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7日 星期六

時事評論:專家預計中國在2035年超越美國

 根據俄羅斯塔斯社3月尾的報道,最近中國、美國、俄羅斯加拿大和印度五個國家的智庫合作,發佈了一份關於「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研究報告」。報告顯示中國大概在2035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體。只要11年,中國就能夠成為世界第一了。這份報告是可靠的,因為不是中國自己出的。除了和中國關係不錯的俄羅斯之外,參與報告的研究人員包括美國丹佛大學和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的專家。 

報告中對於中國經濟的預判,不僅包括2035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還指出到了2035年,中國的中等收入群體佔比將從現時三分之一,擴大到將近一半。同時,中國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將會達到接近8萬元人民幣的水平。另外,由於中國經濟的發展,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將不斷提升,形成和美元長期競爭的格局。

 2023年,中國GDP總量是17.89萬億美元,美國是27.36萬億美元。如果以上報告的預測收據是準確的,也就是說到了2035年,中國GDP總量很可能是現在的2倍,也就是中國人均GDP將超過2萬美元,這代表中國跨過了初級發達國家的水平。

 全球經濟發展在過去的三十年中,主要是以歐美發達國家為主導。因此,雖然歐美少數國家的人口不多,但國民卻可以享受高物質和高福利待遇。這不是因為政策好,而是歐美國家佔據了先發優勢,通過不斷積累專利壁壘和技術壁壘,佔據了全球產業鏈最頂尖的位置,把又累又苦的工作都推給發展中國家。例如,中國製衣廠工人一年生產上億件服裝,賺到的錢只能買到一架美國波音客機。全世界落後國家變相在給歐美國家打工。但是,如果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以上情況將會被徹底顛覆,東亞可能成為世界經濟中心。

 根據2022年的數據,全世界人均GDP2萬美元的國家有48個,總人口加起來大婅是12億。如果中國將來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總人口將會是現時的2倍。中國的發展模式將會造福東亞、東南亞,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這將會打破歐美國家在產業鏈上設置的高門檻。

 正因如此,很多國家看到中國崛起,內心感到十分害怕。一旦中國打破技術壁壘,實現產業升級,就很可能打破很多發達國家坐吃山空的飯碗。現在,中國在新產業的佈局已經初見成果,無論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超級計算技術,還是太空技術,中國可以說是個全方位選手。所以,有人預測「第四次工業革命」如果不是在美國誕生,便是在中國誕生。

 中國在2035年超越美國,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按照目前的趨勢來看,完全是有可能的,前途是光明的,但是歐美國家絕對不會坐視不管。所以,美國近年對中國進行貿易脫鈎、技術封鎖,目的就是阻礙中國發展。

 回顧歷史,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GDP總量達到美國的七成,使美國感到威脅。於是,美國逼使日本簽署《廣場協議》,逼迫日元升值,最後刺破日本房地產泡沫,導致日本錯過了全球互聯網浪潮,還陷入了經濟不發展的三十年。所以,現時中國也面臨着當年日本的情況,美國用盡千方百計阻撓中國發展。

 面對美國全方位打壓,中國需要自強不息,堵塞短板,例如國內企業同質化競爭、產業分工不夠緻等等。中國只有不斷的揚長避短,才能贏得最後勝利,做到真正的「超英趕美」。

原文刊登於《hkwisdom》26/4/2024
https://www.hkwisdom.net/blog/2035

2024年4月21日 星期日

時事評論:維護國家安全人人有責

 415日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旨在提高全民國家安全意識,營造維護國家安全的濃厚氛圍,增強防範和抵禦安全風險的能力,同時令巿民認識國家《憲法》、《基本法》和國家安全,培養國民身份認同 

以往,香港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有所缺失,例如遲遲未就《基本法》第23條進行本地立法,以致被外國勢力利用國安漏洞,在香港發動2019年「反修例騷亂」,試圖顛覆國家政權。然而,2020 6 30 日,中央人民政府為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以及保障香港居民的利益,以「決定」加「立法」的方式制訂《香港國安法》,成功遏止危害國家安全的威脅和行為。

 中央人民政府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有關國家安全事務負有根本責任,而香港特別行政區負有維護國家安全的憲制責任。《基本法》第1條表明:「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第十二條表示:「明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所以,中央有責任、亦有權力根據香港情況進行相關決定,這是中央準確落實《憲法》及《基本法》的體現。

 自《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以來,香港社會回復穩定。最近,香港舉辦多項大型國際盛事,例如「渣打香港馬拉松」和「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吸引旅客到港,更有助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的地位。由此可見,《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後,香港已從由亂及治,進入由治及興的新征程,香港的未來一定更加美好。

 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是全中國人民的共同義務,所以我們都應該肩負維護國家安全的使命。我們更應該認識總體國家安全觀對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因為「總體」兩個字提示我們應以宏觀的角度全盤理解國家安全。國家安全絶不僅僅是保衛國土安全、軍事安全,也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例如,網絡犯罪行為威脅我們正常的生活,動輒令我們失去金錢、名譽,甚至危及人身安全,足以影響社會的安穩。作為社會的一分子,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守法守規、持守正確的價值觀。

 國家安全涵蓋多個重點領域,包括傳統安全領域、非傳統安全領域,以及新型安全領域。最近,中國發展出多4個新型安全領域,包括糧食安全、金融安全、數據安全,以及人工智能安全。由此可見,隨着世界不斷進步,國際政治環境急劇變化,我們正面臨新的國家安全風險,需要盡每個國民的責任,一起維護國家安全。

 另外,《基本法》第23條立法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亦已於本年323日刊憲生效。國家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標誌着香港特別行政區終於完成《基本法》第23條規定的維護國家安全本地立法的憲制責任,完成了歷史使命,不負中央所託,不負國家信任。完成23條立法是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的必要工作,確保「一國兩制」中「一國」的國家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和「兩制」的香港特區長期繁榮穩定。

原文刊登於《HKWISDOM》20/4/2024
https://www.hkwisdom.net/blog/3f396cfc6ac

2024年4月13日 星期六

時事評論:雪龍2號訪港 喚醒港人關注極地安全

 中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於48日訪港,香港政府安排巿民登船參觀,反應非常踴躍,全部時段額滿。政府今次爭取國家破冰船到訪,將南極探索資訊帶給香港巿民,並激勵年輕人更多認識國家有關工作,從而有機會投身有關事業,參與南極探索。 

從「雪龍2號」的新聞報道得知,地球南北兩極現正面臨嚴峻挑戰,構成安全風險。例如,人為活動製造溫室效應,造成地球暖化危機。隨着極端天氣引發的地球災害日益增加,氣候變遷近年已成為國際關注的重要議題。眾所周知,氣候變遷主要源自人為活動的影響,自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人類使用大量化石燃料,以致溫室氣體大幅增加,造成全球溫室效應加劇。

 其次,溫室效應導致地球表面溫度升高,引起大氣與海洋暖化、積雪與冰山減少、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事件增加等。這些變化對生態系統、人類社會和經濟造成廣泛影響,在自然界引發許多異常現象,例如海洋酸化、冰川融化、乾旱、洪澇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傳染病大幅擴散,適宜農耕土地減少而引發糧食危機。

 有見及此,中國早在2015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其中第31條訂明:「國家堅持和平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國際海底區域和極地,增強安全進出、科學考察、開發利用的能力,加強國際合作,維護中國在外層空間、國際海底區域和極地的活動、資產和其他利益的安全。」

 《國家安全法》提出我們要開發利用極地,而隨着全球暖化加劇,北極現正出現「冰上絲綢之路」。以往,北極圈海域長年冰封,即使夏季海域上的冰層也不會完全融化,因此需要以破冰船導航,不但所需時間長,而且面對的風險也高。然而,近年北極因氣候暖化而出現「無冰期」,夏季出現了「北極航道」,使商業通航成為可能。由於穿越北極航道比穿越傳統經蘇伊士運河或巴拿馬運河要縮短超過四成的航程,國際貿易海運成本也將大大降低。因此,如果「北極航道」未來成為國際上的恆常航道,或成為中國新時代接通歐洲的「冰上絲綢之路」, 大大有利於中國的國際海運發展。

 為了開發極地資源,中國早於上世紀50年代便提出極地考察,到了上世紀80年代第一次進行南極科學考察。直到今天,中國已完成超過35次南極考及超過10次北極考察。在多次科學考察之中,中國成功打開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門,有助我們理解氣候變化和全球環境。其次,中國也在極地積極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包括海洋生物、海鳥和陸地哺乳動類動物等等。再者,對於極地蘊藏着豐富的自然資源,包括石油、天然氣、礦物和漁業資源等,中國已制定可持續的開發政策和管理方案,確保這些資源能合理利用,同時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另外,中國在極端條件下進行研究創新技術,這些技術在其他領域也有應用價值,促進科技的進步和創新。

 直到目前為止,中國已成功在南極設立5個科學考察站,成果豐碩累累。然而,中國並沒有獨佔科研成果,而是跟其他國家分享,促進國際合作,因為極地科研需要跨國合作,建立互信,攜手同行。極地科研為科研人員提供了一個國際合作平台,互相交流知識和經驗,解決全球性的挑戰,從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原文刊登在《HKWISDOM》12/4/2024

https://www.hkwisdom.net/blog/2-a92e9349-5c3b-4ee3-828f-eca1e3d12c43

2024年4月6日 星期六

時事評論:馮德萊恩出賣歐洲利益

 今年是歐盟機構領導人的「換屆年」,一向敢言的愛爾蘭籍歐洲議會議員戴利(Clare Daly),近日在會議廳上以強烈措辭,表達對現任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不滿,並力數她任內的兩宗罪。她表示:「這屆議會早就應該認真考慮削減歐盟委員會的權力,因為歐盟委員會,尤其是主席馮德萊恩已經失控。」 

第一,馮德萊恩在沒有任何授權的情況下,破壞歐盟成員國對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的政策,選擇站在美國一邊,而不是與歐洲政府首腦合作。例如,她推動歐盟委員會對中國電動車的國家補貼進行調查,強調對中國「去風險化」的必要性,完全跟足美國的口脗。另外,她以中國的貿易脅迫、抵制歐洲商品以及對關鍵原材料的出口管制為例,指出中國是歐盟在商品方面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但同時對其不公平的和有時扭曲巿場的掠奪性行為的擔憂正在上升。

 面對馮德萊恩的無理指控,中國也不是省油的燈,以行動表示對她的不滿。例如,去年4月馮德萊恩與法國總統馬克龍一齊訪問中國,兩人得到卻是南轅北轍的待遇。馬克龍獲中國熱情款付,包括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接見,一同會見記者,並與中法企業家委員會進行會議。相反,馮德萊恩卻只能在普通旅客的出口入境,沒有紅地氈歡迎,只有中國外長迎接,明顯受到冷落。

 第二,馮德萊恩公然篡奪會員國在外交政策方面的特權。例如,她訪問以色列,一再重複歐洲無條件支持內塔利亞胡的種族滅絕政策。由於她以上言行,導致去年10月,798名歐盟職員向歐盟委員會發公開信,批評她在以巴衝突中偏幫以色列,而且強烈譴責她對以色列的支持「不受控制」。

 戴利一針見血地點出了馮德萊恩的問題,特別是她作為歐盟的領導人,竟然會對美國言聽計從,不單只處處針對中國,還公開支持手上沾滿鮮血的以色列,這些統統都不符合歐洲的發展利益與道德價值。

 歐盟27個成員國的領導人即將在6月歐洲議會選舉後,提名新任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已表態尋求連任,雖然獲得歐洲議會最大黨歐洲人民黨的支持,但她如此拙劣的表現真的能夠勝任嗎?讓我們看看她的往績,來評論一下她是否適合連任。

 美國自從2022年推動俄烏戰爭爆發,歐洲作為美國的跟班,只能跟着美國的指揮棒而動,導致自身嚴重損失,反而美國卻賺到盆滿砵滿。例如,歐洲各國為配合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停止向俄羅斯購買廉價的天然氣,反而輸入美國貴價能源,導致能源價格飊升,通脹嚴重。另外,歐盟跟隨美國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向烏克蘭投入大量資金與軍備,導致戰爭持續開打。與此同時,美國卻啟動加息週期,使投資者從歐洲撤資,資金大量湧入美國,讓美國大賺一筆,歐洲卻損手爛腳。

 由此可見,歐洲跟隨美國,只會變成待宰的肥羊,被收割的韭菜。馮德萊恩作為歐盟委員會主席,在任內沒有為歐洲各國利益着想,只顧自己仕途利益,根本沒有資格再做新一任的歐盟領導人。

原文刊登於《HKWISDOM》5/4/2024
https://www.hkwisdom.net/blog/feeff9697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