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日 星期四

時事評論:關愛隊傳遞溫暖與關懷

 香港於20211月爆發新冠疫情,直至20235月,累積確診個案達290萬,而死亡個案達到13000多宗。疫情期間,政府採取多項防疫措施,例如免費接種新冠疫苗、疫苗通行證、強制核酸檢測、社交距離措施、限聚令、口罩令、隔離令等等。這些措施一方面防止病毒散播,但另一方面也阻隔了巿民的正常社交。部分巿民被迫停課、居家工作,以及居家隔離,在毫無準備之下,斷絕了所有實體社交與生活物資供應。 


面對以上困難,中產和年輕一輩能透過資訊科技來解決生活問題,例如學生可以進行網上實時課堂、青年勞工能透過互聯網居家工作、年輕主婦能利用網購獲得食物與日用品等等,而病患也能透過視像求診而獲得醫治。但是,在數碼鴻溝之下,一些孤苦無依的弱勢社群未能突破重重障礙,被迫困在家中,好像獨自活在孤島,求助無門。他們缺糧、缺藥、缺乏關愛,要獨自一人面對無情的病毒,甚至死亡。正因如此,雖然新冠疫症的平均死亡率只有0.46%,但60歲或以上長者的死亡率卻高達95%

 

正當香港面對新冠疫情衝擊的時候,中國內地自從2019年武漢爆發新冠疫症後,便很快控制了疫情,病毒在可控的情況下逐漸減退。在疫情期間,內地居民也遇到香港巿民同樣的困難,但弱勢社群卻獲得充足的照料,沒有出現香港的高死亡率,而整個疫情期間也只死了4600多人。

 

疫情過後,人們檢討兩地抗疫成效差別,發現內地抗疫成功其中一個原因是政府基層公務員組織「街道辦」。它是中國內地的巿轄區和不設區的巿人民政府所派出的機關,其轄區稱為街道,行政區劃上屬鄉級行政區,負責管轄區內所有民生事務。在疫情期間,街道辦總動員出擊,為區內居民提供各種生活所需,包括食物、藥物、日常品等等,讓居民足不出戶,便能接通外界,得到合適的支援。

 

有見及此,香港政府參考了內地做法,在完善地區治理的大方向之下,於2022年《施政報告》宣佈在18區成立「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簡稱「關愛隊」。政府成立「關愛隊」之目的,是凝聚社區資源和力量,支援政府地區工作和加強地區網絡。「關愛隊」會推展關愛活動,例如探訪有需要人士;亦會協助處理突發和緊急事故。「關愛隊」亦可協助政府傳遞信息,並向政府報告市民的意見。

 

隨着202312月區議會選舉,各個區議會完成換屆,履行《基本法》第97條賦予區議會的職責:「香港特別行政區可設立非政權性的區域組織,接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就有關地區管理和其他事務的諮詢,或負責提供文化、康樂、環境衛生等服務。」區議會屬下的各區關愛隊也開始發揮其功能,例如探訪有需要人士,給予弱勢社群各種支援。

 

因此,特區政府要做到良政善治,一面要積極落實「一國兩制」之外,還需要從社區基層着力,透過區議會和關愛隊來滿足巿民生活訴求,讓巿民安居樂業,加強獲得感與幸福感。


原文刊登於《HKWISDOM》30/7/2024
https://www.hkwisdom.net/blog/f17ec71a28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