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8日 星期四

教育評論:職業專才教育任重道遠

政府近年有意推動職業專才教育,例如2017年《施政報告》提出興建新校舍予職業訓練局,發展職業專才教育。筆者認為,縱使教育局十多年前已在中學推行職業導向教育,以及後來新高中應用學習課程,學生修讀職業專才教育仍未如理想。  
家長學生認識不足
智經研究中心委託香港教育大學在16年6至12月透過問卷、電話調查及焦點小組討論,訪問2,493人,包括家長和學生對職業專才教育及培訓的觀感。研究發現,家長及學生對職業專才教育的認識不足,近七成受訪學生及家長未聽過,不少受訪者認同職業專才教育實用,惟普遍視它為次等選擇。
香港家長與學生仍傾向以傳統職業導向課程,例如醫生和律師,以致學生選科時,通常以這些科目為首選,就算成績未符合要求,寧願修讀相關副學士課程,也不願選讀職業專才課程。因此,香港多年來出現職業錯配的現象,擁有高等學歷的畢業生未必能找到相關職位;而本港勞動巿場卻出現大量空缺。例如2015年勞工處錄得私營機構職位空缺達1,343,035個,創近年新高!其中大多數是傳統藍領職位,譬如升降機維修技工和扎鐵技工等。
社會上「有人冇工做,有工冇人做」現象,或歸因於中國傳統觀念「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其實這種觀念不但在華人地區,就連歐洲德國之前也有這情況。然而,德國在多年前推行雙軌制職業專才教育,就是結合有系統課堂學習及職場訓練,要求僱主投放更多培訓資源,確保僱員培訓質素。結果,這批接受過職業專才教育的德國青年,成為支撐德國工業發展重要支柱,促使德國經濟在全球衰退下仍穩健發展,於2016年國民生產總值實質增長仍達1.6%,沒有倒退迹象。
參考德國增認受性
香港政府可參考德國例子,提升職業專才教育認受性。例如大專院校可將在職人士工作經歷列入收生計分標準,增加在職人士銜接教育的機會。另學校在初中增設職業體驗課程,將文憑試應用學習科與其他科採用相同參照評級,提升相關科目在報讀大學時認受性,以吸引更多學生修讀職業專才課程。

2017年9月26日 星期二

時事評論:南亞兵團對香港治安造成隱憂

上周尖沙咀名店區發生劫案,三名南亞裔賊人闖廣東道周生生金舖,其中兩人利用鐵鍾擊破店鋪飾櫃玻璃,在缺口伸手搶奪金飾,舖外停泊一架電單車接應。賊人犯案動作迅速,事成後登上電單車沿廣東道逃去。遇劫周生生金舖經點算後,證實被偷去包括鑽飾和翡翠,價值約2,500萬以上的金飾。無獨有偶,兩周前一名28歲女編劇於凌晨3時放工返回深水埗區寓所,其間在樓下抽煙,遭一名南亞裔男子搭訕並索取香煙。惟她拒絕並轉身返回大廈,未料行樓梯到達一樓電梯大堂時,遭對方尾隨跟蹤並拉至後樓梯強姦,疑犯更搶走女事主一部約值5,000元的的手機逃去。除了以上兩單案件之外,近年涉及南亞裔人士的罪案包括販毒、盜竊、傷人、集體毆鬥、謀殺、行劫、縱火、強姦、非禮、私藏武器、襲警、洗黑錢、行使偽鈔、刑事毀壞、詐騙、販賣私煙、拒捕、無牌賣酒、種植大麻、逾期居留、從事黑工、偽造證件、阻差辦公等等。情況嚴重,令人十分憂慮!

本地犯罪率44年來最低
根據香港警務署的資料,去年本地犯罪率創44年來最低,每10萬人口計的罪案率只有825宗。然而,涉及南亞裔人士的犯罪率卻逆巿而行,有上升的趨勢。據警方數字,去年非華裔人士因刑事罪行被捕人數有4,703人,較前年增加5.1%,佔整體被捕人數14.1%,比例較前年增加0.8%。香港在八、九十年代發生的搶劫案多數是中國內地跨境犯罪集團所為,他們被稱為「省港旗兵」,較為出名的包括張子強、季炳雄和葉繼歡。但隨着內地改革開放,經濟發展迅速,人民開始富起來,再不需要挺而走險,冒着坐牢的風險來港犯罪。縱觀近年搶劫罪案,大多數由「南亞兵團」取而代之。部分南亞罪犯是獨狼式犯案,但更多是集團式犯案。他們有可能被本地不法集團操控,憑着他們擁有「免遣返聲請」的保護傘,義無反顧的犯案。另外,因為種族、言語和文化的差異,本地警方很難在南亞兵團安插線人,難以收集情報,致使非華裔人士犯案率逐漸上升。

非華裔人士犯案率漸升

其實南亞兵團來港犯案,一直是源於香港實施酷刑聲請的入境政策。酷刑聲請者只需聲稱在自己國家遭受政治迫害或受到酷刑,都可以來港申請尋求政治庇護。經過香港入境事務處審核他們是否符合酷刑聲請資格的申請後,如果聲請獲得確立,申請人便不會被被遣返回原居地,而入境處會將個案轉介至聯合國難民署,由該署確認酷刑聲請人為難民,以及為獲確認為難民的人安排移居至第三國家。但是,聯合國難民署審核需時,許多南亞裔人士一住便是十多年。以往,他們在逗留期間,被容許從事有薪工作。這種入境政策的漏洞吸引了不少非華裔人士偷渡來港,然後申請酷刑聲請,實際目的是在港工作賺取金錢。然而,香港政府在2009年修訂入境條例,禁止所有非法入境者在香港從事僱傭工作,以堵塞這個漏洞。當這班「假難民」頓時失去了合法賺錢途徑,只好挺而走險犯案以謀求生存,導致近年南亞裔人士犯罪案不斷上升。
為了解決「假難民」的問題,前任特首梁振英在2016年的施政報告,提到政府將全面檢討處理酷刑聲請而留港的外國難,包括檢討《入境條例》,強調加快審核聲請及打擊非法入境及逾期居留問題,甚麼考慮退出《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然而,當時梁振英的言論引來各方批評,包括前民主黨主席劉慧卿、人權監察總幹事羅沃啟,以及工黨立法會議會張超雄等等。他們認為如果香港退出《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將會嚴重影響香港人權。其中,張超雄不但沒有想辦法解決「假難民」的問題,反而關注滯港難民的權益,為他們爭取福利,因而獲得「難民之父」的稱號。
回顧歷史,香港在七、八十年代越戰期間,被英國宣布為「第一收容港」,以致大量難民從越南飄洋過海到達香港。經過香港入境處核實之後,證明部分人士確實因越戰而逃至香港,但也有部分人士並不是戰爭原因來港,只是來港尋求賺錢的機會,而這班人則稱為「越南船民」。當年20萬名船民來到香港,政府將他們安置在禁閉營之內,包括以前的石崗船民中心和白石船民中心。隨着越戰結束,英國殖民地政府於1997撤出香港,大部分越南難民均獲安排移居至第三國家,或返回越南原居地,只有少部分船民仍然滯留香港。對比之下,現時滯港大約10,000名「假難民」,他們可以在港自由穿梭,完全沒有限制。為此,民建聯曾經在2016年向保安局提議在離島重新設置禁閉式難民營,限制酷刑聲請的申請人,讓他們在營中等候入境處核實其難民身份。然而,這個建議又遭到張超雄等人反對,認為會剝奪酷刑聲請人士的人權。最後,保安局沒有對這個建議作出跟進,不了了之。

南亞兵團假難民問題浮現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對136個國家和地區進行調查,香港在2017年被列為全球最安全城巿的第5名,達超英美俄等傳統熱門國家。然而,隨着「南亞兵團」與「假難民」的問題浮現,香港的安全指數出現隱憂。因着各種原因,香港被迫作為21世紀「亞洲難民第一收容港」,這實在不符合香港人的利益。筆者希望各持分者共同努力,抛下成見,坦誠討論,一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而不是「為反而反」,無助解決問題。
(原文刊登在《HKG報》25/9/2017)

2017年9月18日 星期一

時事評論:本地回收產業轉型逼在眉睫

內地近日收緊廢紙進口標準及審批程序,致使廣東省共18間造紙廠,只有部分廠家有進口批文。香港以往每月平均收集8萬噸廢紙,大部分都轉口進入廣東省進行加工處理。所以,當內地政策改變的時候,香港的廢紙便無處可逃,於是便堆積在藍巴勒海峽公眾貨物裝卸區等回收場,數量已接近飽和。例如,回收業廣益公司負責人吳太透露,近半個月躉船已積存近2000噸廢紙,只剩數百噸的空間。如果到十月仍未有新的批文,公司將會全面停收廢紙。對面這個困局,香港九成廢紙回收商於上周發起停收廢紙一星期,待港府與內地商討恢復廢紙進出口政策,才重新回收本地廢紙。
廢紙回收將爆結業潮
因為廢紙回收商發起工業動,廢紙回收價由今月初每公斤1.1元,跌至最新的3毫。一眾平時靠拾荒為生的長者受到最大的影響,例如黃婆婆上周五拾了72公斤廢紙,連續兩間回收舖停收到第三間才肯收,最終賣得21元。她批評廢紙價太低,決定不再收集街邊廢紙。結果,上周灣仔多處街道有紙皮堆積,鵝頸橋街巿外堆出一座「紙皮山」,佔據三分一路面,後巷亦有堆積逾6米長、2米高的紙皮,另外旺角已開始有廢紙箱堆出垃圾桶的現象,嚴重影響公共衛生。香港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會長劉耀成指出,估計目前全港囤積廢紙多達5萬噸。業界停止回收廢紙,每日面臨約275萬港元損失。如果持續三個月不獲內地批文,將爆發結業潮。
面對「廢紙圍城」,港府臨急推出五項「儲住先」應急措施,包括屯門環保園的臨時用地供業界免費存廢紙一周。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承認環保園僅能容納一周的廢紙量,他表已與內地相關部門溝通,希望重新恢復進出口廢紙,但直到現時為止,還未得到內的積極回應,問題極待解決。為了解決問題,本地業界也嘗試將廢紙轉運東南亞其他地區,但該等地區每月只能吸納3萬噸廢紙,未能吸納全數本地廢紙。
廣東省以往一直肩負收集香港廢物的責任,然後進行加工,循環再造成為再生物料,最終運往世界各地。雖然內地回收業能為落後的地區賺取些微的利潤,卻換來環境污染和居民染病的重大代價。例如,根據World Counts的統計,2017年全球拋棄的電子垃圾高達3000萬噸,其中部分輾轉運到廣東省揭陽巿的貴嶼鎮,致使當地成為世界電子垃圾之都。當地的河流被重金屬污染,空氣也充滿有毒煙霧。在那裡,女人在煤火上融化電路板,藉以提出貴價金屬。小孩長期在污染的環境之下,血液中鉛含量特別高,達到危險級別,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環境保護是世界趨勢

近年,內地經濟發展迅速,人民收入提升,開始從食往的問題轉移到關注環境和健康問題。因此,國家環保局逐漸收緊法例,禁止居民非法經營廢物回收廠,提高廢物回收品質檢驗,逼使部分回收商將業務轉到其他東南亞發展中國家,甚至關閉回收廠。所以,內地收緊廢紙進口標準及審批程序,正正是回應國家保環局的要求,務求改善內地環境污染與居民健康的問題。
環境保護是世界的潮流趨勢,香港與內地均在這個潮流之內。我們絕不能一味依靠內地收納本地的廢物,把內地當作香港的垃圾堆填區。面對廢物堆積的問題,我們要多管齊下,務求解決廢物圍城的問題。第一,香港人應從源頭減廢,實施廢物徵費政策,改變巿民胡亂製造廢的習慣,從而減少廢物的數量。例如,香港於2009年實施膠袋徵費計劃,一年之內零售商派發的塑膠袋數目減少了約九成,顯示徵費計劃成效顯著。不少巿民已減少使用塑膠購物袋,並習慣自備購物袋,積極實踐紙色生活。同樣原則,如果政府對廢紙實施類似的徵費計劃,必定會收到類似的效果,屆時「廢紙圍城」的問題使迎刃而解。第二,香港以往的廢物回收業主要擔任廢物轉運的角色,把本地廢物轉口至其他地區,從中賺取利潤。但是,這種經營模式一旦遇到其他地區進口廢物政策的轉變,便會造成廢物停止出口,垃圾堆積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本地回收業需要發展廢物就地再造的工序,自己廢物自己處理,不假求於他人。例如,本港於2005年設置首間以廢玻璃和建築廢料為主要原料,生產環保玻璃磚。原材料經壓碎成粉末後,加入煤炭,在磚模內經風乾便成,不需經過高溫燒製。環保玻璃磚加入少量光催化劑,利用陽光長年進行光催化反應,減低空氣中的一氧化氮濃度。這種產品能不但能減少廢物數量,並且能改善環境,可謂一舉兩得。同樣道理,如果香港廢紙回收商能增加投資,加設再造紙器材,廢紙便能在本地循環再造,既能減少廢紙囤積,又能滿足本地商戶對再造紙的需要,可謂一石二鳥。
當然,在本地回收產業轉型的過程中,政府需要擔任協助的角色,例如提供技術支援,鼓勵大學科研應用於商業用途之上;其次要提供資金貸款援助,幫助業界購買新式機器,以助廢物再造;最後還需要推出有效環保政策,讓回收商與巿民改變以往處理廢物的方式,促使香港的廢物能循環再造,能成為亞洲環保之都。
(原文刊登於《HKG報》18/9/2017)
https://www.hkgpao.com/articles/151509

二創歌曲:齊來煉金 化學篇



《齊來煉金 化學篇》
作曲:張國榮 作詞:亞伯林 / Chemsir Lee Wai Hon​
夜探礦山去,儘管天色都灰暗。
在這礦坑裡充滿合金。
拾到鐵棍,生鏽污糟的短棍。
覓到了金礦,今趟是似會有好運。
暗淡黃光線以為是金。
遇碳有反應可變做鋅。
獨坐礦坑裡一個自困。
後悔我偷懶,衰咗化學我太過蠢笨。
氧化鋅於水裡面會往下沉,
鋁鈉鉛竟當做是銀。
熟鐵加碳,燒鋼要謹慎。
繼續尋山礦滿是銀。
超級高溫,齊來煉金。

食指戴火鑽,加塊碧玉鑲嵌。
現我已找到稀有白金。
自信滿心裡,今我是轉了個好運。

繼續尋天賜的福蔭。
少年人生性地做人。

教育評論:唱歌教科學 齊來煉金化學篇

本人多年來從事科學教育,一直研究透過不同教學活動,例如課堂教授、做實驗、專題研習、播放視頻、翻轉課堂和唱歌教學等等,引起學習興趣,深化知識,提升學習效能。“唱歌教學”是眾多方法之一,透過改編粵語流行歌詞,並製作成音樂視頻,上載於影片分享網站,讓同學隨時瀏覽,旨在引起同學的學習動機,複習課堂知識,鞏固學習內容。
在眾多科學教育歌之中,我特別喜歡《齊來鍊金‧化學篇》,歌詞如下:
  夜探礦山去,儘管天色都灰暗。在這礦坑裏充滿合金。
  覓到了金礦,今趟是似會有好運。暗淡黃光線以為是金。
  拾到鐵棍,生鏽污糟的短棍。獨坐礦坑裏一個自困。
  後悔我偷懶,衰咗化學我太過蠢笨。鋁鈉鉛竟當做是銀。
  氧化鋅於水裏面會往下沉,遇碳有反應可變做鋅。
  熟鐵加碳,燒鋼要謹慎。超級高温,齊來鍊金。
  食指戴火鑽,加塊碧玉鑲嵌。現我已找到稀有白金。
  自信滿心裏,今我是轉了個好運。繼續尋山礦滿是銀。
  繼續尋天賜的福廕。少年人生性地做人。
  歌詞講述化學科關於“金屬”的知識,包括元素(金、鐵、鋁、鈉、鉛、銀、鋅、碳、白金),並化學反應,例如氧化鋅加碳會還原成鋅(2ZnO + C → 2Zn + CO2),以及鐵加碳會提煉成鋼。這些反學知識原本枯燥乏味,難於記憶,但經過改編成為歌曲之後便變得生動有趣,易於記憶。
  音樂包裝化學知識
  另一方面,化學知識經音樂包裝之後,以音樂視頻來表達,能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不但學生可以聽歌學化學,就連大眾巿民都可透過網絡收聽此歌,接觸到化學知識,達到科學普及教育之目的。
  另外,此歌雖然簡單,卻描述了一個富有哲理的故事,講述一個人想不勞而獲,上山掘金,期望一朝發達。但是,因為平時沒有讀好化學知識,分不清各種金屬元素,最終也只能空手而回。所以,歌詞最後一句“少年人生性地做人”,語重心長的勉勵少年人要珍惜光陰,不要做白日夢,而好好讀書,裝備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原文刊登於《大公報》18/9/2017)
http://news.takungpao.com.hk/paper/q/2017/0918/3494735.html

2017年9月13日 星期三

教育評論:學生也須訂立標準學時

9月10日是世界防止自殺日,香港「正視青年自殺社工陣線」於當天發表報告,該調查於7月進行,研究課題是「標準學時」。結果發現,在受訪的631名中小學生及家長中,九成贊成設立標準學時,逾半贊成應訂立措施減少測驗及功課數量,七成認為可騰出更多時間讓學生休閒、思考,而四成認為可提升親子關係。
現時香港學童的學習時數過長,學習壓力偏高,或引致近年輕生個案暴升。就以本學年為例,由9月開學至今,已經出現數宗學生自殺個案,包括大專生和中學生,甚至有教師自殺例子。
休息娛樂過少
筆者認為,如要防止學童自殺,首先要解決學習壓力的問題。國際勞工組織於1919年為標準工時作出定義,就是每天工作8小時,休息或娛樂8小時,以及睡眠8小時,而每做滿6天就享有1天假期。然而,香港學童每天在學校已經佔了8小時,課後可能要上補習班,晚上又要回家做功課,就連星期六、日都要參加興趣班。如果學生是一種職業,這個工種的工作時數已經遠超國際勞工組織建議的工作時數。
政府經常鼓勵家長,讓兒童每天最少有1小時遊戲時間;但事實上香港學童不要說每天遊戲1小時,甚至每周遊戲1小時都未必有。過長的學習時數會導致睡眠不足、上課難以集中精神、抵抗力減弱、容易生病、情緒低落、缺乏學習動力、容易有情緒問題、親子關係疏離、更甚者會自殺。因此,筆者呼籲教育界檢視現有制度,包括減少學習時數,增聘教師和社工來輔導學生,疏導負面情緒。
與子女多溝通
最後,還需要家長的協助,例如減少學童於課後的學習活動,包括補習和興趣班。相反,家長需要撥出多點時間跟子女溝通,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使孩子感到父母的支持,消除負面情緒,杜絕自殺的念頭。

2017年9月1日 星期五

二創歌曲:暴風女神_科學篇



《暴風女神_科學篇》作曲:芹澤廣明 作詞:林振強 / 亞伯林 
狂風!猛風!怒似狂龍!
狂奔雨中!視野朦朧!
巨浪亂撞亂動,雷電用疾勁暴力 劃破這世界震裂天空。
墮入漆黑的風中,事後無蹤。
雷雨夜 河泛濫,狀況洶湧。
無數風災群眾 居於風眼中。
Wow... 這刻身邊只有風。
曾在那揭不開的漆黑中,倍不高的低溫中,猛風當中身軀冷凍。
凝視那看不清的天空中,聽不到的哭聲中,猛風當中身軀變凍。
寒冬!冷冬!落雪迷濛!
跌跌碰碰再次暗暗瑟縮風中,在冷風。
颱風!季風!驟變無窮!
烈日戶外活動,捱盡酷熱夜道別夏季 變作了澟烈北風。
寒雪下 人困倦,像發噩夢。
凝視那看不清的天空中,聽不到的哭聲中,猛風當中身軀變凍。
愁絮悲傷頭痛,瑟縮於冷風。
日夜心急速跳動,剩下惶恐。
曾在那揭不開的漆黑中,倍不高的低溫中,猛風當中身軀冷凍。
Wow... 這刻身邊只有風。
跌跌碰碰再次暗暗瑟縮風中,在冷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