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有一層天然的「防曬層」,稱為「臭氧層」(Ozone Layer)。臭氧層是指大氣層中臭氧濃度相對較高的部分,位於離地面1.5公里至3公里的高度,能阻擋大部分來自太陽的有害紫外輻射。如果沒有臭氧層,我們被曬傷和患皮膚癌的機會會大大增加。
1980年代初,科學家發現地球南北極上空的臭氧層變得比以前稀薄。此後,南極上空臭氧層變薄的情況更愈來愈嚴重。到了今年3月初有科學家發現北極出現歷史上最大型的臭氧層洞,面積達至格陵蘭的3倍,但在3星期後,位於北極上空的大型臭氧洞竟然在短時間內自行修復。
科學家早期發現,令臭氧層變薄的主要元兇,就是噴霧劑內稱為氯氟碳化合物(Cholorfluorocarbons,簡稱CFCs)的化學品。自從這個發現以後,很多國家開始限制使用氯氟碳化合物,甚至完全禁用,以控制釋放入大氣中的氯氟碳化合物的分量。因此,現今大部分噴霧產品已不再含有氯氟碳化合物了。
但是,就着今次北極臭氧層洞增大然後縮小的自然現象,科學家指出與人類使用氯氟碳化合物沒有直接的關係,而是因為突發異常強力的「極地漩渦」(Polar Vortex)。極地漩渦是一種發生於南北兩極,介於對流層與平流層的中、上部,持續且大規模的氣旋。這種旋渦在晚上的時候最為強大,因為此時的溫差是最大。極地漩渦隨着溫度上升而縮減,到了夏天甚至會消失。
今次3月初的臭氧層洞的變化是緣於本年冬季轉換春季的溫差極大,因而形成極大的極地漩渦,從而造成異常的臭氧消耗。然而,隨着北極的夏季來臨,氣溫回暖導致極地漩渦減弱,從而使臭氧層洞縮小。
臭氧層能夠阻隔有害的紫外輻射,人體吸收過量的紫外輻射會曬傷皮膚,長期甚至會引致白內障和皮膚癌。因此,當香港迎接夏來臨之際,我們必須保護眼睛和皮膚,免受過量外輻射傷害。在陽光猛烈的日子,如果要長時間留在戶外,應採取適當的防曬措施,例如穿着長袖上衣及長褲,並佩戴適當的太陽眼鏡。另外,我們要在身體外露部分上防曬油,阻擋過量的紫外輻射。
過量吸收紫外輻射會傷害身體,但適量吸收其實會有益健康。人體皮膚吸收陽光中的紫外輻射後能製造維生素D。維生素D能使骨骼強壯和牙齒堅固,對健康非常重要。所以,當夏天陽光充沛的時候,只要我們做好防曬準備,不妨到戶外走一走。這不但會舒展身心,還會有益健康。
原文刊於《新城教育+》6/5/2020
https://metroeducationplus.com.hk/posts/%E4%BA%9E%E4%BC%AF%E6%9E%97-%E5%8C%97%E6%A5%B5%E8%87%AD%E6%B0%A7%E5%B1%A4%E6%B4%9E-%E4%BA%BA%E9%A1%9E%E5%81%A5%E5%BA%B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