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6日 星期一

時事評論:網購興起 香港實體零售正在沒落

新年伊始,香港旅遊發展局總幹事劉鎮漢於上週公布新年度的工作計劃。他預計今年整體訪港旅客人次為6,055萬,較去年上升3.6%。例如,由年三十至初四,新年頭5日入境旅客較去年同期上升13%,內地旅客上升15%、海外旅客上升3%。他指出去年內地、短途及長途巿場有一定升幅,惟過夜旅客人均消費及平均留港時間持續下跌,當中購物的數字較前年下跌約9%,相信是與本港酒店價格上升、旅客購物意慾下跌,以及網購消費模式興起有關。
訪港人數增加 人均消費卻下跌
旅遊業是香港四大經濟支柱之一。在2014年,旅遊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的5%。旅遊業的就業人數約27萬人,佔全港總就業人數7.2%,因此訪港旅客人次與消費金額與本地經濟及就業情況有很密切的關係。香港以往靠着「購物天堂」的美譽吸引世界各地的旅客慕名而來,帶動本地的旅遊零售業發展。商人只需在旅遊熱門地點開設零售點,例如尖沙咀、旺角和銅鑼灣,就算賣地道小吃也能賺到盤滿砵滿。但是,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的數據,訪港旅客人數增加了,但人均消費卻下跌,可謂「旺丁不旺財」,而且這種趨勢有惡化的跡象。

營業額普遍欠佳

面對這種轉變,香港零售業首當其衝,加上香港營商成本高昂,人工貴、舖租更是全球之冠。如果商戶找不到增加營業額的方法,最終也只能關門大吉,倒閉收場。為此,香港進出口界立法會議員黃定光在幾年前牽頭倡議開設新田購物城,希望藉着靠近落馬洲邊境口岸的地利因數,一方面吸引大量內地遊客來港購物消費,另一方面又可疏導香港購物熱點的人流,減少內地人與本地人的磨擦。但是,新田購物城在二月啟業,每日只有約300人光臨,當中八成是本地居民,情況並不理想。
同樣的情況不但在香港發生,就連深圳的前海周大福全球商品購物中心也出現人流不足,銷售欠佳的情形。2016年,該購物中心打着保稅的旗號,吸引不少主打港貨的跨境商舖落戶。在開業初期,該購物中心一度客似雲來,全盛時期一周人流直衝25萬,但隨着2017年第二期開幕,人流不似預期。據前海管理局數字顯示,前海周大福中心試營運一年累積一百萬人次,如今每日人流大約二千多人次,周末也只有五千多人次。隨着人流減少,銷售額下跌,許多商戶也只好蝕本離場。

顧客消費模式改變

從以上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零售業正面對嚴峻的挑戰,顧客的消費模式出現了根本性的改變,實體零售舖的生存空間日益減少,而逐漸轉變成網絡購物的天下。網購最早出現在美國,例如eBay與Amazon,但將網購發揚光大的卻是中國的淘寶網。中國阿里巴巴集團在2003年創立淘寶網,是一個面向全世界消費者的購物網站,個人或企業均可開設自己的網路店舖,此外還可以進行網上拍賣。

網購已成消費新模式

淘寶網改變了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從實體購物變為網絡購物。另外,網絡購物也催生出「光棍節」的出現,該節日的重點節目是網絡促銷。由2009年開始,每逢11月11日,各大電商推出折扣網絡銷售活動,吸引大批消費者,特別是年青人進行網購。例如,淘寶網的子公司「天貓網」在官方微博公布2017年雙11全球狂歡節網購月成交額再破紀錄,達人民幣1,682億元,逾90%是通過無線網上支付完成交易。由此可見,網購已成為全球消費新模式,並有增長的趨勢。

肥水外流別人田

然而,香港的零售商顯然未改變傳統的營商觀念,仍然認為只要覓得好舖位便可購錢。對於網購,大公司有能力做、但不關心,小公司缺乏資源、卻很關注。例如,由香港商人王維基於2015年開設的電商HKTV Mall,由開始每日只有數百張訂單,升至2017年底每日七千多張,單月營業額已過億元。由此可見,不但內地消費者習慣網上購物,就連本港消費者也有這個需要。可是,香港本地的電商只有廖廖數間,未能滿足本地消費者的龐大需要。所以,許多港人也只好透過內地淘寶網去進行網購,肥水也只好流給別人田。
面對本地消費模式轉變,不但本地商戶需要改變銷售策略,就連香港政府也需要推行配對政策,幫助本地電商轉型,例如推出新的電子貨幣和移動支付等等。如果只有本地商戶願意改變,但缺乏政策支持,香港的零售業最終只會在全球的網購潮流下被淘汰。
原文刊登於《HKG報》26/2/2018

2018年2月22日 星期四

時事評論:小學及幼稚園停課是果斷的決定

香港踏入冬季流感高峰期,由一月初以來,學校及院舍的流感個案一直有上升趨勢,直到二月初,共有三百多宗個案,當中43%出現在幼稚園或幼兒中心,40%在小學。另外,根據衛生防護中心資料,兒童感染流感的嚴重個案累積至11宗,而兒童死亡個案則有2宗。因此,為了預防流感在學校繼續蔓延,政府於2月7日召開高層跨部門會議後,宣布全港幼稚園、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小學及特殊學校於2月8日開始「提前放農曆新年假期」,但學校需在非原定假期內照常開放,以照顧有需要學童。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停課屬短期措施,目的是切斷感染鏈。另外,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林翠玲校長表示,提早放年假安排明智,因幼稚園流感爆發情況嚴重,在課室或遊戲空間有互相感染可能性。但是,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認為停課決定十分倉卒,影響學校的正常運作,例如考試和校外營會等等。他表示政府應尊重教育工作者的專業判斷,讓學校自行判斷應否停課以預防流感散播。

前有傳染病沙士的教訓

然而,筆者不認同葉建源的觀點。他可能忘記以往十多年香港面對傳染病的慘病教訓,以致發表以上不負責任的言論。2003年初,沙士在香港爆發,期間1,775人受感染,299人不治。沙士爆發初期,當時的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曾表示,感染個案主要局限於醫院員工及病人親屬,社區內並沒有大規模擴散的跡象。但本地的感染個案在其後數月內急劇上升,死亡人數亦不斷增加。事件反映當時政府對傳染病掉以輕心,以致未能預防病毒散播。有見及此,政府制訂新措施,以預防傳染病在社區散播。例如,2010年5月,政府宣布香港發現首宗人類豬流感確診個案後,即時把應變級別由「嚴重」提升至「緊急」,確診患者如原定計劃送往瑪嘉烈醫院傳染病中心。另外,政府把第一個豬流感確診者曾入住的維景酒店隔離七日,待沒有再發現任何確診個案後,才解除隔離措施。正因如此,香港在2010年的豬流感疫情中,沒有病患者死亡,實屬不幸之中的大幸。
所以,面對傳染病的威脅,全港巿民均需做好預防措施,減少染病的機會。直到目前為止,世界衛生組織公布最有效的預防措施是接種流感疫苗。根據衛生防護中心資料,在目前11宗兒童嚴重流感個案之中,大部分都沒有接種流感疫苗。另外,位於黃大仙的浸信會天虹小學於2015年起,聯同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機構,為學生提供到校注射流感疫苗。該學校共有七成學生自願參加計劃,而在沒有參加計劃的學生之中,有人因感染流感而入院,甚至在深切治療部留醫。由此可見,接種流感疫苗能有效預防感染。

消除巿民對衛生的無知

為減低流感對市民的威脅,政府設立「流感疫苗資助計劃」,資助本地6 個月至未滿6 歲的幼兒接種流感疫苗,每人每針資助80 元,家長可於計劃期內帶同合資格的子女到已登記參與計劃的私人醫務所接種疫苗。
然而,香港仍然有人對流感疫苗的成效存疑。例如,香港藝人謝安琪在私人WhatsApp群組內表示本年冬季疫苗只有10%效用,又指培植過程中病毒變種成「超級勁菌」,人體接種疫苗後反而容易染病。她的言論在多個WhatsApp群組內瘋傳,令巿民質疑流感疫苗的效用。為此,港大微大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進行逐一反駁,指出部分流感疫苗可發揮防護效用達到50%至55%,而非10%。另外,在製造疫苗的過程中,只是將病毒表面抗原分離出來再放入注射器,所以疫苗內並沒有活的病毒,更不會變種成「超級勁菌」。
這樣看來,若要有效預防流感病毒散播,首要的並不是停課或接種疫苗,而是消除巿民對公眾衛生的無知,殺滅那些愚昧的病毒。
原文刊登於《HKG報》18/2/2018

2018年2月14日 星期三

時事評論:香港工時過長導致拍拖無望

年近歲晚,同時又是西方2月14日情人節。大家除了喜迎新春,一眾情侶又會花盡心思去慶祝這個浪漫的節日,但是香港的打工仔卻慨歎難覓對象,以致拍拖無望。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轄下盈力僱員服務顧問於2017年11至12月,以網上問卷訪問872名打工仔,以了解工作環境對發展戀情的影響。結果發現77%受訪者認為工作對戀情發展有負面影響,以10分為滿分,逾三成受訪者給予8分或以上的負面評分,屬於嚴重級別。其中,57%認為自己「工作量多」,不利拍拖;其次32% 認為「人工低」是主因,而各有兩成認為「需輪班工作」或「工種不受異性歡迎」導致難覓對象等,該等受訪者主要從事建造業、零售業及教育界等人士為主。

打工仔沒充足休息
首先,香港工時過長屬於全球之冠。根據2016年瑞士銀行的資料,在全球71個城巿15個工種之中,發現亞洲人的平均工時較長,而歐洲人的工時則較短。調查發現,全球的平均工時為36.2小時,在71個城巿之中,香港平均工時最長,打工仔每周平均工作50.1小時,而最短平均工時的巴黎只有30.8小時,兩者相差40%。根據國際勞組織的建議,每天工作8小時、休息或娛樂8小時,以及睡眠8小時,而每做滿6天就該享有1天假期。然而,香港打工仔工時過長,沒有充足的休息與睡息,更遑論拍拖談戀愛。

青年收入中位數偏低

其次,香港青年的收入中位數偏低也是導拖「冇拖拍」的原因。根據香港統計署2017年的數據,青年收入中位數只有$10750,比起十年前只上升了3000多元,就算大學畢生的平均起薪點也只有$14685。但是,在這十年間,香港各項生活支出的升幅遠遠抛離薪金上漲幅度。例如,在十年前,一個麥當勞漢堡包只需$17.8,但現在卻需$34。另外,一個400呎的美孚新邨單位在十年前只需188萬,但現在卻需525萬。面對衣食住行各方面的通脹,青年人連自己都未能養活,試問又怎會有閒錢來拍拖?在一般香港毒男的眼中,港女都是拜金主義,抱着「有樓有高潮」的心態。在這種社會風氣之下,一眾毒男又怎會找到一個「肯挨麥記的女」?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香港青年人的拍拖模式起了巨大的變化,以往拍拖通常是行街、睇戲和食飯,但現時轉為網上談戀愛,以減省拍拖的開支。香港青年協會全健思維中心在本年1月透過網上問卷,訪問近二千名年齡介乎11至24歲的青年人,以了解社交媒體對時下青少年戀愛觀的影響。結果發現,約47% 受訪者認為社交媒體容易結識到戀愛對象,逾半受訪者曾透過社交媒體表白愛意或提出分手,而43%受訪者亦較多藉此與情侶溝通及相處,63%受訪者每天更會花三小時或以上來跟情侶溝通。

依賴社交媒體的弊端

無可否認,社交媒體對青年人結識異性有一定的幫助,能夠超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青年人在過長工時之下,毋須親身見面,仍能跟愛侶保持聯繫。但是,在同一個調查之中,64%受詐者指曾因透過社交媒體包括文字表達、表情符號或帖文內容等,與戀人產生溝通上的誤會。若與對方發生不和時,逾八成受訪者會拒絕回應對方的短訊,亦有四成人會在社交媒體「封鎖」對方,以表達不滿。由此可見,網絡戀愛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容易造成誤解。例如,牛津字典揀選網絡表情符號「笑到喊」成為2015年的風雲字,該表情符號有多重意思,可以是「笑」或「哭」。如果情侶之間常用表情符號代替語言或文字的溝通,容易產生誤解,引起衝突,甚至分手收場。
因此,情侶間應減少對社交媒體的依賴,並增加直接溝通的機會,同時為自己與對方保留私人空間和獨處時間、尊重以及信任對方,建立健康關係。另外,為了增加拍拖機會,打工仔可在公餘時間參與不同活動,擴闊生活圈子。只有有恆心,一眾毒男一定可以在茫茫人海之中找到另一半,一個可以有情飲水飽,又肯跟你挨麥記的女人。
原文刊登於《HKG報》14/2/2018

2018年2月4日 星期日

時事評論:虛擬貨幣的泡沫

日本上個月發生全球歷來最大規模虛擬貨幣失竊案,日本虛擬貨幣交易所Coincheck宣布發現黑客未經授權入侵該公司的網絡系統,偷走了580億日圓(逾41億港元)。在日本,負責監管融巿場的金融廳(FSA)立即引用法例,對Coincheck實施行政處分,而該公司則願意償還大約463億日圓(約33億港元)給26萬個在事件中蒙受損失的客戶。由此可見,近年大行其道的虛擬貨幣存在很大的漏洞,讓不法分子從中取利,使投資者蒙受損失。
跟實體貨幣已無分別
由2012年開始,虛擬貨幣在投資巿場流行起來,其性質是透過電腦軟體的程式碼,執行電腦運算以獲得的「加密貨幣」,例如「比特幣」(BitCoin)和「門羅幣」(Monero)等等。最初虛擬貨種類只有80多種,發展到今時今日已達到800多種。根據歐洲銀行業管理局於2014年對虛擬貨幣的定義,它並非由央行或政府部門發行,也不必與法定貨幣相關聯,而只是作為一種支付方式,能被人接受,並可以電子轉帳、儲存和交易。起初,虛擬與實體貨幣無關,只可以在封閉的虛擬環境中使用,例如網絡遊戲。後來,虛擬貨幣可以在虛擬環境中單向兌換,例如飛行奬勵計劃。現時,虛擬貨幣已經可以進行雙向兌換,能夠買入和賣出,跟實體貨幣並無分別。因此,投資者便利用虛擬貨幣的「雙向兌換」特性,在巿場上進行投資買賣,從中獲利,而日本正是首批准許虛擬貨幣在巿場進行買賣的國家之一。

缺乏金融機構監管

雖然虛擬貨幣能夠在部分巿場進行買賣,但它跟實體貨幣有着跟本的不同,就是缺乏金融機構作出監管。例如,香港金融管理局授權並監管本港三家發鈔銀行印製港元紙幣,包括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渣打銀行(香港)和中國銀行(香港)。自1983年起,香港實行港元發行與美元掛鈎的聯繫匯率制度。發鈔銀行在發行鈔票時,必須按7.80港元兌換1美圓的匯率下向金管局交出美元,登記入外匯基金賬目,同時領取負債證明書後才可以開始印鈔。所以,港幣發行受到嚴密的監管和控制,金管局有權決定港元的面值和發行量,藉以穩定港元的匯價。
然而,虛擬貨幣不但沒有機構監管,更是無法監管,因為它擁有互聯網絡的隱匿性,買賣雙方可以「匿名」進行交易,從而避開監管。另外,虛擬貨幣是透過電腦軟體的程式碼,執行電腦運算以獲得的「加密貨幣」,開發者可以操控其巿場價值,使該虛擬貨幣在短時間內大幅上落。例如,2013 年,比特幣在短短兩個月內,由 150 美元飆升到 1000 美元,升幅達6.7倍。根據一篇新發表的研究描述,以上升幅其實是由一至兩個自動交易機械人藉虛假交易,從而推高比特幣對美元的匯率所引致的。這種「交易機械人」被人預設了一個特定演算法與指標,預測比特幣交易趨勢,並在最適當時機自動入巿進行買賣,從而推高比特幣的價值。

泡沫爆破是遲早的問題

因着虛擬貨幣的不穩定性,國際知名金融服務商「摩根‧史丹利」(Morgan Stanley)於2017年致函警告其客戶,指出比特幣不是實質意義上的流通貨幣,而是少數接受其作為付款方式,其實質價值近乎0。另外,摩根大通(J. P. Morgan)行政總裁詹姆斯‧狄蒙(James Dimon)在去年也指出比特幣是一場金融騙局。有見及此,南韓金融委員會等金融部門於上個月公布,虛擬貨幣採取「實名制」,禁止一切匿名帳戶交易,以減少其投機洗錢的風險。然而,本人認為虛擬貨幣跟本是一個「泡沫」,其不合理的增值完全取決於投資者的盲從心理,所以泡沫爆破是遲早的問題。
原文刊登於《HKG報》2/2/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