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4日 星期一

教育評論:颱風過後 教導子女正確的價值觀

今年度最強颱風「山竹」昨天吹襲香港,天文台懸掛十號風球達十多小時,全港海陸空交通差不多全部癱瘓。風暴之下,多間學校的校舍出現不同程度的損毁,有見及此,教育局宣佈週一全港所有學校停課一天。

面對停課的消息,學童一般的反應是高興,因為可以多一假期而不用上課。但是,面對這次造成嚴重破壞的風暴,家長把可以把握機會來教導子女一些正確的價值觀。

首先,雖然颱風「山竹」在香港沒有造成人命傷亡,但在其他地方卻有人因風暴而衰命或失跡,例如菲律賓和廣東省。所以,家長要教導子女不應因風暴假期而開心,反而要為香港是一處安全的地方而感恩,另外要祝福其他地方的災民,希望他們盡快重建家園。

其次,學童因風暴假期而不用上課,但在風暴期間,仍然有一些人員在努力工作,例如警察、消防員和救護員。他們為幫了幫助風暴之下的災民而奮不顧身地工作,把災民徹離災區,安排災民入住庇護中心。所以,家長要教導子女尊敬公職人員,為他們打氣,並教導子女不要在風暴之下外出玩耍,例如到海邊觀浪或遠足行山,以免加重公職人員的工作負擔。

再者,學童因風暴假期而困在家中,不能外出活動,又沒有預先安排的計劃,往往會覺得苦悶。家長可以趁此機會進行親子共讀,閱讀一些關於風暴的圖書,例如《風和颱風》、《風從哪裡來》、《風暴來了》和《風的力量》,其中解釋颱風的形成,以及其破壞力。例如,《風從哪裡來》指出風是太陽照射到地球不同地區,形成不同的溫度,從而形成不同的氣壓。高溫的地區氣壓較低,低溫的地區氣壓較高。空氣會由高壓地區流向低壓地區,便形成了風。另外,颱風是由溫暖的海水蒸發形成低壓氣旋,因此全球暖化導致海水溫度上升,加劇風暴的破壞力。所以,家長可以教導子女保護環境,減少使用空調,多用公共交通工具,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從而緩和全球暖化並減少颱風的形成。

最後,在風暴過後,街道通常滿佈倒冧的樹木。家長可以在安全的情況下,帶子女觀察風暴後的情景,讓他們體會自然災害的威力,從而提升危機意識,知識不要在風暴之中外出活動,以免發生危險。

原文刊登在《經濟日報》22/9/20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