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9日 星期三

遊記:河源

 2015年7月,我到訪廣東省河源巿,位於東江中上游,為華南地區提供食水。河源巿為嶺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客家先民的始源地,而水面積達370平方公里的萬綠湖位於境內,故被譽為「客家古邑,萬綠河源」。河源擁有濃厚的客家文化,先祖為了逃避北方連年戰事,逐南遷至廣東一帶,與南方少數民族融合,形成一種兼具漢族與少數民族文化的獨特保守群體。

河之源瀑布

客家先民遷徒雕像

 客家文化公園位於河源巿中心,由孫中山後人集資而建,為了紀念祖籍河源的國父孫中山。該園共有四大特色。第一,構建了河源地標,即孫中山先生塑像與兩顆高大的英雄樹。第二,氣勢宏大的歷史階梯,包涵了客家人文歷史的雕塑與浮雕。第三,「河之源」瀑布,勺畫了「河源之水天上來,飛流直下十五尺」的景觀。第四,「春夏秋冬花不落」的園林綠化,樟樹、桂花等100多種植物,建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客家習俗雕像1

客家習俗雕像2

客家習俗雕像3

孫中山雕像

蘇家圍是河源的典型客家圍村,由宋代文學家蘇軾後人所建。圍村由18座府第式民居組成,現存年代最遠的房屋建於公元15世紀。

蘇家圍客家鄉村

客家圍屋

客家農莊水車

客家婚禮

客家村婦

蘇軾是宋代文豪,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於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但是,他的仕途卻不如理想。在宋神宗在位期間,他任祠部員外郎,熙寧五年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元豐二年,發生了著名的鳥臺討案,他因文字入獄,差點死去,最後被貶官至安州。到宋哲宗在位時,他回朝任禮部尚書。紹聖元年,他被貶至惠州。北還後第二年病死於常州,終年六十四歲。他在政治上處於中立,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他既反對新黨王安石比較急進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馬光盡廢新法,因而在新舊兩黨間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然而,他在各地居官清正,為民興利除弊,政績頗多,口碑甚佳。

蘇軾畫像

蘇門四傑:蘇洵、蘇軾、蘇轍、蘇小妹

蘇軾石像

 河源巿由兩條江河貫穿,分別是新豐江和東江,而東江更肩負起為香港供水的重任。早在六十年代,香港戰後人口急升,食水需求甚大,但本地缺乏大河深谷,未能儲起足夠的淡水供巿民使用,加上連年旱災,導致當時港英政府限時供應食水,每四天才供水六小時。當時本地名流上京求救於時任總理周恩來,協議建設83公里的輸水管道,花了11個月而建成,解決香港缺水的問題。直至今天,香港70%-80%食水仍然由東江供應,而東江則是香港的「食水之源」。

東江

河源賦石碑

 新豐江上游始於萬綠湖(新豐江水庫),是一個以發電、防洪為主,兼有灌溉、供水、養殖等功能的大型水利工程,具有多年調節性能。萬綠湖總面積達370平方公里,庫容量達139.8億立方米,是廣東省最大的人工湖。通過水庫調節,下游城鎮防洪能力得到提高,使農田免受洪水災害;發展了電力排灌,擴大灌溉面積;調節了東江中下游枯水流量,對改善航運、城鎮供水、農田灌溉等均有顯著效益。

萬綠湖遊船

萬綠湖

萬綠湖遊船之旅

新豐江礦泉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