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日 星期一

遊記:荔枝窩

荔枝窩是香港新界北區沙頭角之一處原居民村落,毗鄰船灣郊野公園印洲塘海岸公園,對出海灣即為吉澳海,是香港國家地質公園的「荔枝窩自然步道」所在地。自17世紀便已有人定居;附近村落為小灘蛤塘村(沙頭角范氏客家村落)、梅子林曾氏村落)。

荔枝窩特別地區內有客家人文化遺產:荔枝窩客家村民種植之風水林下圖顯示一顆榕樹絞殺另一顆樹的現象,原本的樹木給榕樹氣根纏住,最終氣根生長成樹,把原有樹木殺死。


榕樹紋殺現象

風水林是指為了保持良好風水而特意保留的樹林,為華南不少鄉村的特色。不少村落在選址時,考慮到風水上的因素,通常會在茂密的樹林旁興建,令其成為村落後方的綠帶屏障。由於村民相信風水林會為村落帶來好運,因此他們都會著重保護風水林。下圖顯示一顆百年秋楓給真菌侵蝕,導致中空,只剩外圍木質表面支撐樹冠,形成「空心樹」。

空心秋楓樹



2013年12月1日 星期日

遊記:南生圍與山貝村

南生圍香港新界元朗市區以北。南生圍有好多魚塘,因為喺鹹淡水交界位,所以有紅樹林。紅樹林有唔同種嘅昆蟲仔,亦有唔少季候鳥聚集。
橫水渡係指來回兩渡船,有啲簡單到三板,亦有啲係小輪。橫水渡短則一段面,長則在內港,但不涉外洋。南生圍被山貝河貫穿整個濕地,來往河的兩岸,只能靠本製橫水渡,而南生圍擁有全香港惟一的載客橫水渡。
山貝河兩岸住了林氏族人,他們多靠養植淡水魚為生,所以南生圍佈滿漁塘,有的已被填平,有的繼續經營。林氏族人在這裡聚居建村,是為山貝村。







遊記:立法會綜合大樓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通稱立法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及有部份議會功能。

立法會綜合大樓的設計理念為「玻璃圍合的圓錐」,象徵透明、包容及充滿創意動力,也結合「嚴肅謹慎」和「包容開放」兩種元素,「方」象徵收斂,「圓」象徵變化,體驗了中國傳統天圓地方的建築概念。
立法會標誌包含了中文字「立」並英文字母「L」,並在黃色背景之上。「立」代表了立法會,而「L」代表了Legco,意即立法會。該標誌只能用於立法會建築、文件和議員的卡片上。

遊記:流浮山

流浮山位於香港元朗區西部,靠近后海灣。流浮山原址位於天水圍以西,廈村以北的一座小山丘。但後來主要代表其西面數條鄉村較旺盛的地方。

流浮山以其出產的海鮮聞名,尤其是蠔。因為該處位於后海灣畔,臨近珠江口,有淡水流入,所以適合養蠔。高峰期於1970至80年代,不少旅行團專程前往品嚐。只可惜近年珠江三角洲水質污染日趨嚴重,加上鄉村人口遞減和天水圍市區不斷發展,流浮山的漁業,尤其是蠔產量已大不如前。不過該處的仍有不少海鮮酒家,客人不少。我原本處身於一個碼頭,但因漁民每天將蠔殼棄置在水邊,經年累月之後,蠔殼堆積如山,形成碼頭的延伸部分。
后海灣原稱「後海灣」,乃對應同位處深圳的前海灣。然而,由於寶安縣居民將之寫作「后海灣」,故約定俗成作「后海灣」。過去由於有著來自珠江深圳河的淡水與南中國海的海水交匯,很適合紅樹林生長,所以當地的漁產(如基圍蝦)和蠔產都十分豐盛。隨著香港農業式微,元朗一帶荒廢的魚塘水稻田都回復濕地的原貌,成為了雀鳥的天堂。
拉姆薩爾公約是為了保護濕地而簽署的全球性政府間保護公約,其宗旨是通過國家行動和國際合作來保護與合理利用濕地。香港的后海灣被列入拉姆薩爾濕地,受到公約保護,讓侯鳥每逢北半球冬季的時候,作為長途遷徙的中途補給站。




二創歌曲:痛楚


今天我 流淚眼看雪飄過,寒夜裡再細聽憂傷的輓歌。
風雨裡哭泣,內心悲與痛交錯,天空海闊撇棄了 一個我。(無人問我!)
多少次 愁悶你我也經過,來讓我去破碎心中的鐵鎖。
星際的光輝,夜空漆黑中閃過,天邊光線滿了愛 充滿我。(來燃亮我!)

懷著滿肚控訴,心中暗暗嘆奈何!你哪會得知這痛楚?Oh! No!
錯折與痛傷 誰人都經過!哪會怕?有你緊緊抱著我!

窮途定能突破!哪會經過痛楚?傾出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