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日 星期日

遊記:流浮山

流浮山位於香港元朗區西部,靠近后海灣。流浮山原址位於天水圍以西,廈村以北的一座小山丘。但後來主要代表其西面數條鄉村較旺盛的地方。

流浮山以其出產的海鮮聞名,尤其是蠔。因為該處位於后海灣畔,臨近珠江口,有淡水流入,所以適合養蠔。高峰期於1970至80年代,不少旅行團專程前往品嚐。只可惜近年珠江三角洲水質污染日趨嚴重,加上鄉村人口遞減和天水圍市區不斷發展,流浮山的漁業,尤其是蠔產量已大不如前。不過該處的仍有不少海鮮酒家,客人不少。我原本處身於一個碼頭,但因漁民每天將蠔殼棄置在水邊,經年累月之後,蠔殼堆積如山,形成碼頭的延伸部分。
后海灣原稱「後海灣」,乃對應同位處深圳的前海灣。然而,由於寶安縣居民將之寫作「后海灣」,故約定俗成作「后海灣」。過去由於有著來自珠江深圳河的淡水與南中國海的海水交匯,很適合紅樹林生長,所以當地的漁產(如基圍蝦)和蠔產都十分豐盛。隨著香港農業式微,元朗一帶荒廢的魚塘水稻田都回復濕地的原貌,成為了雀鳥的天堂。
拉姆薩爾公約是為了保護濕地而簽署的全球性政府間保護公約,其宗旨是通過國家行動和國際合作來保護與合理利用濕地。香港的后海灣被列入拉姆薩爾濕地,受到公約保護,讓侯鳥每逢北半球冬季的時候,作為長途遷徙的中途補給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