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1日 星期三

時事評論:愛國主義教育保障國家安全 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在202411日正式頒布,該法建基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愛國」作為公民層面的價值準則之首,由此看出中央對「愛國」的高度重視。 

首先,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愛國主義教育法》旨在保障國家安全。根據該法第14條:「國家採取多種形式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國家安全和國防教育,增強公民的法治意識,國家安全和國防觀念,引導公民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在眾多個國家安全領域之中,文化安全影響最為重要。因為文化包含了思想和價值觀,而思想又能決定行動。所以,如果要維護國家安全,首先我們要擁有愛國的思想與紮實的文化底蘊,才能把思想武裝起來,維護國家安全。

 其次,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愛國主義教育法》為了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增強國民身份認同意識。根據該法第1條:「第1條:為了加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凝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礡力量,根據憲法,制定本法。」另外,第2條:「國家在全體人民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培育和增進對中華民族和偉大祖國的情感,傳承民族精神,增強國家觀念,壯大和團結一切愛國力量,使愛國主義成為全體人民的堅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覺行動。」

 由此可見,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增強國家文化傳承和弘揚,有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近代以來,西方文化主導了世界主流文化,影響着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習慣等。在全球化下,西方國家通過政治、經濟、科技等各方面的優勢,形成文化面上的霸權地位。因此,我們需要保護中華傳統文化、維護自身文化傳承。

 中國擁有五千年歷史,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文化源遠流長。近年,國家投入龐大資源保護國內歷史文化遺產,以及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此,《愛國主義教育法》第29條指出:「在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和元旦、國際婦女節、國際勞動節、青年節、國際兒童節、中國農民豐收節及其他重要節日,組織開展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動、紀念慶祝活動,增進家國情懷。」

 再者,《愛國主義教育法》能夠增進港澳同胞的愛國精神,與「一國兩制」教育緊密結合,使港澳同胞能夠一同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根據該法第23條:「國家採取措施開展史文化教育和一國兩制實踐教育,增強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的愛國精神,自覺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

 過往,部分香港人錯誤理解「一國兩制」,重視「兩制」而輕視「一國」,產生分離思想,以致導致2019年「港獨」抬頭,「黑暴」橫行,危害國家安全。然而,隨着《香港國安法》在2020630日頒布後,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大幅收歛,但小部分人仍存有分離思想,成為國家安全的隱憂。若要徹底清除「港獨」的遺害,最徹底的方法是高舉「愛國主義思想」,從根本消除人們腦袋中的分離思想,讓人們認清自己是一個中國人,並以中國人身份自豪,致力維護國家安全。

 總括而言,《愛國主義教育》是推動愛國主義的重要舉措,能有效保障國家安全,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實現偉大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原文刊登於《HKWISDOM》30/1/2024

https://www.hkwisdom.net/blog/78ce46353b7

2024年1月28日 星期日

時事評論:改善基層醫療服務 減少政府醫療開支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去年12月表示,香港經濟從疫後恢復,與內地和國際全面通關,經濟也回復正增長,但復蘇的力度受環球利率持續高企、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較預期疲弱。因此,在編製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時,要發展促穩定,繼續適當配置資源,做好前瞻部署。為了縮減開支,政府會繼續維持公務員編制零增長,各政策局及部門由2024/25年度起的兩年,每個年度各節省經常開支1%,節省所得的資源將會在內部重新調配,供優化及推出新的公共服務。 

為此,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率先在本年1月回應,隨着人口老化,醫療服務需求一直增長。政府一直每隔兩年檢討醫療服務收費,上一次調整公立醫院急症室收費已是2017年,現時有合理需要檢討。現時急症室服務不設名額和預約制度,但醫療資源有限,需要讓巿民適當使用急症室服務。目前獲分類為次緊急和非緊急的病人,佔整體急症室使用率六成,反映很多求診人士可以向社區醫生求診,毋須使用急症室,令資源集中予真正急的患者。

 但是,筆者認為與其增加急症室收費,不如加強基層醫療服務,設立地區康健中心,減少巿民患病的風險,從而減少巿民對急症室的依賴。香港政府醫療系統一直以來存在錯誤觀念,就是「重治療,輕預防」,另一個是「重視醫院,輕視基層醫療」。隨着人口老化,多了很多需要長者需要醫療服務,如果能夠加強預防,可望減少使用急症室的人數。現時急症室已不勝負荷,輪候時間愈來愈長。若要解決問題,最重要是建立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將一些輕症、慢性病疏導至18區的康健中心。

 筆者建議地區康健中心設有護士、職業治療師等組成的跨專業團隊,以公私營合作模式為居民提供健康推廣及社區復康等基層醫療服務,同時因應病人需要轉介至私營服務,確保醫療資源用得其所。地區康健中心會為巿民提供免費醫療護理諮詢服務,政府可以劃一補貼諮詢費用,使有經濟需要的巿民得到合適的治療。

 當然,增加急症室收費是減少服務被濫用,並且開源節流的最後方法。如果將來真的要增加急症室收費,政府可以一些有必要使用急症室服務的基層人士,例如領取綜援或傷殘津貼人士豁免收費,其他低收入家庭如果符合條件,也可以申請減免。申請人可以由醫務社工或相關機構評估,確保他們不會受經濟壓力影響而未能使用急症室服務。

 醫療問題一直是香港的深層次問題,政府需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在2022年「七一講話」表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當前,香港最大的民心,就是盼望生活變得更好……年紀大了得到的照顧更好一些。」所以,政府有責任照顧巿民,特別是體弱多病的長者,讓他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原文刊登於《HKWISDOM》26/1/2024
https://www.hkwisdom.net/blog/d781c89409e

2024年1月22日 星期一

時事評論:中國傳統節日的傳承與轉變

 節日指傳統慶祝、紀念或祭祀的日子,是人們在漫長的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形成及流傳了不少傳統節日,例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等。中國大部分傳統節日,在先秦時期已開始形成,與天文、曆法,以及後來劃分出來的二十四節氣有密切關係。這些節日大多包含獨特的風俗習慣,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並得到社會廣泛認同,一代一代承傳下來。 

時至今日,不少傳統節日及其習俗仍受到社會重視及保留,其中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更被列為中國四大節日。每逢節日,內地居民均會廣泛慶祝,使傳統節日所蘊含的文化特質得以在現代社會中體現及延續。例如春節時,在城巿工作的農民工便會趕回鄉與家人團聚;清明節時,親身前往掃墓祭祖等,都體現出傳統中華文化重視家庭倫理的特質。

 例如,春節即是農新年,俗稱過年,是中華民族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其起源的說法有很多,以上古時代的「臘祭」、驅趕「年獸」的傳說最為普遍。春節的習俗有很多;打掃、掛年畫、貼春聯、除夕吃「年夜飯」、守歲、拜年、長輩給後輩派壓歲錢等。

 隨着社會發展及時變遷,中國的經濟模式已由農業主導轉變為工商業主導,加上西方文化湧入,對城鄉居民的生活模式產生不少影響,一些傳統節日的形式、內容亦有不少轉變,有些甚至漸漸被人遺忘。為適應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不少節日習俗均被簡化,例如現代人利用科技化繁為簡,在春節時以手提電話傳送短訊互相祝福,並透過手機收發紅封包等等。

 另外,由於城巿生活緊張,工作忙碌,現代中國人多着重節日所帶來的閒暇享樂氣氛,部分傳統習俗更被物質化,成為推動經濟的商機,節日文化內涵漸被淡化。例如,香港春節期間,各大商場紛紛布置一番,並舉行一些賀年表演,目的是為了吸引人流,增加春節期間的消費額,帶旺商場經濟。因此,本地巿民逢年節慶紛紛湧到商場等消費熱點,盡情吃喝玩樂,反而減少年互訪拜年的機會,失卻了春節原有的意義。

 不過,時代變遷激發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反思,從而為傳統文化加入創新元素,以適應時代變化。中國傳統節日經過轉化或重新演繹,得以在現代社會延續和傳承,並推動香港文化發展,亦有利向外推廣中華文化。

原文刊登於《文專薈》187期 2024年1月
https://www.cpegu.hk/zh-hant/latest_news/detail/1811/

時事評論:藝發局削減劇協資源合情合理

 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霍啟剛於118日表示,因為香港戲劇協會在去年的香港舞台劇頒獎禮「出了一些事」,包括邀請了與戲劇無關的反中亂港人士尊子與蔡玉玲擔任頒獎嘉賓,另外主持人以「紅橋」和「紅線」作政治隱喻,以致藝發局決定暫停資助劇協再搞頒獎禮,以降低可能違反國安法的風險。 


眾所周知,尊子多年以來在《蘋果日報》及其他亂港媒體刊登政治諷刺漫畫,引發巿民對政府的憎恨,而這行為有機會違反《香港國安法》第二十九條第5款:「通過各種非法方式引發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對中央人民政府或者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憎恨並可能造成嚴重後果。」《蘋果日報》因多年散播反中亂港的虛假資訊因而倒閉,而其老闆黎智英正接受國安法庭審訊。所以,劇協邀請尊子作為頒獎嘉賓,有機會引起巿民對政府的憎恨,因而違反國安法。

 

另外,前港台《鏗鏘集》前編導蔡玉玲,被指為跟進元朗721襲擊事件,向運輸署虛報車牌查冊用途,被裁定兩項作出虛假陳述罪成。自此之後,港台大力整頓人事架構,開除多個反中亂港的僱員,包括惡意指罵前特首林鄭月娥的利君雅。經過改革之後,港台才從反中亂港媒體,重回政府喉舌的原有定位。

 

劇協明知以上兩人均帶有濃烈的反政府形象,卻故意邀請他們作為頒獎嘉賓,並且主持人在台上採用「政治隱喻」對話,使頒獎禮淪為政治表演。要知道劇協拿取藝發局的公帑,有義務做一些對業界與香港社會有貢獻的事情,但現在卻拿政府的錢來反政府,這種「吃裡扒外」的行為絕對不能接受。

 

以往,新聞與藝術工作者高舉「兩條國際公約」賦予的新聞與創作自由作為「免死金牌」,肆意抨擊政府。例如,2019年黑暴期間,《蘋果日報》等反中亂港媒體刻意誇大警察依例執法,指控為「警暴」,目的是打擊政府威信,引起巿民對政府的憎恨。但是,根據《公民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十二條第3款:「上列權利不得限制,但法律所規定、保護國家安全、公共秩序、公共衛生或風化,或他人權利與自由所必要,且與本公約所確認之其他權不牴觸之限制,不在此限。」換言之,新聞自由不能凌駕於國家安全之上,任何人也不能高舉新聞或創作自由而觸犯國安法。

 

藝發局作為政府資助機構,有責任監督公帑正確運作,絕不可讓反中亂港分子攞政府的錢來砸政府的碗。隨着20206月《香港國安法》的頒布,紅線已經劃的很清楚,任何人也不能逾越,這就是國家領導人要我們擁有的「底線思維」。若有人明知故犯,以為「唱衰政府」有巿場,那便是大錯特錯,需要承擔後果。今次藝發局削減劇協資源便是後果,若再觸犯,承擔法律責任便是接着來的後果。


原文刊登於《HKWISDOM》22/1/2024
https://www.hkwisdom.net/blog/3f4ae3a5f09

2024年1月11日 星期四

時事評論:美國會否分裂?

 20世紀世界最大政治災難是蘇聯解體,分裂成許多個國家。21世紀最大的政治災難,或許就是美國分裂為兩個國家。根據目前的觀察,現在的美國根本不像一個國家,而是兩個國家。例如,資本家和美國人民割裂了,民主黨與共和黨割裂了,支持民主黨的民眾與支持共和黨的民眾割裂了。 

首先,資本家與和民眾存在矛盾。弗吉尼亞大學學者芭芭拉佩里表示:「除了南北戰爭,我認為美國從未經歷像現時這樣分裂的時期。」美國資本家佔有了99%的財富,但民眾只佔有1%的財富。美國資本家和民眾的矛盾不可調和。2011年,美國爆發「佔領華爾街事件」,其中示威者表示:「在美國,1%的富人擁有99%的財富。我們99%的人為國家納稅,卻沒有人真正代表我們,華盛頓的政客都在為這1%富人服務。」

 其次,民主黨與共和黨存在矛盾。美國兩黨完全貫徹了兩個凡事的精神,待此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凡事民主黨支持的,共和黨就反對。風是民主黨反對的,共和黨就支持。兩黨之間的競爭越趨激烈,雙方矛盾不可調和。

 再者,兩批美國民眾存在矛盾。美國民眾思想極度分裂,支持民主黨的民眾與支持共和黨的民眾,彼此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例如,民主黨選民支持接種疫苗,但共和黨選民卻反對。民主黨人支持全球化,但共和黨選民卻反對全球化。

 由於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比較小,更多的權力在州政府手上,於是我們便看到一個奇怪的現象。例如,共和黨的特朗普擔任總統的時候,民主黨的加州便要求獨立。相反,民主黨的拜登擔任總統的時候,共和黨的德州便要求獨立。特朗普推行的政策,民主黨控制的州不理不睬。相反,拜登推行的政策,共和黨控制的州不理不睬。

 現時,美國的媒體被一些大資本家控制着,美國的經濟命脈也被華爾街控制着,他們左右着美國的政壇。這就是特朗普在2016年,在美國俄亥俄州的一場辯論會上,所說的那段驚人之語的現實基礎。特朗普表示:「美國所有的政客都是資本家的狗,希拉里收了我的錢,所以要給我辦事。在場這些和我辯論的候選人,誰人沒收過我的錢?」此言一出,全場嘩然!但是,特朗普說的是實話。

 現在的美國是世界上最奇怪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的一切都被資本家控制着。美國這種資本主義叫做「自由資本主義」,在這種制度下,國家對資本的控制極差,導致資本家能夠為所欲為。在自由資本主義之下,美國政府甚麼都不能控制,幾乎沒有國企,只有極少數私人資實在不願意幹的行業,才由國家接收。美國政府不持有那些寡頭企業的股份,就連美國聯儲局都是獨立的,不受政府控制。

 與自由資本主義相對的,叫作「國家資本主義」。列寧對此下了定義,就是資本主義制度下,由國家政權直接控制與民生相關的重要企業。例如,日本央行為了刺激經濟發展,不斷印製鈔票,然後拿着印出來的鈔票來購買日本上巿公司的股份,從而完成對私有企業的控制。例如,日本央行已經成為40%上巿公司的大股東。另外,法國10家最大的一流企業全部是國企,其中包括國家三大支柱行業,包括法國郵政局、法國國營鐵路公司、法國電力集團公司。

 一個國家沒有國企,便是沒有國家的概念。資本家根本就不在乎老百姓的死活。例如,特朗普要求通用汽車加大在美國建廠的力度,但通用汽車卻關閉了在美國的工廠,走到發展中國家設廠,以低廉的成本,尋求最大的利益。另外,在中美貿易戰最激烈的時候,特斯拉汽車來到了中國上海設廠。這是中國歡迎的,但如果站在美國國家的角度來看,卻損害了美國的利益。

 以上例子說明了,當國家無法對資本進行有效制衡的時候,資本家是不可能把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相反,資本家為了自己的利益,控制政治進程,讓政治為資本服務。現在的美國,資本家控制着一切,人民的生活水平幾乎十年沒有提高,只不過現在還沒有到達民不聊生的地步。但是,如果如此繼續下去,美國不久便會徹底被資本家掏空,人民將會很難生存,屆時便有機會發生革命,推翻美國資本家,美國便分裂了。

原文刊登於《HKWISDOM》6/1/2024
https://www.hkwisdom.net/blog/462e8b643c9

時事評論:段崇智辭職 中大撥亂反正

 香港中文大學於1963年由崇基學院、新亞書院及聯合書院合併而成立,是香港一所書院制公立研究型綜合大學,以「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為使命。新亞書院是中大前身的其中一間書院,於1950年成立,由國學大師錢穆、唐君毅、張丕介等學者辦理。因此,中大的校訓「博文約禮」富有中華文化特色,出自《論語 雍也》,意思是廣求學問,恪守禮法。 

然而,一所有崇高辦學理念的高等院校卻不斷爆出負面新聞,例如20028月中大迎新營「四院會師」中,有學生展示印有「新亞桑拿」字樣的性感少女大型海報,並呼喊含意淫褻的口號,有違中大校訓。及至20188月,中大迎新營懷疑接連發生非禮事件。直至2019年,香港發生「反修例暴動」,而部分暴徒是中大學生。他們於校園內製造汽油彈並非法佔領校園,並於11月聚集在二號橋,抛棄雜物到吐露港公路,堵塞主要幹線,企圖製造人為罷工,癱瘓香港經濟。因此,中大從此多了一個「暴大」的外號,甚至連Google Map都有搜索得到。

 歸根究底,中大從道德高處跌到低點,包含多個原因,其中最大的因素是領導層出現問題。2019年黑暴之前,中大管業處已發現多處物業有縱火痕跡,懷疑有人秘密製造汽油彈。雖然中大管理層知悉消息,但沒有及時跟進,直至6月爆發黑暴,校園淪為暴徒兵工廠,企圖顛覆政府。為了應對校園被暴徒佔領,中大校長段崇智於10月與學生會面,遭大批涉暴蒙面學生圍堵,最後他屈從黑暴勢力,在欠查證下採用被捕學生對警方的片面指控,發表公開信譴責警暴。自此,段崇智由學生批鬥的「段狗」,搖身一變成黑暴學生擁戴的「段爸」。因為得到暴徒的支持,他竟然在任期未完的情況下,獲校會在20224月通過續聘校長一職,由2024年起生效。

 隨着《香港國安法》於20226月生效,香港社會秩序續漸回復正常,但中大的混亂現象卻未修復過來。例如,2023年為中大創校60周年,學校有意更新校徽,但校董會在沒有廣泛諮詢師生與校友的情況下,私自通過更改校徽,刪除了「博文約禮」校訓,甚至連立法會議員校董也沒有知會,引來社會大眾非議,最終撤回方案。

 另外,立法會於202311月討論《2023年香港中文大學(修訂)條例草案》,多次傳召段崇智出席回答議員質詢,但他每次都以身體不適為由,缺席所有會議。不但立法會會議,他就連中大畢業禮也缺席,稱當天發高燒及失聲。但前一晚,他仍出席香港文化中心音樂會,又招呼到場欣賞的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笑容滿面。這令人質疑他是否詐病而缺席某些場合,以免出現尷尬事件。

 雖然段崇智多番逃避,但醜婦終需見家翁。202311月,立法會三讀通過《2023年香港中文大學(修訂)條例草案》,改組校董會,優化大的管治架構,有利提升大學的管理及管能。法案一通過,尸位素餐的大學管理層便立即「人頭落地」。12月,中大校會通過決議,與中大副校長及秘書長吳樹培即時終止僱傭關係,因為他架空校董會主席,繞過主席而制訂校董會議程,並有份聯署反對議員校董提出的改革方案,涉嫌違反中立。其實,吳樹培只是反中亂港的小頭目,真正的幕後主腦段崇智仍有待找數。果然皇天不負有心人,20241月傳來好消息,據校董會成員透露,中大校長段崇智宣布請辭,將於明年離職。終於,中大從黑暗走出光明,進行撥亂反正,尋回昔日愛國學者的初心,重新發光發熱。

 原文刊登於《HKWISDOM》11/1/2024
https://www.hkwisdom.net/blog/d222e19be38

2024年1月1日 星期一

時事評論:2023年香港由治及興

 香港經歷2019年「黑暴」與幾年新冠疫情,社會管治與經濟跌落谷底,但藉着20206月頒布《香港國安法》之後,掃除「黑暴」,社會漸漸「由亂到治」。然而,疫情一直困擾着香港,使香港經濟未能恢復過來。但是,祖國一直心繫香港,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227月在香港發表講話:「香港的根本利益同國家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中央政府的心同香港同胞的心也是完全連通的。」為此,中央人民政府實施一系列政策,扶助香港渡過難關,讓香港重新起步,並「由治及興」。 

20231月,香港與內地終於通關,兩地親友終於可以重聚,經濟活力逐漸恢復。初期巿民過關前須在網上預約,並須出示48小時內進行的核酸檢測並陰生結果,及至11月取消俗稱「黑碼」的「健康申明卡」,出入境人士均可直接通行。這項政策大大便利兩地居民往來,為經濟注入活力,並讓香港高中生能順利完成「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內地考察」要求,增加青年人國民身份認同。

 國務院於2021年發表《十四五規劃綱要》,第一次在官方文件提及「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為此,特首李家超於202310月發表《施政報告》,宣布政府為「電影發展基金」和「創意智優計劃」共注資43億元,提供誘因吸引私人巿場資金,拓展新巿場。就在此時,香港電影《毒舌大狀》刷新多項紀錄,票房超過1億,成為電影史上票房最高的港產片,更加是香港史上中西電影最高票房的第8位,打破荷里活電影壟斷的局面。

 根據《基本法》第39條,國際勞工公約適用於香港的有關規定繼續有效,通過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予以實施。為此,立法會通過調整最低時薪至40元,並於51日生效,升幅達6.7%,跑贏通脹。這正好回應國家主席的希望:「香港最大的民心,就是盼望生活變得更好。」

 國務院於2019年發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指出兩地要打造「一小時生活圈」。為此,香港與內地近年先後開通了「廣深港高速鐵路」、「港珠澳大橋」,以及「蓮塘 / 香園圍口岸」等交通基建。20237月,兩地政府開放「港車北上」,容許獲准的香港私家車,經港珠澳大橋往來香港與廣東省,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

 《基本法》序言指出,為了保持香港的繁榮和穩定,國家決定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擁有「東方之珠」的美譽,其夜生活也聞名於世,以致前國家領導人鄧小平也表示香港回歸後「馬照跑,舞照跳」。為了恢復香港的夜經濟,政府於9月開始啟動「香港夜繽紛」活動,包括復辦國慶煙花匯演、廟街巿美食街、在多區打造海濱優閒體驗,全方位激活香港夜生活和消費。

 根據《基本法》152條第2款:「香港特別行政區可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參加不以國家為單位參加的際組織和國際會議。」因此,香港傑出運動員能以「中國香港」參加奧運會與亞運會,增加出賽機會。港隊於9月派出歷屆最多的960人團隊參加杭州亞運,取得8金、16銀、29銅,共53面獎牌,排在獎牌榜第12位,打破歷屆紀錄。

 由此可見,國家一直支持香港的發展,落實和推行涵蓋社會、經濟等多個範野的政策,讓香港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保持繁榮穩定。

原文刊登在《HKWISDOM》28/12/2023
https://www.hkwisdom.net/blog/2023-db6a7358-f2a1-45bd-9221-941e4bc759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