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7日 星期三

原創歌曲:華服美

 


(普通話)

華服美 華服好 中國的衣服面貌

在冬天裡面穿著綿襖 在外面身穿外套

華服美 講禮貌 在學校身穿長袍

少年人每天都在長高 成人加冠戴帽

貼近熱潮 中國的衣服時髦

透光照耀 絲綢的絹布很薄

華服美 齊歡笑 讓我們大聲宣告

中國的衣服文化美好 所有人都該知道

 

(廣東話)

華服美 華服靚 若著衫必須望鏡

豔美的衣飾清潔乾淨 伴愛人進出偏廳

華服美 華服正 奪冠獎今天認領

上襯衣污漬都已洗淨 泛翠湖去撐木艇

修正衣領 大靠衫光鮮潔淨

要乾淨 純白夾襖超級靚

傳頌了 華服美 在四方登峰越嶺

讓世間得知中國衣服 外國人佢都話靚


2021年10月19日 星期二

時事評論:香港北部都會區發展落後於深圳前海合作區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10月6日發表《施政報告》,提出將香港北部,包括元朗區和北區,建設為面積約300平方公里的都會區,覆蓋由西至東的深港口岸經濟帶及更縱深的地。


林鄭月娥表示,北部都會區將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整個都會區發展完成後,將可容納約250萬人居住,並提供65萬個職位,包括15萬個創科產業相關職位。北部都會區將會是具規模的城巿空間,成為香港境內促進港深融合發展和連繫粵港澳大灣區最重要的地區。

為了加強連繫中國內地與香港的關係,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之中提出「雙城三圈」的概念,當中包括「深圳優質發展圈」、「港深緊密互動圈」、「大鵬灣 / 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

以「深圳優質發展圈」為例,該計劃將涵蓋天水圍、洪水橋、元朗,以及位處內地的前海、蛇口及后海。方案建議提升洪水橋新發展區成為新界北核心商務區,並興建洪水橋至前海之間的鐵路連接,在前海實施「一地兩檢」。

北部都會區驟眼開來都幾好,這個計劃顯示到林鄭月娥積極配合國家發展策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把香港融入國家「十四五」的經濟雙循環系統之內。但是,對比9月6日,國務院發表《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下稱《方案》),便會發現香港發展嚴重滯後,遠遠被中國內地抛離,香港只能追落後,未能扮演領頭的角色。

首先,在《方案》之中,深圳巿把前海合作區總面積由14.92平方公里擴大至120.56平方公里。相比之下,計劃中的新田科技城面積只有11平方公里,是前海合作區的十分之一。

其次,北部都會區發展需要20年,但前海合作區發展目標是在2025年達致「建立健全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初步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到2035年則要令「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更加完善,營商環境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前海合作區以上兩個目標都不需20年便能達到,而香港的北部都會區仍然緩慢前進,未能配合,形成發展差異。

其實林鄭月娥也意識到香港發展滯後的問題,所以她在《施政報告》強調,政府已在「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報告書中,提出改革行政機制及工作流程,大刀闊斧精簡法定和行政程序,希望多管齊下令北部都會區的完成日期能夠縮短。然而,根據以往的經驗,香港特區政府的基建項目多數延誤及超支。例如,前特首曾蔭權在2007年發表《施政報告》,表示推動「十大建設計劃」,當中包括數個鐵路項目、跨境基礎建設、成立西九文化區和建設新發展區等等,以改善香港巿民的居住環境及促進香港社會具有更高度的可持續發展水平。然而,大十基建直至2012年曾蔭權卸任後仍在進行中,只有個別項目已經完工,其中「沙中線鐵路」、「港深共同開發河套」和「新界北發展區」到今天為止仍未完工。

林鄭月娥在本屆任期內發表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給人「源圖大計」的感覺,但北部都會區發展需要長時間經營,又要政策長期保持延續與連貫,才能成功落實。現時林鄭月娥只剩不足一年的特首任期,又如何能確保政策的落實?除非她能連任特首寶座,繼續做多五年,才有希望可以實現她的「明日大嶼」和「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大計,否則一切都是「假大空」的廢話。

原文刊登於《HKG報》10/10/2021
https://www.hkgpao.com/articles/1024492

科普文章:颱風與東北季風疊加 暴雨成災

 



受熱帶風暴「獅子山」影響,香港10月8日遭遇惡劣天氣。天文台11時許發出黑色暴雨信號,12時許改發紅色暴雨警告,多個地區每小時雨量估計可能超過70毫米。全港多區淹水,許多街道變成「汪洋大海」,地鐵和巴士車廂進水,水渠井噴,多處道路發生交通事故,甚至有小型山洪。受到紅色暴雨警告影響,政府宣布所有學校停課,渡輪服務也暫時中止。

  在颱風吹襲之下,香港跑馬地樂活道一棟大廈的外牆棚架疑似受到強風襲擊,被吹落時瞬間倒塌,壓倒經過的汽車。該處倒塌面積約有100平方米,影響道路交通。事發當時有兩輛汽車經過,造成連車帶人被壓在廢墟底下。

  今次風暴連帶暴雨的原因是颱風與東北季風的「疊加效應」。首先,颱風發源於熱帶海面,由於溫度高,大量海水被蒸發到空中,形成一個低氣壓中心。隨着氣壓的變化和地球自轉的運動,流入的空氣也旋轉起來,在北半球形成一個逆時針旋轉的空氣漩渦。只要氣溫不下降,這個熱帶氣旋就會越來越強大,最後形成颱風。

  其次,東北季風是強大的冷高壓,在北半球的秋冬季節盤據蒙古,順着高壓梯度的流動空氣。在中國東岸,北緯30度以南地區,東北風盛行,稱為東北季風。這種季風因為發源於陸地上,因此帶來的都是較為乾燥寒冷的氣候,但如果經過海洋,季風便會攜帶水氣,容易在迎風面地區降雨。今次暴雨正是颱風「獅子山」與東北季風疊加的結果,造成短時間內連場大雨。

  自然災害的威力驚人,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科學家估計一個熱帶氣旋每天釋放2×10^20(10的20次方)焦耳的能量,比所有人類的發電機加起來高200倍,或等於每20分鐘引爆一顆1000萬噸的核彈。由此可見,颱風的破壞力十分驚人,足以摧毀整個城市。例如,2017年十號颱風「天鴿」與2018年十號颱風「山竹」,對中國華南沿岸城市造成人命傷亡與財物損失。

  雖然人類不能阻止風暴的出現,但我們可以減低風暴對社會造成的影響。第一,中國已發展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可實現天氣分析預報、短期氣候預測。環境和災害監測等應用服務。第二,香港民政事務處在八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等、山泥傾瀉警告或紅/黑暴雨警告信號生效時,其緊急事故協調中心連同緊急事故熱線將會24小時運作,解答市民提出的相關查詢及為市民提供協助,並且為受影響的市民提供臨時住宿地方。當然,當颱風或暴雨發生的時候,我們應留在戶內,並到安全地方暫避,直到警告被除去,從而減少人命傷亡與財物損失。

原文刊登於《大公報》20/10/2021
https://www.tkww.hk/epaper/view/newsDetail/1450526498510475264.html

2021年10月6日 星期三

科學歌曲:呼吸作用 生物篇

 


《呼吸作用_科學篇》 
(原曲:呼吸有害)
詞:林伯 曲:鄧智偉
主唱:Alice

缺了氧會有幻象 乏力地躺於地上
合上雙眼用鼻孔吸進氧氣
這裡有氧氣 呼吸因有你
放屁的臭味 氨水轉化氣
從頭再呼吸 慢慢去吸氣
現在聞到花香 完全是靠耳膜喉鼻

陣陣味充斥空氣內 一呼一吸的作用
葉底透氣 花透氣 進出於氣孔
異味充斥空氣內 氧氣吸入來
無需閉氣 吸了氣 會呼出氣管
我要去上課站立 默默地展開學習
盡快適應着 夏天的低氣壓
放進了氧氣 燒毀短髮尾
二氧的化碳 石灰水中變奶
從頭再呼吸 慢慢去吸氣
吃了氧化食物 徘徊在太過辣鹹味
陣陣味充斥空氣內 一呼一吸的作用
葉底透氣 花透氣 進出於氣孔
異味充斥空氣內 氧氣吸入來
無需閉氣 吸了氣 會呼出氣管
窒息必出意外 不呼不吸必有害
吸氧氣 呼廢氣 也呼出了水
遇着太快的火災 每一扇窗也打開
生靠你 死靠你 靠呼吸作用

科普文章: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澱粉

 中國科學院在9月23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稱中國經過多年研究攻關,在澱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進展,為國際上首次實現從二氧化碳到澱粉的全合成。


  在實驗室內,科研人員首先通過光伏發電將光能轉變為電能,通過光伏電水解產生氫氣,然後通過催化利用氫氣將二氧化碳還原生成甲醇,將電能轉化為甲醇中儲存的化學能。甲醇儲存了來自太陽的能量,但是自然界中並不存在甲醇合成澱粉的生命過程。於是,科研人員設計出一條包含10步主反應的甲醇到澱粉的人工路線。最後,科研人員使用10個酶逐步將一碳的甲醇轉化為三碳的二羥基丙酮,進一步化為六碳的磷酸葡萄糖,最終合成了直鏈和支鏈澱粉。

  在自然界之中,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自製食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的能量來進行,主要為太陽提供的光能,過程中植物把來自空氣的二氧化碳和來自泥土中的水轉化為食物,同時產生氧氣。植物的葉綠素會吸收光能,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中,光能會轉換成化學能,儲存在已製成的食物內。經光合作用製成的食物是葡萄糖,葡萄糖是植物生長和進行呼吸作用所必需的。葡萄糖可供植物即時使用,未被使用的葡萄糖會轉化成澱粉作為備用。

  比較之下,人工合成澱粉在各方面都較植物透過光合作用產生的玉米澱粉優勝。第一,人工合成澱粉把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比率是7%,較玉米澱粉的2%為多。第二,人工合成澱粉能夠在全天候車間連續生產,但玉米澱粉需要陽光、灌溉、施肥施藥,另外收割生產受季節限制和氣候影響。第三,人工合成澱粉的生產周期只需一至兩天,但玉米澱粉卻需要四至六個月。第四,一立方米生物反應器能夠生產的人工合成澱粉,相等於五畝玉米田的產量,前者佔地面積較少。

  由此可見,人工合成澱粉能夠節約90%以上的耕地和淡水資源,促進碳中和的生物經濟發展,助力解決全球食問題,又能減少由肥料和農藥引致的污染。然而,人工合成澱粉目前尚處於實驗室階段,其生產成本仍然過高,離實際應用和量產還有距離。另外,在人工合成澱粉過程中,無法產出生物所需的氧氣,未能完全取代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因此,在地球的生態系統之中,我們仍然需要植物,不能缺少花草樹木。

原文刊登在《大公報》6/10/2021

https://www.tkww.hk/epaper/view/newsDetail/1445447517469806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