削弱國民身份認同。最近,衛生防護中心報告有最少7間中學師生,在參加內地考察團回港後出現急性腸胃炎症狀,並證實為諾如病毒所引致。

 翻查資料,病性腸胃炎較常見於天氣較涼的季節,可由多種病毒引致,最常見的是諾如病毒和輪狀病毒。病毒性腸胃炎的主要病徵是腹瀉及嘔吐。其他病徵包括頭痛、發燒及腹痛。患者通常在染病後一至兩天出現病徵,視乎致病病毒類別,病徵可持續一至十天。

 根據中國疾控中心公布,目前是諾如病毒流行季節,而內地多處近日都出現爆發,包括上海一間中學,多名學生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因此,當局呼籲民眾保持個人衛生,提高師生衛生防護意識,例如去完廁所一定要徹底清潔雙手,公廁管理人員要加強廁所內清潔與消毒通風。

 因為現時正值天氣較涼季節,是諾如病毒活躍期,所以內地考察團有機會接觸諾如病毒也不足為怪。為此,教育局已經要求承辦機構停用涉事餐廳,並加強師生的衛生安全意識,提供詳細指引。

 筆者作為一名教師,最近參加了一個內地考察團,帶領過百名學生到順德考察。因為之前發生了幾宗考察團師生集體患上急性腸胃炎事件,所以我特別留意學生的飲食衛生情況,給予學生清晰指引,避免感染諾如病毒。結果,在兩日一夜的行程後,所有師生安然無恙回到香港,並學習到中國非遺文化,品嘗到順德美食,以及建立了香港與內地的師生情誼,收獲豐碩累累。

 所以,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反而要探求優化內地考察團的方法。在保障學生安全的前提下,讓學生能夠認識國家,從而了解兩地的發展機遇及挑戰,有助個人生涯規劃,將來貢獻國家和香港。

原文刊登在《 HKWISDOM》24/3/2025
https://www.hkwisdom.net/blog/031267d2506

2025年3月16日 星期日

時事評論:統一是必須的 台獨分子休想得逞

 特朗普再任美國總統之後,小動作多多,不斷出牌,旨在打壓中國發展,其中「台灣牌」更是用完再用,以為可以「以台制華」。早在2022年,美國國務院網站更新「美台關係事實清單」的描述,刪除之前不支持「台獨」的表述,後來被中國施壓,才恢復有關不支持「台獨」的內容。 

誰料美國在今年2月又重施故技,再次修改網站相關內容,刪除「不支持台獨」以及「承認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措辭。為此,中國外交部郭嘉昆批評,美國這種在台灣問題上搞政治操弄、試圖改變台海現狀的做法必將引火燒身。最後,美國在壓力之下,國務院官網才更新,恢復有關不支持「台獨」的內容。

 美國這種「彈出又彈入」的做法,為「台獨」分子發出錯誤信號,以為可以倚美謀獨。然而,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這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和公認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也是美方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當中作出的莊嚴承諾。歷史不容篡改、事實不容否認、是非不容歪曲。

 關於台灣是中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外交部部長王毅37日在全國人大會議記者會中提到:「台灣地區在聯合國唯一稱謂是『中國台灣省』。」當日,央視新聞在微博發布了以「中國台灣必歸」為題的海報,配文進一步強調「台灣唯一稱謂就是『中國台灣省』」,呼籲網友轉發,其中包括多位台灣藝人,例如陳喬恩、陳妍希、楊宗緯、張韶涵、趙又廷、侯佩岑和汪東城等轉發了該帖文。

 雖然中國多次強調台灣屬於中國的立場,但仍有部分心術不正人士,企圖扭曲事實,為「台獨」分子撐腰。例如,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於3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著名演員、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甄子丹出席會議。他步入會場前面對台媒提問:「台當局懲處台灣藝人表態『中國台灣省』。」他強調「統一肯定需要」,並批評台媒提問的出發點「不好,不正」。

 總括而言,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需要好似甄子丹一樣,面對「台灣」頑固分子的時候,態度要堅決,義正辭嚴的讉責,絕不能姑息,並主動推動海峽兩岸的民間交流,讓兩岸人員互聯互通,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推進祖國和平統一而共同奮鬥。

原文刊登於《HKWISDOM》12/3/2025
https://www.hkwisdom.net/blog/852c23df829

2025年3月10日 星期一

時事評論:太空油入侵香港 年輕人應遠離毒品

 網上近日流傳一段「活春宮」影片,顯示懷疑21女青少年在一個屋苑平台公然性交。據知現場為天水圍天逸邨停車場的平台位置。警方展開調查,翌日已拘捕涉案21女。3人包括一名16歲無業少女同涉「作為有違公德的行為」;其中一名18歲姓梁無業男子和一名16歲男學生,另涉「管有危險藥物」;16歲男學生同涉「管有違禁武器」。3人均正被扣查。 

消息指出,涉事年輕人被搜出毒品「太空油」。「太空油」是一種非法混入有害物質的煙油,沒有標準成分,其主要成分通常是法例要求必須經醫生方的麻醉劑「依托咪酯(Etomidate)」。按法例,依托咪酯是須醫生處方的麻醉劑,在醫院廣泛用於手術或其他醫療程序中,作誘導全身麻醉之用。

 近期,青年吸食「太空油」的案例增多,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吸食「太空油」會出現鎮靜、步履不穩、全身顫抖及失去知覺等急性毒性影響。一些吸食者因失去意識,增加了被車撞或遭受非禮、性侵的風險。戒斷症狀則包括情緒波動,以及暴力行為。

 此外,長期使用「太空油」會導致腎上腺雄性荷爾蒙過多,影響女性的生理健康,例如引起皮膚變差、月經不正常,甚至可能導致陰部變形。「太空油」亦會影響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導致高血壓和電解質失調。由於「太空油」屬於鎮靜劑,青少年長期濫用會對他們尚未發展成熟的腦部造成嚴重且可能無法逆轉的影響,風險更大。

 據警方資料,2024年首三季21歲以下青少年被呈報吸毒人數由2023年同期538人上升至593人,當中139人吸食「太空油」,而最常被吸食的品依次為大麻、可卡因和「太空油」。「太空油」自2024年上半年起被呈報成為21歲以下青少年第三位最常被吸食的毒品,而21歲以下青少年首次吸食「太空油」的平均年齡為15歲。

 年輕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容易受毒品誘惑,特別在朋友的驅使下嘗試吸毒,最終一發不可收拾,賠上身體健康與個人前途。所以,年輕人需要堅決拒絕毒品誘惑,抱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勇敢面對生活和成長的挑戰和困難;愛惜和尊重生命,學會保護自己,重視個人身心健康,實踐健康的生活模式;常存感恩之心,珍惜擁有的一切;如果有需要,可以適時尋求師長的協助。透過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年輕人必能抵抗誘惑,戰勝毒品,向「太空油」SANY NO !

原文刊登於《HKWISDOM》9/3/2025
https://www.hkwisdom.net/blog/bdb46e0b683

2025年2月22日 星期六

時事評論:中國探索月球的策略性意義

 中國近年在航天科技創造出一系列成就,例如1999年神舟一號成功飛上太空;2000年第一顆北斗定位衛星成功進入太空指定軌道;2003年神舟五號飛船搭載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2007年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順利升空;2011年中國空間站「天宮一號」開始建設;2020年嫦娥五號從月球正面帶回月壤;2020年北斗導航系統全球組網成功;2024年嫦娥六號首次降落月球背面並帶回月壤樣本。以上例子說明,隨着星際文明時代的來臨,中國即將成為這個地球上唯一的超級霸主,其中有兩個原因。 

第一,中國嫦娥六號探月飛船返回地球之後,中國明顯地加快了向外太空探索的腳步。例如,中國在今年一月發布了登陸月球航天服,並宣布要在2028年初完成月球星鏈,為要讓航天員在月球也能上網。中國在去年已宣布將會在2030年或之前登陸月球,並在月球設立科學考察站、月球空間站和軌道站。

 第二,美國太空總署(NASA)為了爭取經費,號稱要和中國展開一場太空競賽,向國會申請300億美元撥款,來確保自己在太空中的地位。假如美國與中國進行太空競賽,雙方比拼的就是工業製造能力,而中國正是全球工業製造力最強的國家,是唯一擁有全部產業鏈的國家。因此,美國若要跟中國進行太空競賽,必定慘敗無疑。但是,美國NASA宣布跟中國進行太空競賽,旨在爭取一大筆撥款,讓他們能研發探月計劃,而其他項目一概不理。因為他們知道,中國嫦娥六號探月飛船從月球背面帶回驚人的秘密,讓他們必須立即研究探月計劃,否則會被中國擠出星際文明時代。

 說白了,月球背面的秘密就是比黃金還要貴1500倍的氦-3,它會帶給我無法想像的巨額財富。氦-3實在太稀有,整個地球現在探明的儲量才500公斤,估計極限存量也只有幾噸。雖然在實驗也能製造氦-3,但過程非常複雜並困難。氦-3在核-57的試驗過程中,作為一種附加品被分裂出來,每次只有很少數量。所以,一公斤氦-3的價值便是幾億美元。然而,中國竟然在月球背面發現大量氦-3,太約是500萬噸。因為月球背面有強烈的太陽風輻射,加上沒有大氣層的保護,就形成了氦-3的超級溫床。

 -3的作用非常大,一噸氦-3的發電量足夠讓全球82億人口用上一年,其價值相等於1500億美元。換句話說,1萬噸氦-3就是1500億美元,而整個月球的氦-3的價值便是750,000億美元。現時美國作為全球最富裕的國家,每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也只有25億美元。所以,中國只需要從月背上帶回1萬噸氦-3,就能夠讓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幾十倍。

 人類從20世紀開始探索月球,全部國家合共發射了一百多個飛行器,但只有中國能到達月球背面,並從那裡帶回月壤。雖然美國自稱太空強國,但現時他們能否登上月球正面也成問題,所以美國跟本無能力跟中國爭霸月球資源。

 另外,氦-3擁有極高價值,因為它在核聚變的過程中,能夠產生巨大能量,同時不產生任何放射性核污染物。如果我們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的話,氦-3便是可控核聚變的最佳材料,為人類提供無限量並清潔的能源。

 在可控核聚變技術方面,中國是遠遠領先於美國。在未來星際文明時代,可控核聚變是唯一的能源選項。所以,如果中國能在月球背面開採源源不絕的氦-3,我們便能在星際文明時代稱霸。而且,可控核聚變技術能幫助我們在人工智能領域快速超越其他國家,因為人工智能需要極多能源,其耗電量是十分具大的。

 美國現時沒有能力登陸月球,所以便用月球的主權來做文章,不斷抹黑中國。例如,美國強調月球屬於全人類,不屬於任何國家。對此,中國表明月球資源是全人類共同開發的,可是使用的原則卻是先到先得。據現時的估算,在未來一段很長的時間,只有中國能在月球開採並提煉氦-3

 所以,當中國在月球提煉出第一批氦-3並送回地球的時候,我們的能話語權便形成,並擁有對月球資源的主導權。例如,當嫦娥六號探月飛船返回地球的時候,採用了跳式返回太氣層技術,其速度是31馬赫,其他國家無人能及。

 月球的主權確實屬於全人類,但大家憑實力公平競爭。星際文明時代將要來臨,人類將來的命運已交在中國手裡。月球背面就是我們啟動星際文明時代的巨大能量寶庫,而開啟這個寶庫的鑰匙則掌握在中國的手裡。

原文刊登在《HKWISDOM》22/2/2025
https://www.hkwisdom.net/blog/2e2e2d85aa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