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庭議會聯同理工大學發表了一個調查報告,結果顯示父親在控制子女心理、行,以及與子女關係上得分均較母親低。調查結果反映,疏於管教子女的「貓爸」雖然不打罵孩子,惟存在感低,形象不討好。反觀「虎媽」雖嚴厲,但由於更願意花時間照顧及與子女聊天,故親子關係更融洽。
中國古語有云:「養不教父之過。」但是,這句說話已不適用於現今社會。父親礙於工作忙碌,甚少主動關心子女生活,加上不懂表達對兒女的愛,再增彼此之間的隔閡。不過,本地及國外研究均指出,父親的指導和陪伴是孩子取得學業成績及維持心理健康的關鍵,因為大多數母親都會全心全意奉獻給兒女,問題在於不是每個父親都會付出時間與心血去栽培子女。
在香港,日常接送放學的家長以母親為主,有學生甚至反映父親在家只看報及玩手機,顯示父親與子女溝通不足。夫妻會因管教模式不一而爭吵,影響孩子身心健康。該份調查報告建議為人父親反思與子女的關係,並增強對子女的行為管制,例如定期檢查功課、查問校內表現及交友情況等,亦要撥冗參與子女的學校活動,不能將管教責任推予妻子。
我的女兒今年三歲,就讀幼稚園一年級。因著工作忙碌,我以往一向把管教女兒責任推在妻子身上,直到有一天女兒不肯跟我玩耍,我才痛定思痛要改善親子關係。雖然我不能接送女兒上學,但我堅持每晚跟進女兒的功課,了解她的學習進度。幼稚園每次家長日,我必定與太太一同面見班主任,讓老師知道孩子背後有父母的愛護和支持。每逢假期,我盡量安排親子活動,例如郊外旅遊、游泳等等,爭取每一刻親子互動的時間。假如我需要帶領學生境外交流,我每晚通常會用通訊軟件,透過音頻跟女兒談話,讓女兒知道爸爸雖然身在外地,但心仍緊繫於家庭。在女兒的面前,我盡量不看電視、不玩手機,反而跟她親子閱讀,或一起玩耍。半年之後,有一次親戚問女兒喜歡跟誰玩耍,女兒回答「爸爸」。我聽到之後,甜在心頭,心想半年的功夫總算沒有白費。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的孩子說些甚麼、看些甚麼,通常反映父母平常做同樣的事情。所以,「望子成龍」是所有父母的心願,但必須親自花時間栽培,不能假手於人,而自己卻不發一力,只顧享樂。因此,如果你要子女不玩手機,你自己先要戒掉玩手機的習慣。同樣,如果你要子女多閱讀圖書,你便需要跟子女一同到圖書館,進行親子閱讀。培育子女成才是需要時間的,但只要父母能堅定持續,子女必定受你感染,變成茁壯成長的幼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