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2日 星期六

詩詞:勤學十德


1.敲門問准入課室
2.尊敬師長講道德
3.書本文具每日執
4.按時存放好收拾
5.上課安靜咪亂噏
6.轉堂守紀莫爭執
7.舉手發問唔怕罰
8.全情學習認第一
9.不准飲食守規則
10.整齊健康一定得

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

遊記:廣州暨南大學

  暨南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由國家創辦的華僑學府,是目前全國境外生最多的大學,是國「211工程」重點綜合性大學,直屬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領導。素有「華僑最高學府」之稱的暨南大學,自1906年建校至今,共培養了來自世界五大洲142個國家和地區的各類人才20餘萬人。學校在廣州、深圳、珠海三地設有五個校區。學校設有16所附屬醫院。學校學風濃郁,人文薈萃,環境優雅,設施齊備,生活、交通便利,已成為香港學生內地升學的首選。

暨南大學正門

  2015年11月16日,我參加了暨南大學對港澳地區招生工作座談會。暨南大學在廣州共有三個分校,在我身後的正是廣州南校區教學大樓。南校區位於番禺區新造鎮,2008年開始籌建,2014年9月落成。教學大樓位於校園中心區,靠近學生宿舍。它採用嶺南建築元素坡屋頂結構,屋頂呈藍色,牆體以米黃為主色調,整體形成庭院式布局。

南校區教學大樓

  南校區的圖書館宏偉壯觀,總面積為2.6萬平方米,藏書約40萬冊,新校區圖書館藏書與借閱服務與北校區本部完全對接。館內設有各類型研修室、學術討論室、創意工作室、24小時自習室、咖啡廳、展覽廳,是集學習交流、互動合作、研究創新、社交休閑於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空間。

南校區圖書館

圖書館一角

  南校區的學生宿舍與圖書館隔路相望,同食堂成椅角之勢。統一為空調四人間,樓棟入口安裝有門禁系統,每間配有獨立陽台、衛生間、淋浴間等,設施齊全,寬敝明亮。為了便利廣大學生,宿舍樓內每層安裝有開水器。部分樓層配置有自修閱覽室、會議討論室、多媒體功能室、學生輔導室等活動功能室,還有乒乓球枱和身器材等等。

學生宿舍

  學生食堂具有東南亞風情建築風格,集大眾式、快餐式、自選式等多種就餐模式,共四層,可供數千人士同時食餐。食堂提供粵菜、川菜、湘菜、豫菜、東南亞風味等等,滿足各地區學子的口味需求。

學生食堂

豐富的午餐

  南校區推出500輛單車供學生於校內免費使用,單車停放在校內的固定位置,不需要任何證件便能自由取用。單車的維護工作由學校承擔,由專人定期檢查維修。

免費借用單車服務

  南校區與北校區相距大約10公里,學校提供免費校車服務,往來兩個校區,穿梭無間。

校車

  北校區始建於1906年,歷史悠久。下圖為北校區的教學大樓,共有11樓層,幾百個課室,可供幾千人同時上課。
 
北校區教學大樓

  暨南大學的醫學院歷年為廣東省培訓無數的醫護人員,學生畢業後在國內行醫,或出國深造,為世界的公共衛生供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北校區醫學院

北校區行政大樓

北校區圖書館

  北校區內擁有兩個人工湖,一個是「日湖」,另一個是「月湖」。兩湖相連為一,合稱為「明湖」。明湖波平如鏡,映照出湖心亭的倒影,具有濃厚的江南風味。

明湖

  暨南大學一直是中國擁有最多海外學生的學府,所以又稱「華僑最高學府」。在海外學生之中,最多是香港學生、其次為澳門、台灣及世界各地學生。在這裡,全國各地文化交融在一起,拼湊出新一代的新文化。

澳門留學生

香港留學生

香港留學生分享內地讀書心得

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原創歌曲:一世鍾愛



人潮內尋覓真心的愛,願這世界歌唱歡載。
情緣共維繫一直跨過世代,全獻上心裡的愛。
這世界全然是愛。到處也歡笑淹蓋。
在過去昨日,持續今後將來,讓世界遍地仍然是愛。
你與我願能互愛。錯與對都也遮蓋。
就算遠去別離,期望他日歸來,又再次相見親愛。

兩心一線牽相親相愛,讓我與你參與比賽。
每天手挽手必定跨過障礙,尋到了一世鍾愛。

2014年11月12日 星期三

遊記:錦田河(二)

  2014年11月6日,秋高氣爽,適宜登高遠足。我第一次新界第一高峰「大帽山」。此山海拔為957米,在山頂的位置可以看到整個元朗平原及后海灣,石崗機場的跑道最為矚目,而正在興建的廣深港高鐵車軌就在腳下,蔚為奇觀,十分壯麗。

大帽山頂

  大帽山是三條河澗的發源地,分別為大曹石澗、大圓石澗和大城石澗。在上游的石澗之中,大塊的礫石錯落於河道之中,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潭,有利於水中動物生長,例如北江光唇魚和米蝦等等。在這裡,由於水流湍急,水質清澈,人為污染較少,所以蚊子也不能在此滋生。不過,每當雨季時分,山洪能在數秒內爆發,因此不直在下雨天時到訪,免生意外。

清澈山澗

  香港沒有大型河流,以前村民靠山溪而飲,並用之灌溉農作物,自給自足,與世無爭。但是,隨著香港工商發展,六十年代湧現大量內地移民,人口突然暴增。與此同時,原來匱乏的水資源變得更為稀罕,不根養活數百萬香港人。有見及此,當時香港政府大量建築水庫和引水道,用以蓄水飲用。雖然水塘解決了人類的需要,卻破壞了山澗的生態。原本居於山澗的魚蝦無法沿水道上游產卵,斷絕了繁衍的能力。另外,由於引水道缺乏石塊作躲藏之用,水中生物容易被天敵所捕。

引水道

  另外,由於自港全年降雨量不平均,春夏多雨,秋冬乾旱,導致秋冬枯水期間,河道水流緩慢,容易滋生蚊蟲。有見及此,水務署特別設計了枯水道於引水道之內,在旱季期間也能保持水流通暢。

水閘

  除此之外,引水道也設有大型水閘,於汛期控制水流,調整水流速度,以免下游河道突然泛濫。

便母橋

  溪水經人工水道下流,大部分引入城門水城,小部分沿溪而流,終流至元朗平原,形成錦田河。現時錦田河只有一處沒有被人工河道化,位於水頭村。在頭村有一香港二級歷史文物,它就是「便母橋」。「便母橋」建於康熙四十九年(1716年),橋面鋪有六塊花崗石板,並排放在石墩之上。橋下水流緩慢,加上附近村落的生活污水,容易滋生蚊蟲。由於水質惡劣,河中只有抗污能力較強的外來物種,例如「福壽螺」和「金山鰂」。這跟上游石澗的豐富生態形成強烈的對比,上游是天堂,下游是地獄。

便母橋石碑

  「便母橋」的由來記於《新安縣志》,當時水頭村鄧氏孝子俊元居於錦田河東,其母居於河西。慈母每天為求與兒孫相見,逐赤足渡河,險象環生。俊元有見及此,不忍見其母受苦,卒之專誠從福建漳州,聘請精良工匠,花六年時間建成石橋,以方便年邁慈母每日渡河。後人為記念此事,逐建石碑於河岸,以表孝義。

人工河道

  離開水頭村,河水進入人工河道,此時河道變得筆直寬闊,目的讓洪水能迅速排放,以免水浸下游元朗巿中心。但是,筆直的河道使水中生物失去天然的避所,並無法產卵,育養幼初。為了彌補生態缺失,渠務署在錦田河下游做了以下的補償措施,包括設立河床草格、人工濕地,種植紅樹等等,目的讓原本的生態受到最少的影響。

拉姆薩爾濕地

  正因以上的補償措施,錦田河在人工河道化十數之後,不但減少了洪水的憂患,而且保存了原有的生態。在錦田河與山貝河的交匯處,可以看見大片紅樹林與泥地,彈塗魚在上面跳著,小白鷺在河上飛翔,一片生意盎然的景象。到了秋冬時節,大量候鳥從亞洲東北往南方遷徙,途經此處落腳稍作休息,覓食補充體力,然後再飛往東南亞過冬。如果選取選取合適日子到訪,你可以觀賞到極度瀕危的黑面琵鷺和鵜鶘,真的不往此行。















生活軼事:兩代人的香港夢

  根據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第十八條:「我們都有權利去相信我們要相信的,有權利信仰一個宗教,或是當我想要時可以改變想法。」這就是「思想的自由」,也就是「夢想的自由」。每一個人都有權利擁有自己的夢想,而每一代香港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個夢。


我的香港夢 2015醒覺 徵文比賽 公開組季軍

    在七十年代的時候,工作機會不多,很多人為了賺取一餐飯或一個住宿的地方,低價出賣自己的勞力,甚至沒有底薪也心甘情,為的只是「生存」。有人從一間木屋開始,經營自己的小生意,慢慢經營,最終上樓,細舖變大舖,養活三代人。當時香港電台拍攝了一系列的處境電視劇《獅子山下》,反映了當時貧苦大眾艱苦拼博的精神。電視劇主題曲「獅子山下」更風靡一時,流傳至今,其中「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拋棄區分求共對」更是道出低下階層的心聲。這便是上一代人的夢想:「只要肯努力,便能往上流動。」

    四十年後,今天已是二十一世紀,在同一個獅子山下,木屋不見了,獅子山頭卻掛了一張大黃幡,上面寫著「我要真普選」。掛上黃幡的「蜘蛛仔」正是八十後的新世代,他們跟上一代同活在獅子山下,卻擁有不一樣的「香港夢」。八十年代,香港經濟轉型,由第二產業成功變成第三產業,人們多數從事服務業,不再出賣自己的勞力,而是靠知識改變命運。所以,這一代的年青人一般學歷較高,因為政府最少提供十二年免費教育。另外,他們大多不愁衣食,因為享受上一代人勞力的成果,並有政府的福利安全網。但是,他們缺乏上一代擁有的東西,就是「上流的機會」。年青人無論擁有多少個學位,但他們很難求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不能賺取合理的薪金,更不能成家置業,因為香港的大部分財富與機會都落入上一代香港人的手中,而年青人只能為他們打工,從他們的指縫中謀取維生的金錢。因此,新世代大多看不見前境,更不用談夢想。

        然而,在大多數無夢想的年青人當中,總會有少部分人仍然堅持擁有自己的夢,而他們的夢再不是上一代人的「發財夢」,而是更高層次的「民主夢」。他們夢想香港成為中國第一處實行民主政制的地方,巿民能透過「公民提名」,以「一人一票」的方式推選屬於香港人的特首。為此,他們犧牲了自己的求學權利,走到馬路進行「公民抗命」,以圖推翻人大委員會的政制方案。

        但是,他們未實現自己夢想之前,正逐步破壞上一代的夢。在佔領區內,一些經營數十年的商舖正面臨倒閉的危機,的士司機的生計也大受影響。因為佔中事件,社會變得兩極化,上一代與新世代產生對抗,形成族群撕裂。

不過,兩代人的夢想真的不能共存嗎?我不贊同這個說法。只要大家能坦誠相對,尋求對話的空間,求同存異,懂得妥協,最終兩代人的夢想都能實現,香港人既能過得溫飽,也能享有民主的社會。但願我們能領會《獅子山下》的真諦:「我哋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港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