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1日 星期四

教育評論:姊妹校計劃 助兩地師生互了解

教育局自從2004年開始至今,已為本港多所學校協調,與北京巿、上海巿、寧波巿、廣東省、四川省、浙江省及福建省的學校締結為姊妹學校。
根據教育局的文件,姊妹學校計劃為兩地學校提供一個交流平台。透過交流與合作,姊妹學校擴大學校網絡,增強了解與溝通,加深認識兩地文化,共同提升教育素質。
筆者帶領內地高中同學參觀香港科技大學
互聯網世代多共同話題
筆者所在的中學於早年已跟順德區一所中學締結成姊妹學校,並連續第三年舉辦兩校師生互訪的交流活動。總結以往三年的經歷,我發覺計劃不但能達到教育局預期之目的,更能打破兩地師生的隔閡,彼此融和在一起,共建美好的學習氣氛。
筆者曾造訪順德區的姊妹學校,參觀該校環境,並觀課與專業交流活動。過程之中深深感受到內地教師的專業教研精神,用心設計教案,傾盡全力施教,並認真作課堂檢討,務求優化課堂內容,讓學生學到最多的知識。其次,他們在課堂教學之外,還要進行教學調研,並要發表論文,讓課堂力臻完美。相比之下,香港教師因課擔較重,行政工作過多而未能做到以上事情,致使工作多為原地踏步,停滯不前,未能自我突破,往往需要專家點撥,方能走出困局。
另外,兩地學生透過互訪,親身體驗兩地不同的生活文化。他們一起上課、一起遊戲、一起用膳,並一起進行競賽。雖然兩地學生因語言不同而有機會出現溝通障礙,但在互聯網世代,大家都有着共通的話題,例如韓星、K-pop、抖音,以及微信等等。因此,彼此都能在短時間之內破冰,互相認識,並交換通訊,甚至在活動尾聲擁抱話別,依依不捨。
香港現時充斥着本土思想,具有很強的排他性,不易接納內地的文化,特別是年輕人。筆者認為,若要打破這種困局,先要由學校做起,而姊妹學校計劃正是解決兩地誤解的好方法。
原文刊登於《都巿日報》12/4/20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