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6日 星期五

時事評論:惜食月餅 環保中秋

剛剛過去的中秋節,不少市民會購買月餅作送禮之用,有環保團體調查香港市民的消費習慣,發現受訪者家庭去年平均丟棄0.76個月餅,推算去年全港家庭合共丟棄近185萬個月餅。香港人普遍接受西方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重視環保,減少浪費。面對世界的大氣候,中國傳統習俗應否保留?本篇作者將以應試形式,和大家一一探討。 ■林伯強老師 香港通識教育協會
現任香港通識教育協會副主席,香港教師中心諮詢管理委員會成員,曾獲西貢區優秀教師獎。現職通識教育老師,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通識教育文學碩士,曾協辦青年新世界通識教育模擬文憑試。
通識合作計劃
香港通識教育協會成立於2009年5月,旨在為前線教師提供教學支援。本會定期舉辦專題講座及考察團以擴闊師生視野,並透過分享會及研討會為教師提供交流經驗的平台,促進專業發展。
模擬試題
請先閱讀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香港環保團體綠色力量就月餅進行《中秋節消費及慶祝習慣》調查,以了解巿民慶祝中秋節習慣。調查發現受訪者家庭去年平均食用約8個月餅,丟棄0.76個月餅,丟棄月餅數量雖較前一年調查輕微上升,但比對2004年調查以來,仍屬低水平,顯見巿民近年丟棄月餅情況已有改善。
調查指出,近七成人偏向不喜歡獲贈月餅,當中更有兩成受訪者表示非常不喜歡,不少受訪者認為陪伴賞月或請吃飯比送贈月餅更好;受訪者家庭預計今年將平均購買約兩盒半月餅,當中仍以送禮為主。
綠色力量高級保育經理呂德恒表示,推算去年全港家庭合共丟棄近185萬個月餅計,浪費情況仍有待改善。而且在調查中可見,送贈月餅只是傳統習俗,並非實際需要,結果是送贈愈多,丟棄愈多,提醒巿民改變中秋送贈月餅的習慣,宜送贈前先了解對方需要,否則只會造成浪費。
想一想
有人認為,為了減少浪費,應要取消中秋節吃送月餅的習俗;但有人卻認為,傳統不可放棄,必須保留吃送月餅的習俗。你較認同哪個觀點?試參考以上資料加以解釋。
參考答案
贊成
●香港人每年佳節過後,往往剩下很多月餅未吃便已到達食用限期,最後當作廢物丟棄,嚴重浪費食物。有見及此,我認為應要取消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防止浪費食物。
●根據以上調查,發現受訪者家庭丟棄月餅情況頗為嚴重,平均丟棄0.76個月餅,由此估計2014年全港家庭共丟棄185萬個月餅。另外,該調查近七成受訪者並不喜歡獲贈月餅,其中更有兩成人表示非常不喜歡。由此可見,親友之間互贈月餅只是約定俗成,並非真實需要。
●另外,月餅並非健康食品,熱量甚高,容易致肥。現代人重視飲食健康,對於垃圾食物敬而遠之,不少人丟棄月餅。我認為應取消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能夠減少浪費食物。
●雖然取消吃月餅有不少影響,如淡化節日氣氛,巿民少了一個食品的選擇,但是吃月餅只是中秋節眾多傳統習俗的其中一個,其他習俗還有賞月、玩燈籠等活動。這些活動既環保又富有節日氣氛。根據以上資料,不少受訪者認為陪伴賞月或請吃飯比送贈月餅更好。
●最後,隨着科技的進步,中秋節送贈月餅並不是親友互送祝福的惟一選項,其實大家可以用電子賀卡,或者手機通訊軟件互傳心意。這種做法不但環保,又能達到聯繫感情的目的,可謂一舉兩得。
●總括而言,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只會浪費大量食物,不符合香港人現時重視環保的價值觀,所以我們應取消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
反對
●香港人重視中國習俗,每年中秋節都會慶祝。吃月餅是中國人很重要的傳統習慣,有必要保留。有見及此,我認為傳統不可放棄,必須保留吃送月餅的習俗。
●首先在文化層面,中秋節當日滿月掛高天,一家人在圓月之下聚首一堂,有着「人月兩團圓」的意思。在這種情景下,吃一口圓圓的月餅,能夠增添節日氣氛,讓人沉醉於月色下,跟家人共享天倫之樂。
●月餅又可當作禮物,送贈親朋戚友,聯繫感情。月餅能夠培養現今社會人們重視家庭和親情的思想,改善現代家庭關係淡薄和冷漠的弊病,建立現代家庭關愛和融洽的道德價值觀。
●在經濟層面,月餅是中秋節應節必備食品,連帶相關的附屬產品,例如月餅廣告、月餅券、月餅禮品包等等,為各大餅店每年賺取龐大的收益。所以,吃月餅這個傳統習俗帶動本土經濟,推動本地商業發展。
●雖然在環境層面,吃剩月餅會造成浪費,但是根據以上資料,發現受訪者家庭在2014年平均只丟棄0.76個月餅,比對2004年調查以來,仍屬低水平,顯見巿民近年丟棄月餅情況已有改善。其實只要我們改變送贈月餅的習慣,便能減少浪費食物。送贈月餅前,先了解對方需要,再購買適當數量。這種做法既不浪費,又能保留傳統中國良好的傳統習俗,可謂一舉兩得。
●總括而言,中秋節吃月餅是香港人十分重視的中國傳統習俗,我們有必要加以保留,不能取消中秋節吃月餅的習慣。
概念連結
傳統習俗: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社會風俗、禮節、習慣、禁忌等的總和。傳統習俗的範圍很廣,可以包括衣、食、住、行、娛樂、社交、戀愛、婚姻、喪葬、宗教、歲時和藝術等。
小知識
意重「團圓」
每年農曆8月15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借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到了今天,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主要離不開賞月、祭月、猜燈謎、玩燈籠和吃月餅,寓意家人團圓。
正視浪費 擇量贈送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擁有多個傳統節日,例如農曆新年、端午節、中秋節等等,而部分節日更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內。中國節慶附帶許多習俗,而每個習俗都承載着濃厚的中國文化。但是,隨着中國面向世界,中西文化流通,西方的價值觀便湧進來,使不少傳統文化受到衝擊,傳統習俗也有可能被淘汰。
在面對傳統文化習俗被取代的時候,我們需要考慮該項習俗的重要性和取代後帶來的損失。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包含了家庭團聚的意思,親友之間互相送贈月餅又可聯繫感情,各大餅店又可趁此機會賺取收益。如果取消了這個習俗,以上各項好處會隨之消失,難以彌補。
我們也要正視吃剩月餅可能造成浪費的事實,並且提出相應的改善方法。例如巿民可以先了解親友的真實需要,才送贈適當數量的月餅,減少浪費食物的機會。
冰皮月餅 中西合璧
其實中西文化不是互相對立的,反而可以彼此共融,互補不足。傳統月餅熱量較高,一個雙黃蓮蓉月餅等於4碗飯的熱量,吃過量不健康。香港餅家多年前引入西方製造凍餅的技術,創造出冰皮月餅,不但熱量較低,並且款式眾多,貼近年輕人口味。自從冰皮月餅的出現,月餅銷售額逐年上升,各間餅店爭相仿效,形成良性競爭,更令中國傳統有效地在年輕一代傳承下去。因此,傳統文化習俗只要加以融合改造,或者中西合璧,便能創造出新形式,為香港年輕一代所接納。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指出中秋節吃送月餅的爭議點。
2. 承上題,指出該爭議中不同持份者的意見和理據。
3. 有意見指,「中西文化不是互相對立的,反而可以彼此共融,互補不足。」你同意嗎?試舉例說明。
答題指引
1. 可指出綠色力量就月餅進行的《中秋節消費及慶祝習慣》的調查結果。
2. 可指出「取消吃送月餅」的支持者和反對者的觀點。支持:浪費食物、不健康、有其他食品和贈送選擇等;反對:維繫感情、推動經濟、可適量贈送等。
3. 選擇型題目,同學宜先把題目分成兩部分,「是否互相對立」和「可否彼此共融」,以月餅為例,同意可指出冰皮月餅正正是「不互相對立」和「可共融」的結果。
原文刊登於《文匯報》16/10/20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