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8日 星期日

時事評論:美國何時降息?

 俄烏戰爭自從2022爆發,美國聯儲局便逐步加息,吸引全球資金,藉以拉爆各國經濟,以便收割各國財富。例如日元在本年4月大幅急劇下跌,使大量資金轉為兌換美元,藉以躲避風險。但是,加息是一把「雙刃利劍」,既傷人也傷自己。在美國加息之下,美國通脹便高企不下,內部企業開始抵受不住,相繼破產倒閉。例如,美國第一銀行在本年4月宣布破產,而富爾頓銀行也需轉讓。 

美國這個金融大玩家整天琢磨着怎樣靠資本撈錢,他們心裡的小算盤打得啪啪響,眼晴緊着股巿漲不漲,美債安不安全,還老想着去割別人家的韭菜。如今美元就像在一個舒服的小窩裡待着,美債都飊到35萬億美元,好在大部分是以羛的低息債,還能勉強撐住。另外,美國股巿漲到飛起,通脹也升到3%左右。在這種情況下,為何美國仍然不降息?

 美國加息之目的是要把對手的經濟搞垮,然後像檢大便宜一樣去收割。對於中國來說,這就慘了!美國的高利率就像個超級大磁石,把熱錢都吸住了。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部分資本也不老實,一溜煙跑了出去。這把中國的地產折騰過來,出口也被限制,導致巿場的錢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樣來越少。在中國,樓巿和股巿跌到叫慘,像是掉進了黑洞。

 在美國這邊,國債利息支出越來越多,美股都快漲成氣球了,而熱錢流入也變慢了,他們可能要被自己的高息給弄垮,他們盼望中國的經濟首先崩潰,然後美國可以以低價掠奪中國的優質資產,就如美國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之中,拉倒了南韓經濟,把三星等優質企業都據為己有一樣。

 在現情況下,有人估計美國聯儲局在本年9月有可能降息70%,到10月就降息90%。彭博研究員表示,世界23個主要央行,除了日本之外,其他22個今年可能都要降息。但是,直到現時為止,中國經仍然堅挺,美國未達到目的,息口仍然高企,沒有降息的跡象。

 中美這場經濟博弈,說不定最後大家都損手爛腳,就像兩個醉漢打架,誰也沒有好結果。然而,時間在中國這邊,靠着國務院一系列操作,堵住了資金外逃,另外也打擊了部分企業貪腐問題,致使中國樓巿與股巿沒有出現硬着陸。中國只要一直撐下去,美國的奸計便無法得逞,最終被自己的高息所吞噬,美債泡沫會隨時爆破,經濟瞬間下滑,霸權失去支撐,結果害人終害己。

原文刊登於《HKWISDOM》26/7/2024
https://www.hkwisdom.net/blog/d3d82a81080

2024年7月20日 星期六

時事評論:香港教育由亂到治並由治及興

 今天是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第一次公開試放榜的日子,也是香港教育「由亂到治,並由治及興」的里程碑。回顧歷史,香港教育過往廿多年是亂七八糟,自從2009年推行教育改革開始,越搞越亂,甚至病入膏肓,以致釀成部分學生參與2012「反國教運動」、2014「非法佔中」,以及2019「反修例騷亂」,嚴重荼毒香港年青人,毁掉香港整整一代人。 

2009年,香港教育局推行教育改革,其中重點便是引入通識教育科。原本通識教育是一個很好的理念,有別於現代學術分科太過專門、知識被嚴重割裂,於是教育局創造出跨學科課程,目的是培養學生能獨立思考,且對不同的學科有所認識,以至能將不同的知識融會貫通,最終目的是培養出完全、完整的人。但是,香港的通識教育卻偏離原意,學生在沒有廣闊的知識基礎下,被鼓動對社會作出偏激的批判,毒害青少年的價值觀。因此,前特首林鄭月娥於2020年表示:「通識科自第一天已存在問題,令學生凡事都反對,才視為足夠批判性。」

 通識科毒害香港學生罄竹難書!第一,作為高中必修,升讀大學必須合格的科目,通識科竟然沒有「檢定教科書」!教育局在通識科《課程及評估指引》中指出:「當前持續討論的議題仍處於不斷發展和轉變的過程中,學與教資源不應只源於教科書。」學校在沒有官方的「適用書目表」之下,便自行選擇和出版社的「通識參考書」,但部分「參考書」卻極度偏頗。例如,有些教科書竟然邀請「非法佔中」發起人戴耀廷擔任顧問,並在課本內加入「違法達義」的內容。

 這些課本的練習題目極具引導性,向學生灌輸不正確觀念。例如,部分題目探究「為甚麼青少年犯事時判刑較成年人為輕?」「試指出及說明《公安修例》對遊行公眾集會設下甚麼限制?」「你認為遊行主辦單位刻意不就遊行申請的做法,是否符合法治精神?」這些課本很多地方都在毫不掩飾地批評香港和中央政府、宣稱港人在不斷受到打壓和迫害,暗示「抗爭」是唯一的出路,並將種種製造社會動盪的激進行為美化和合法化。另外,這些課本刻意散播「中國威脅論」,例如部分課本表示:「雖然近年中國教育水平不斷提升,但整體人口教育水平仍然不高,人口素質偏低。」

 第二,部分通識教師除了使用偏頗的課本,還自主編寫具偏頗的教材。例如,曾任通識教育聯會主席的賴德鐘曾以「黑警死全家」標語作為社交媒體頭像。在他的通識課堂中,學生被灌輸「仇警」資訊,使部分學生走上違法暴亂的道路。另外,反中亂港組織「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在2013年「非法佔中」理念提出不久,便製作了所謂「佔中通識教材」,供教師在課堂教授之用。

 第三,香港中學文憑考試「通識教育考題」極具政治指向性,使師生過份專注政治議題,批判香港與中央政府。例如,通識科文憑試自從2012年起連續三年必答題都包含香港政治,包括立法會選舉、香港示威遊行、香港民主等,迫使師生集中政治議題進行教與學。有見及此,部分中學的校內試也跟隨文憑試的風向,擬定不少政治題目。例如,有中學引用「非法佔中」與「七警案」資料,作為校內試題的內容。究其原由,因為當時考評局通識科其中一個委員是教協理事張銳輝。他在推動反中亂港事情上不遺餘了,在考評局內與教協裡應外合,目的在於增加學生對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的仇恨。然而,可恨的是張銳輝在2021年「反修例騷亂」之後,眼見政治形勢不妙,提前辭任中學副校長一職,並變賣家產,移民外國。他自己全身而退,但他所毒害的學生卻身陷囹圄,前途盡毁。

 雖然香港經歷2019年的「反修例騷亂」,社會動盪不安,但隨着2020年《香港國安法》頒佈後,社會逐漸回復平靜,香港「由亂到治」。並且,自從香港2023年恢復與內地通關後,政府推動一系列措施振興香港經濟,使香港「由治及興」。同樣地,香港教育的亂局隨着2021年推動「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並逐漸取替「通識科」之後,慢慢地「由治及興」。

 2021年,教育局推行「優化高中四個核心科目」,引入「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借以取替「通識教育」。公民科內容包括三個主題:「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刪除原本通識科的「政治參與」,並引入「內地考察」。考察活動緊扣課程主題,讓學生親身體驗國家發展,豐富學習經歷。除了考察之外,學生還需進行專題研究,內容包含和中華文化相關的元素,使學生認識祖國,培養國民身份認同。

 除了推行公民科之外,教育局在原有「價值觀教育」的基礎下,在2021年推出《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旨在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這個架構共有12個價值觀,其中建構「國民身份認同」是針對2012年「反國家運動」。為了配合「國民身份認同」的價值觀教育,而「守法」價值觀是針對2014年反對派倡導的「違法達義」。另外,教育局2022年開始規定全港中小學必須於每個上課日和特定日子升掛國旗,並每週進行升旗儀式,以顯示對國家的尊重和提升師生的國家觀念。

 在教育局多重進路,互相配合之下,巿民的國民身份認同大幅上升。根據香港研究協會於2022年公布「香港巿民的國民身份認同」調查結果,有64%受訪者表示認同自己中國人身份,相比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於2019年似研究,當時只有20.9%受訪者表示認同自己中國人身份,兩者相較之下,數字大幅飊升43.1%。由此可見,不論大眾巿民或學生,在國民身份認同上都有明顯上升的跡象,其中一個原因是廢除「通識科」,改為設立「公民科」,以及推行價值觀教育。

 2022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七一講話》中指出:「青年興,則香港興;青年發展,則香港發展;青年有未來,則香港有未來。」香港青年學生現時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下吸收知識並認識祖國,培養成為有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國際視野的社會棟樑。因此,香港教育已經歷「由亂到治」,並正向「由治及興」的方向邁進,前途一片光明。

原文刊登於《HKWISDOM》17/7/2024
https://www.hkwisdom.net/blog/52e99c91b45

2024年7月10日 星期三

時事評論:學校建立專業團隊 幫助學童走出情緒幽谷

 香港自19世紀開埠以來,各種疾病不斷威脅本地居民的生命安全。例如,香港自1894年至1926年的30年間,鼠疫幾乎每年都在香港出現,總共導致超過2萬人死亡。除了鼠疫之外,香港常見的傳染病還有流感、水痘,以及手足口病等等。因此,傳染病是香港早期的最大健康威脅。到了上世紀70年代,除着經濟騰飛,香港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防疫意識增加,傳染病的威脅也隨之降低。但是,因為部分港人生活習慣不佳,例如暴飲暴食、缺乏運動和日夜顛倒等等,致使身體出現不同種的慢性病,例如症和糖尿病等等。 

今天,香港居民隨了應付傳染病和慢性病之外,還需面對21世紀新型健康威脅,那就是情緒病,包括抑鬱症、驚恐症、強迫症等等。有人認為情緒病不及傳染病和慢性病嚴重,最多影響患者生活,不至危及性命,但這個說法是錯誤的。根據心晴行動慈善基金「2022全港精神健康指數調查」,發現15.3%受訪者有焦慮症徵狀,12.1%有抑鬱徵狀,整體精神健康指數平均分是47.64分,低於50分的合格水平。引致受訪者焦慮的原因各有不同,其中青少年組別受訪者主要擔心學業問題。

 香港學童的學業壓力巨大,有機會出現情緒問題,甚至自殺。根據教育局資料,20202022年全港中、小學向教育局匯報的學生懷疑自殺身亡個案數字中,超過九成為中學生,當中高中生過半,不足一成為小學生。在學生自殺的個案中,不少學生均有不同類型的情緒問題。學生患情緒病的原因眾多,例如有一半涉及單親家庭和離婚家庭。另外,香港自2020年爆發新冠疫情,學校停課,學生轉為網上學習,到了2023年復課的時候,部分學生出現了一些未見過的精神健康問題,例如有學生溫習時因小事突然失去理性,甚至企圖爬窗等等。

 有見及此,香港教育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幫助情緒有需要支援的學生。例如,從2017年至2018年起,主流中、小學「學習支援津貼」在原有8類「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外,新增涵蓋至精神病學生,針對性加強照顧相關學生在學習、社交、情緒和行為上的需要。為此,教育局要求學校採用三層支援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並提升教師照顧這些學生的專業能力,推出融合教育教師專業發展架構。在這架構下,教育局為教師提供三層有系統的課程,即基礎、高級及專題課程,並訂定培訓目標。根據這個架構,預計在20262027學年完結時,每所公營普通中、小學需要達至80%的教師完成基礎課程,20%的教師完成高級課程,以及25%完成專題課程。

 除了增加教師的培訓之外,教育局也增加了駐校社工的比例,由上世紀70年代尾的「41名社工」,逐漸增加到2020年的「12社工」,而駐校心理學生也由原來的「21心理學生」,提升到「11心理學生」。因此,學校面對學生的情緒問題,有多個專業人士作出支援,包括教師、社工和心理學家。他們互相配合,透過觀察、評估和介入,盡早發現受情緒困擾的學生,從而作出適當的幫助,讓他們走出情緒困境,重投正常校園生活。

 除了引入專業人士之卜外,學校更要營造關愛文化,給予學生正能量。例如,學校審視學生的功課量、學校的測考評估安排及小息和午膳時間,以及增加學生體育活動的機會,確保學生有足夠的作息時間和空間進行有益身心活動,與教師及其他同學互動,以增強聯繫感和提升快樂指數及精神健康。其次,學校師生需要關懷自己,愛護別人。班主任可以營造班級,例如籌辦旅行、郊遊和音樂會等等,透過建師生間緊密和互信的關係,讓學生更安心地表達情緒及主動求助。

 當然,學生的情緒問題部分來自學業,也有部分來自家庭。家庭對學生的成長極為重要,父母的精神狀態和心態均會影響子女的精神健康。故此,教育局和家庭與學校合作宜委員會、十八區家長教師會聯會和各區地區校長聯會合作,舉行相關網上家長講座,持續積極推展家長教育,增強家校合作,確保學童在愉快健康的環境下成長。

原文刊登於《HKWISDOM》11/7/2024
https://www.hkwisdom.net/blog/d3526150e64

2024年7月6日 星期六

時事評論:中國超越美國 科技領先全球

 今年6月,英國施普林格·自然集團(Springer Nature)發布調查報告,其中國際自然指數排名(Nature Index Research Leaders 2024)指出,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世界最新型的科技超級大國的第一名,而美國哈佛大學排則下降至第二位。 

回顧歷史,二次大戰以來,美國在科技層面領先全球,而新中國則遠遠落後,受盡欺凌。以下便是一系列例子:

l   1993年 美國關閉所屬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導致中國銀河號貨輪在海上迷失方向,被困海上33天,並被美軍強行登船搜檢,最後沒有發現違禁品而放行。

l   1994年 中國於申請加入國際空間站,但美國以保密為理由,拒絕中國加入。

l   1996年 台海局勢升溫,中國發射導彈以威懾台獨勢力,但被美國關閉GPS,使到中國導彈發射全部失敗。

l   2003年 中國申請加入歐盟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交付了2億歐元,卻遭到歐盟的戲弄,最後被拒之門外。

l   2011年 美國國會通過沃爾夫條款(Wolf Amendment),禁止美國與中國一切航天合作。

 雖然中國遭西方世界排擠及孤立,但中國人沒有氣餒,反而挺起脊樑,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創造了以下一系列科技成就:

 l   1999年 神舟一號成功飛上太空,標誌着中國航天事業邁進一大步。

l   2000年 中國第一顆北斗定位衛成功進入太空指定軌道,開啟太空導航新篇章。

l   2003年 神舟五號飛船搭載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順利升空,為中華民族飛天圓夢。

l   2007年 中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順利升空,首次繞月探測成功。

l   2007年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開始組織網絡,與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歐洲伽利略系統並駕齊驅。

l   2008年 神舟七號飛船搭載航天員翟志剛進入太空,完成首次太空出艙活動,作了第一次中國航天員太空漫步。

l   2011年 中國空間站「天宮一號」開始建設。

l   2016年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順利進入太空軌道。

l   2020年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從月球正面帶回土壤和岩石樣本。

l   2020年 北斗導航系統全球組網成功,並正式投入服務。

l   2020年 中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並順利着陸火星,進行探測。

l   2022年 中國天宮空間站全面建成。

l   2024年 嫦娥六號首次降落月球背面,並成功採取土壤和岩石樣本。

 總括而言,中國空間站在被全球孤立之下,花了28年才自主研發並建成。另外,北斗導航系統在西方國家排擠之下,用了20年才自主研發並成功組網。相比之下,最近美國載人太空船「星際線」(Starliner)因為出現燃料洩漏問題,導致美國兩名太空人無法如期返回地球,被迫滯留在國際太空站。其次,中國在2018年成功發射繞月中繼衛星「鵲橋號」,藉此為月球背面探測鋪路。美國眼見中國成功探測月球背面,便申請租借「鵲橋二號」作通訊服務。另外,中國在今年6年成功對月背土壤進行採樣,美國便立即向中國申請借出月壤。

 然而,美國恍惚忘記自己訂立的《沃爾夫條約》,違反跟中國太空科研合作的禁令,打到昨天的我,在自身科技未達的領域,便要求中國的協助。由此可見,西方國家一向持強凌弱,當實力高於你的時候,便把你碾壓,但當實力不及你的時候,便乞求合作。所以,新中國自成立以來,一向堅持走獨立外交路線,不拉邦結黨,不搞同盟,就算在制裁之下,依然堅持自主研究,最終成就科技大國,領先世界,造福全球。

原文刊登於《HKWISDOM》7/7/2024
https://www.hkwisdom.net/blog/d2125c7c0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