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3日 星期日

假如我成為了一位音樂劇作家

        有人說:「一人有一個夢想。」但我卻認為一人豈只有一個夢想?在我年少的時候,我的夢想是成為一位教師。今天,這個夢想實現了。但是,除了這個夢想之外,我還有另一個夢想,就是成為一個音樂劇作家。

《雪嬌三友》音樂劇

        現今的香港,許多家長都將最好的東西給自己的小朋友,為他們安排一連串的課外活動,讓他們練成十八般武藝,為了使他們贏在起跑線上。所以,現今每一個學童起碼都擁有一項或多項的技能,例如游泳、跳舞、彈鋼琴等等。然而,我沒有這麼幸運,能夠在孩童時間接觸到多項課餘興趣班。在那些年間,我最大的興趣就是聽粵語流行曲,例如羅文、關正傑、甄妮等等。而最令我期待的電視節目就是每逢週六播出的《勁歌金曲》。當歌手在台上演唱的時候,我便跟著拍子一同和唱。這就是我最大的課餘活動!

        當我升上中學的時候,我參加了學校一個為期十堂的結他班,自此之後我便跟六弦琴結上不解之緣。放學後,回家彈結他。星期天,在教會彈結他。一個人,彈結他。一班人,也在一起彈結他。開心時,彈結他。憂傷時,也在彈結他。最後,我憑結他獨奏取得中學音樂比賽樂器組的冠軍。我還記得奪得獎項的樂曲是我自己編改張學友的粵語歌曲《當愛變成習慣》。

        後來,當我進入教師行列之後,彈結他的時間減少了。然而,每年總有幾次機會讓我在台上演出,自彈並自唱。近年間,香港興起一股唱作風氣,二次創作流行起來。因此,我也學習去寫自己的歌。為了創作一首屬於自己的歌,我購買關於作曲的書籍、借閱關於填詞的圖書、研究廣東話九聲及平仄,並且出席著名填詞人鄭國江的講座。在無師自通之下,我學會了歌曲創作。當然,我的作品有些成功,有些失敗。但每一首都是嘔心瀝血之作,都是自己的的懷胎十月的「親生仔」。


        今年開學後,圖主館主任邀得香港著名青年文學作家君比到校主持講座,分享她的創作心路歷程。在她的演說中,得知她原來也是一位教師,她在美國大學主修美術,畢業後在香港中學任教英文,最後寫作中文小說。從她身上,我學到堅持自己夢想的重要性。只要你不放棄,夢想終有一天會達成的。這使我憶起電影《少林足球》配角「醬爆」的一段話:「我從來沒有放棄成為一個偉大作曲家的理想。」同樣,我從來也沒有放棄成為一個音樂劇作家的理想。我想把我多年所寫的歌曲,編成一個粵語音樂劇,在台上演出。我當然沒有奢望成為第二個Andrew Llyod Webber,能夠編寫膾炙人口的《歌聲魅影》;或者成為第二個李垂誼,演奏動聽的大提琴樂章,衝出香港,為華人增光。我只希望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一個屬於我的故事,讓世人都能分享我的音樂。我相信這個夢想終有一天會成為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