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4日 星期四

時事評論:世界各國向大英博物館追討文物

 最近中國內地社交媒體,例如BiliBili、小紅書、抖音等,瘋傳一套微電影《逃出大英博物館》。該劇三集合共不到20分鐘,自830日發布首集至95日發布第三集大結局,單單在短視頻平台抖音已錄得超過3億的播放量。該劇沒有大星明,男女主角只是普通的抖音網紅,但因劇情宣揚中華文化而獲網民與官媒追捧,並獲CCTV6電影頻道表揚。 

《逃出大英博物館》講述博物館其中一盞小玉壺「出逃」,與在英國的中國小記者張永安相識相知,並一同回到中國,為大英博物館中其他中國文物傳遞家書的故事。該劇並沒有迂迴曲折的劇情,卻道出一個簡單的訴求,就是要求大英博物館歸還文物給世界各國。

 大英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於1753年成立,館內現有800多萬件藏品,大部分由英國殖民政府從世界各地掠尋過來。該博物館設有10個展區,包括古埃及和蘇丹館;希臘和羅馬館;亞洲館;非洲、大洋洲和美洲館;不列顛、歐洲和史前時期館;中東館;版畫和素描館;硬幣和紀念幣館;保護和科學研究館;圖書和檔案館。單以亞洲館為例,總共收藏了2.3萬件來自中國的各種文物。

 大英博物館的文物記載了英國自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在世界各地設立殖民地的侵略歷史。例如,英國在1840年向清政府發動「鴉片戰爭」,強迫清廷簽署《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其次,英國和法國在1856年向清政府發動「中法聯軍之役」,火燒圓明園,強迫清廷簽署《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再者,英國在1898年強迫清廷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行租借新界。在以上不平等條約之中,除了割地賠款之外,英國還搶奪了大量中國文物,例如在圓明園盜取了「十二生肖獸首銅像」,至今仍未全部歸還。

 英國憑藉強大海軍在18世紀稱霸全球,但在20世紀二次大戰之後,國力大量虛耗,致使各個殖民地紛紛宣布獨立,例如印度、緬甸和馬來西亞等等。這些國家均要求大英博文館歸還原屬自己國家的文物,例如印度於2009年要求歸還巿值15億港元的「光之山」鑽石,現時被鑲嵌在英國君主的皇冠上,另外希臘與尼日利亞等國也呼籲歸還文物。然而,英國不但沒有歸還文物,反而訂立《大英博物館法令》,禁止文物離開博物館。

 就在全球要求大英博博物館歸還文物的巨大呼聲下,博物館在8月爆出多項館藏被盜,部分價值逾百萬英鎊,懷疑被人放在拍賣網站eBay轉售。文物失竊事件引起了全球公憤,世界各國紛紛指責大英博物館的管理不善。為了平息眾怒,館長費舍爾(Hartwig Fischer)黯然辭職,另外策展人Peter Higgs也遭到開除。然而,以上兩人離職絕不能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是立即歸還所有文物,讓文物回到原本所屬的國家,讓各種文明能夠在世界各地持續發亮。

原文刊登在《HKWISDOM》14/9/2023
https://www.hkwisdom.net/blog/c16951c099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