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日 星期一

時事評論:中國式現代化與生態文明

  20217月,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七一講話》中提出「中國式現代化」,包括下五個特色: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在五個特色之中,第五點正好與中國近年倡議的生態文明有異曲同工之處,意思是工業文明之後的形態,也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狀態。這包括人對動物、植物的善待;人對空氣、水質資源等非生命體的愛惜和節約的態度。 

回顧人類歷史,總共有四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18世紀,因為蒸汽機的發明,奠定了大英帝國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全球性霸權的地位,但隨之而來是環境污染,例如當時倫敦巿被霧霾濃罩,故有「霧都」之稱。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在19世紀,因為電力的發現和使用,導致德國和美國的崛起,引發歐洲格局和亞太格局的巨變,但隨之而來也是環境污染,例如大量燃煤發電廠排放大量空氣污染物和污水。第三次工業革命發生在20世紀,因為互聯網與資訊科技的發展,強化了美國在冷戰時期對蘇聯競爭的硬實力優勢,但隨之而來是已發展國家展開對發展中國家的資源掠奪與環境破壞。現時,世界正在進行第四次工業革命,涉及人工智能與大數據、通信技術、生物技術、量子通信技術、物聯網、納米工程與納米製造的融合與協同、新材料和先進製造業等領域。人類正在探索一條可持發展的新路,既能夠滿足現代人類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也不會破壞環境,並能滿足後代的需求。

 為了回應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需求,中國承諾「碳達峯」與「碳中和」目標。「碳達峯」意思是指在某一個時候,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峯值,之後逐步回落。為此,中國承諾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峯值之後再慢慢減下去,並在2060年之達到「碳中和」。一直以來,每個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碳排放,因為發電廠需要燃燒燃料來發電,汽車與機械需要燃燒燃料來發動,這都必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然而,過量的二氧化碳會造成地球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反常,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嚴重威脅人類發展。

 中國為了達到「雙碳」目標,中國近年積極取締「三高一低」企業,就是「高耗能、高投入、高污染」以及「低產出」的企業。例如,東莞巿曾經是全球工廠的集中地,從事低端代工生產,例如配件裝嵌等等,導致生態嚴重污染。為了改善環境,東莞巿政府在近年取締「三高一低」企業,進行產業升級,例如發展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等。除了能夠提升產值之外,還能減少環境污染,有利建設生態文明。

 目前,中國在發展新能源方面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例如,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光伏板供應地、最大的水力發電國家,以及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出口國等等。另外,中國透過核融合,初步成功研發「人造太陽」,將來便能獲得取之不盡的能源。中國式現代化為生態文明提供了一個絕佳方案,使發展與環保能夠同時並存。這有別於以往三次工業革命的模式,不再以犧生環境來換取經濟增長。這呼應了習近平於20058月提出《兩山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可帶來金山銀山,但金山銀山卻買不到綠水青山。」

原文刊登在《文專薈》第185期   2023年10月
https://www.cpegu.hk/zh-hant/latest_news/detail/178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