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9日 星期日

時事評論:電影《破 地獄》的斷捨離

 港產片《破Ÿ地獄》自202411月開畫以來,屢破香港多項票房紀錄,包括最快票房破億華語片,成為港澳地區最高票房華語片。截至202412月,這套電影除了票房大捷之外,還奪取了多個獎項,包括第39屆華鼎獎華語最佳影女演員(衛詩雅);第61屆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衛詩雅),最佳導演(陳茂賢),以及最佳美術指導(姚漢文) 

故事講述香港在疫情期間,婚禮策劃師道生(黃子華飾)因疫情影響被迫轉行為喪禮經紀人。他與資深喃嘸師傅文哥(許冠文飾)搭檔,引發多項衝突。隨着處理多場喪禮之後,道生逐漸領悟到殯葬的意義,也見證了文哥與女兒文玥(衛詩雅飾)之間的複雜親情。該片聚焦香港殯葬行業,反思傳統文化與現代人生活節奏的複雜關係,引發香港民眾共鳴。

 筆者在看畢該劇後,領悟到電影與「斷捨離」有密切關係。「斷捨離」的意義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事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首先,電影講述死亡,而死亡是每個人都不能逃避的。正如美國政治家富林克林所說:「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死亡和交稅是止逃不掉的」。所以,人死後帶不走任何東西,死後跟所有事物都要作個了斷。因此,道生在電影中說:「人生就好像一程車,重點不是上車的人可以陪你去哪個站,而是你們一起欣賞過哪些風景。」而文哥也說:「有機會來到這個世界已經賺了,何必介懷甚麼時候下車,不如好好欣賞沿途的風景。」既然死後帶不走身外事物,趁還活着的時候,便要好好享受人生,珍惜眼前的一切。

 其次,人死了之後,活着的人往往捨不得,在心中耿耿於懷。但是,這對先人與仍在生的人都是毫無益處。因此,道生在電影中說:「眼淚不是滴在先人身上,先人會捨不得離開的。」「不止死人要超渡,生人也需要破地獄,生人都有好多地獄。」「在世的人感受才是最重要。」所以,人死後需要辦一場體面的喪禮,重點不是給先人燒衣紙,給死去的人在地府添置許多財寶,而是讓仍在世的人破除心理枷鎖,解開心底裡的結,跟先人作一個正式道別,然後重新過正常的生活。

 再者,死者已離世,仍在世的人就要讓先人離開,不要勉強挽留。電影中,道生接到第二筆生意,客戶甄小姐堅持不讓已死去半年的兒子隨棺下葬,而要將之寄託於義莊,留待未來以科技復活。道生接了這單生意,但被文哥斥責,因死者未能安葬,害了往生者的來世福祉,使其未能投胎重新做人。所以,人們往往只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沒有抱着同理心進行換位思考,以為自己的做法是愛對方的表現,但實際卻是「愛你變成害你」。因此,要離開的人便讓對方離開,不要苦苦挽留。不要挽留已離世的人,也不要挽留那些與你心意不一致,離異並離心的人。

 最後,電影中道生與文哥終於放下成見促膝長談,並為一曲南音《客途秋恨》說得投契。歌詞節錄:「今日天隔一方與佢難見面,是以孤舟愁寂,對住晚景涼天。」之後文哥便因病離世,他與子女便天隔一方,永遠不能見面。但是,文哥的長生店仍然後繼有人,由道生打點一切;而文哥的喃嘸師傅工作便交由弟子處理,傳統殯葬習俗得以傳承。所以,先人的離去,不代表一切都完了,而是由後來者繼續,為離世的人繼續活下去並傳下去。在這個交接的過程中,必須做好「斷捨離」,這樣才能讓先人去得安心,在世的人能活得安樂。

原文刊登在《HKWISDOM》29/12/2024
https://www.hkwisdom.net/blog/901dfb2a81e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時事評論:青少年戰勝失敗靠成功經驗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在12月公布一個有關青少年「失敗指數」的調查,該調查於12月初進行,一共有5971224歲青少年受訪,當中以10分為滿分的「失敗指數」最引人關注,該指數越高分代表越失敗,而「失敗指數」的平均分為5.6分。

 


82%受訪者把「未達到自己理想或預期目標」作為失敗的定義,而被問到在造成影響最大的失敗經歷方面,有77%受訪者指出是與學業成就有關,48%則覺得與「個人能力展現或發展」有關,另外39%受訪者表示與「朋輩或人際關係」有關。

 我們可以由調查結果見到,對於青少年來說,學業最容易令他們有挫敗感。中國自古以來的文化均是非常看重學業,由古時候的科舉制度,到現在的考大學,甚至補習社的興起,均是一種印證。香港社會過去把「好成績」與「有前途」畫上等號,更加深化這種思維,令到青少年在學校或朋輩之間,經常比拼成績,容易令他們覺得自己是失敗者。

 對於青少年來說,面對失敗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失敗當然會覺得不開心,但人生漫長,任何人都有機會面對失敗,不會一直只有成功。失敗並不可怕,最可怕是失敗之後令人頹廢。作為師長,我們需要循循善誘青少年如何面對失敗。例如,如果青少年因為考取90分不開心,師長應該用已經「做得很好」來做開導。如果,青少年因為考到60分而不開心,便需要共同探討原因,為下一次進步而努力。

 其實,求學是一種態度,而不盲目的追求分數。作為師長,我們需要引導青少年人,把失敗轉化為成功,首先要改變我們看待失敗的態度。古語有云:「失敗乃成功之母」,雖然這句說話有其道理,但其實是自欺欺人。參考眾多成功人士的經驗,其實「成功乃成功之母」才是真確的道理。首先,語句中第一個「成功」是較小的成功。例如,青少年達到自己能力所及的成就,準時上學、交齊功課,這些便是「小成功」。其次,語句中第二個「成功」是較大的成功。例如,青少年勤力向學,在測驗中考中第一名。青少年在累積多個「小成功」之後,才能達到「大成功」。

 香港普遍家長只專注於青少年有沒有「大成功」,往往忽略肯定青少年人的「小成功」。在沒有穩固的「成功基礎」之下,大部分青少年都未能達到家長心目中的大成功。每個比賽只有一名冠軍,每次考試只有一個第一名。在這種情況之下,只有極少數青少年可以達到「大成功」,而剩下來的便是失敗者,難怪以上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青少年的「失敗指數」偏高。

 所以,為了幫助青少年有成功經驗,作為師長首先要改變成功的定義。不要以青少年的本質來定義他們是否成功,例如青少年智商的高低、身材是否健碩等等;反而要以青少年的行動來定義他們是否成功,例如青少年做到學校或社會的某層階的要求。另外,師長需要為青少年製造大量「成功經驗」,例如讓青少年分擔家務、賦權給青少年擔任學校或社會領袖、提供青少年展現才華的平台等等。唯有讓青少年不斷獲得「成功經驗」,他們才能自我肯定,在積累許多「小成功」的基礎下,達到更大的成功。

原文刊登於《HKWISDOM》20/12/2024
https://www.hkwisdom.net/blog/03776fa2aad?categoryId=322666

2024年12月12日 星期四

時事評論:我爸是拜登 犯法不用慌

 12月初,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卸任前一個月,宣佈特赦面臨兩宗刑事件判刑的的兒子享特(Hunter Biden)。亨特在槍支背景調查中出虛假陳述和非法持有槍支,在他本人認罪的情況下被判有罪,另外他也承認9項聯邦稅務指控。就在亨特判刑之前,他的總統父親宣佈他無罪。然而,拜登之前多次表示不會赦免或減輕兒子的刑罪。他這樣做,明顯違反自己的承諾,也違背了美國憲法的法治精神。 

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中,列明平等保護條款,保障每名美國公民不被各州的州政府剝奪依法律享有的公民權利,以確保永久廢除奴隸制,也含示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然而,美國總統拜登在法律面前,不是人人平等,而是高人一等,可以隨意運用總統權力特赦親屬的罪行。

 這種做法不但違反美國憲法,就連所屬的民主黨人也看不過眼。民主黨科羅拉多州州長波里斯(Jared Polis)表示:「對於拜登看待家庭比國家更重,感到非常失望,擔心這種會做壞規矩,開出壞先例。」其實,運用總統特赦權不是拜登開創的,之前也有多位美國總統如此作。例如,1970年美國發生「水門事件」,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遜(Richard Nixon)因涉案而辭職,而繼任人福特(Gerald Ford)上任總統後立即特赦尼克遜。另外,2001年時任總統克林頓(Bill Clinton)在總統任期即將完結前,特赦了同父異母的販毒兄弟。

 不但如此,美國總統運用特赦權已成為一種潮流!候任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眼見拜登特赦兒子,自己也有樣學樣,在12月初宣布上任後便會特赦2021年國會山莊騷亂的支持者。有人指出特朗普學了拜登的壞行為,但這說法是錯誤的,因為在拜登特赦兒子之前,特朗普在2021年總統期間已特赦了多名親信。這包括白宮前首席戰略師班農(Steve Bannon)、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佛林(Michael Flynn),以及襯家查爾斯庫什納(Charles Kushner)。查爾斯庫什納因為欺詐及逃稅等罪,被判監兩年,最終獲特朗普特赦免。不但如此,特朗普還表示,上任後立即任命查爾斯庫什納做駐法大使。

 所以,世上最幸福的人,莫過於有個美國總統爸爸,因為天塌下來,有總統爸爸頂住。任何法律刑責,法治精神,在美國總統面前統統沒有地位。如果兒子犯法,只需拋出一句「我爸是拜登」,便可以逢凶化吉,大步檻過。

原文刊登在《HKWISDOM》12/12/2024
https://www.hkwisdom.net/blog/fb6c4da9947

2024年12月4日 星期三

時事評論:憲法日與香港

 今天是國家憲法日,我們一起來説説我們的《憲法》。198212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最高法,是國家的重要標誌和象徵,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礎和依據,任何法律都不得牴觸憲法。 

為增強社會的《憲法》意識,弘揚《憲法》精神,加強《憲法》實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201411月決定,將124日訂為國家憲法日,到今年2024年,已是第11個「國家憲法日」。

 「國家憲法日」是《憲法》的教育日、普及日,傳遞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的理念,形成一個舉國上下尊重憲法、憲法至上、以憲法維護人民權益的社會氛圍。我們作為中國人都應該更多認識《憲法》、學習《憲法》、維護《憲法》、尊重《憲法》,做個知法、懂法、護法、守法的好市民。

 《憲法》,法律就像是一條路軌,只要我們緊緊跟隨路軌的方向我們定能平安的走向光明道路,如果沒有這條路軌,我們有可能會脫軌,走了歪路,後果不堪設想,所以請大家一定要遵紀守法,嚴於律己。

 《憲法》同時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根」和「源」。《憲法》第31條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憲法》第62條亦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決定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及其制度。」正是根據上述《憲法》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才得以成立。《憲法》是《基本法》的立法依據和效力來源,為香港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針政策提供了堅實的法理基礎和憲制依據。

 國家主席習近平說:「青年興,則香港興;青年發展,則香港發展;青年有未來,則香港有未來」。青年人是香港的希望、是香港未來的棟樑。青年人必須尊重和維護以《憲法》為國家的根本法、最高法的憲制秩序,跟隨國家的步伐,一起砥礪前行,共同為我們的國家推進依法治國的實現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香港特區教育局在「國家憲法日」舉辦多項活動,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以推動全人發展。例如,《憲法》和《基本法》學生校園大使培訓計劃、「港灣議事廳」辯論比賽、「國家憲法日」擹位遊戲設計比賽,以及「立法者們」青年議政培訓計劃。這個計劃旨在提升香港青少年對「一國兩制」在香港實踐的正確認識,讓學生認識香港選舉制度及立法會職能,讓學生關法政府施政,關心國家的政策實踐。透過以上一系列活動,培養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成為德才兼備、有承擔、有視野及愛國愛港的好公民。

原文刊登於《HKWISDOM》4/12/2024
https://www.hkwisdom.net/blog/0ad6a6c8db3

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時事評論:「中國航天精神」幫助我們克服重重難關

 中國人自古以來便對宇宙充滿好奇,很想對太空探索一番。因此,中國歷來流傳了許多跟大體相關的故事,例如「嫦娥奔月」和「夸父追日」等等。但是,中國直到明代才出現第一位探索星空的人物,那就是萬戶。當時,他坐在綁滿火藥筒的椅子上,想透過燃點火藥筒帶動椅子升上天空,但最後他失敗並喪生了。然而,國際天文聯合會為了紀念這位人類航天鼻祖,把月球背面的一座環形山以他的名字來命名。 

雖然萬戶開創了人類歷史航天第一人,但由於近代滿清政府積弱,科技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以致被列強欺凌。不但中國航天事業未能發展,甚至連國家也面臨危急存亡的危機。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英國憑堅船利炮打敗了滿清政府,逼使中國簽署多項「不平等條約」,中國便落入被西方列強瓜分的慘痛命運。為了拯救中國,當時許多青年人出外留學並回流祖國,從事各個專業,為中國帶來現代化。在眾多留學生之中,其中周恩來與鄧小平最具代表性。他們參加了「勤工儉學」,去法國學習先進技術,然後回來報效祖國。最終,在他們的帶領下,新中國終於1949年,在世界的舞台上站起來。曾經積弱的中國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洗脫了「東亞病夫」的臭名。

 除了周恩來與鄧小平之外,海外學成歸來的還有錢學森。他在1934年於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後,取得庚子賠款留美公費生資格,於美國完成碩士及博士課程,與導師共同完成高速空氣動力學研究,28歲已成為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他先後於加州理工學院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出任教授,更參與了美國研發導彈核武器的絕密計劃「曼合頓工程」,有份研究美國最早成功發射的火箭和導彈。

 錢學森原本在美國有優厚的教研環境,但當他知道新中國於1949年成立之後,便決定與妻兒回國,一同建設新中國。然而,由於他掌握美國軍方很多機密,回國要求遭美方拒絕。最終,幾經波折後,他終於回到祖國,在缺乏研究經費與設備之下,他在短時間內完成「兩彈一星」的研究,也就是「導彈、核彈與人造衛星」。因此,他被封為「兩彈一星」元勳,擁有崇高情操、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以及勇於攀登。

 由錢學森開始,中國近代航天事業一直受西方國家限制,發展道路十分艱苦。例如,美國在1993年關閉所屬全球定系統(GPS),導致中國銀河號貨輪在海上迷失方向,被困海上33天,並被美軍強行登船搜檢,最後沒有發現違禁品而放行。其次,台海局勢在1996年升溫,中國發射導彈威懾台獨劫力,但被美國關閉GPS,使到中國導彈發射全部失敗。自此之後,中國決定發展衛星導航系統,向歐盟申請加入伽利略計劃,並交付了2億歐元,卻遭到歐盟的戲弄,最後被拒之門外。雖然中國發展航天科技受到限制,但中國憑着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最終克服了重重難關。例如,中國在2007年成功自主研發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與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歐洲伽利略系統並駕齊驅,其精準度與覆蓋度都優勝於其他系統。

 另外,中國曾經在2007年申請加入國際太空站的建設,卻遭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拒絕。後來,美國在2011年通過《沃爾夫條款》(Wolf Amendment),禁止美國與中國一切航天合作。雖然中國遭西方世界排擠及孤立,但中國人沒有氣餒,反而挺起脊樑,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創造了多項航天科技成就。例如,中國在2011年開始建設「天宮一號」空間站;「天宮二號」在2016年順利進入太空軌道;直到2022年,「天宮空間站」全面建成。相反,國際太空站自2000投入服務,至今已廿多年,許多設備均已落後並退化,預計2030年便全面退役。屆時,在浩瀚的太空之中,只有中國「天宮空間站」在軌道上運行,而世界各國的航天員也爭取機會參與中國的航天科研項目,唯獨美國礙於《沃爾夫條款》被排除在外,無緣將來的國際航天研究項目。

 另一方面,中國自2007年開始進行「嫦娥探月工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順利升空,首次繞月探測成功。2020年,嫦娥五號成功發射,成功降落月球表面。2024年,嫦娥六號首次降落月球背面,並成功採取土壤和岩石樣本。幾百年前,明代人萬戶的飛天夢想,終於在今天得償所願。當中國的探月飛船到達月球背面,拍攝到「萬戶」環形火山的時候,彷彿看見他向我們招手,歡迎我們的來臨,使我們欣喜萬分!

 總括而言,中國空間站在被全球孤立之下,花了28年才自主研發並建成。其次,北斗導航系統在西方國家排擠之下,用了20年才自主研發並成功組網。另外,雖然中國的探月工程比美國和俄羅斯遲起步,但勝在跑得快,並有超前領先的跡象。根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的宣布,中國將於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月,並建設有人駐留的月球基地,這是人類前所未有的創舉。我們相信只要憑着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以及勇於攀登的航天精神,無論遇到甚麼困難,我們都能逐一克服,實現中國人的飛天夢想。

原文刊登在《HKWISDOM》28/11/2024
https://www.hkwisdom.net/blog/7fd2bb984fa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時事評論:美國候任國防部長才德欠奉

 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於1112日宣布,提名霍士新聞(Fox News)主持海格塞斯(Pete Hegseth)擔任新任國防部長。對於此事,美國媒體《Politico》報道表示:「美國軍方高層經歷過首屆特朗普首政府的四年,早已為任何驚喜做好心理準備。誰知他們聽到這個消息的第一反應是被嚇傻!其中一名國防工業人士表示,這個該死的傢伙是誰?」另外,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民主黨議員史密斯(Adam Smith)表示:「他在受訪前20分鐘,才知道海格塞斯是誰,也看不到任何證據表明,他與海外合作夥伴有任何關係。」

 由此可見,候任美國防長屬於「四無人士」,即是無能力、無經驗、無人脈、無視野。但這也不是問題,因為美國軍事力量全球最強,選用誰人都可以繼續稱霸全球。有分析指,特朗普要透過海格塞斯收緊軍隊多元化和覺醒文化,整頓美軍頹廢風氣。

 雖然如此,但海格塞斯剛被特朗普提名,隨即被美國媒體揭發黑材料。首先,他是種族主義者,歧視有色人種。例如,他被揭發在右手臂有「白人至上主義」的紋身圖案。其次,他在2017年涉及性侵未成年少女,並給予掩口費給涉事少女。對此指控,海格塞斯表示事發原因是當時渴醉了,反而是涉事少女主動要求發生性行為。雖然海格塞斯最後沒有被起訴,但這事已經讓特朗普處於尷尬境地,成為美國政府的政治炸彈。

 試問美國由一位無才無德的戲子擔任國防部長,美軍戰爭力又怎能維持世界局勢的平衡?其實,演員參政導致國家敗亡的例子多不勝數,例如現任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Zelensky)在2015年演出政治喜劇《人民公僕》,獲得民眾歡迎,並乘勢在2018年成功當選為總統,但最後敗亡國家。

 雖然澤連斯基是一個國家的領袖,但他缺乏治國國家的才能。中國哲學家孟子曾經講述小國生存之道,他表示小國不能輕易依附某個大國,反而要保持中立,才能在大國競爭之間生存。其次,孟子認為面對大國的威迫,要重視智取,唯智者能以小事大。再者,孟子認為當其他大國實行霸道的時候,小國反而要實行王道,推行仁政,才能拉攏民心,才能穩住國家。

 然而,澤連斯沒有學到孟子的治國智慧,反而做每一件事都與孟子的教導相反。例如,他在主張烏克蘭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並依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在烏克蘭東部推行「新納粹主義」,逼害俄羅斯族人。最後,俄羅斯為了阻止北約東擴,便在2022年發起「特別軍事行動」,進軍烏克蘭。在兩軍交戰的時候,澤連斯基沒有把握適當的時候跟俄羅斯進行停戰談判,反而主動攻擊俄羅斯本土,令戰事惡化,把烏克蘭推至國破家亡的地步。

 從澤連斯基的例子得知,一個受歡迎的電視藝人不代表有治國才能。同時,美國候任國務部長海格塞斯原本是霍士新聞主持,但不代表他有能力處理國際軍事衝突。現時世界各地戰事不斷,例如俄烏戰爭、中東戰爭,以及西太平洋衝突等等。美國在各處均部署軍事力量,需要一位英明並有能力的國防部長才能擺平戰事,但海格塞斯絕非理想人選,反而有機會把戰事推至更烈,加速美國全球軍事衰落,失去全球軍事霸權的領導地位。

原文刊登在《HKWISDOM》20/11/2024
https://www.hkwisdom.net/blog/7dd66564e3b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時事評論:特朗普再次退出巴黎協定 中國擔起全球環保大旗

 11月9日,聯合國第29屆全球氣候峰會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舉行,美國派出特使波德斯培出席會議,表示繼續努力遏制氣候變化,但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已表明就職後將退再次退出《巴黎協定》,貫徹他退出全球組織的做法,使美國孤立於國際之外。根據《紐約時報》的報道,特朗於明年1月上任後,便會推出一系列關於氣候的行政命令和總統公告,宣布退出《巴黎協定》。美國自私自利拋棄世界,中國便取而代之,擔當全球領導地位,並與美國霸權抗衡。 

《巴黎協定》是國際道德和大國責任的體現,該協定來自2015年聯合國峰會,由195個國家共同通過,目標在於遏止全球暖化趨勢,並針對可再生能源進行投資。為了落實《巴黎協定》,中國在2016年於杭州舉行G20峰會,中美兩國當時聯合批准《巴黎氣候變化協定。另外,中國是全球唯一國家承諾「雙碳目標」,就是力爭於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並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受到國際社會多方面高度讚揚。可惜,自從美國特朗普政府執政後,便於2020年退出協定。雖然美國一年之後拜登政府又重新加入,但候任特朗普政府又要在明年退出,簡直把全球暖化議題當作玩笑。

 雖然《巴黎協定》將會缺少美國參與,但其他國家仍會繼續談判,填補美國留下來的空白,於是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中國,期望中國成為氣候談判的主導。本來《巴黎協定》對中國十分不利,因為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面對減排的挑戰比任何一個國家也相對嚴竣。然後,中國對此迎難而上,着力發展可再生能源,遠超西方國家的預期。例如,中國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的增長速度已經能夠滿足其能源需求的增長,這表示中國的碳排放量接近見頂,實現「碳達峰」。

 另一方面,綠色科技行業逐漸成為中國科技核心。例如,中國銳意發展科技「新三樣」,包括太陽能電池板、電動車和鋰電。中國以上舉措把不利國家發展的環保限制,扭轉成為氣候外交的優勢。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道,中國正在利用氣候外交優勢,增強國際影響力。中國現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致力推動《巴黎協定》。中國現時已成為可再生能源的全球領導者,在發展中國家投資綠色能源,使更多國家擺脫化石燃料的依賴。近年,中國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幫助沿線國家發展綠色項目。例如,在中亞戈壁草原上,巨型白色風機徐徐轉動,源源不斷地將綠色電力送入千家萬戶。哈薩克斯坦札維塔斯風電站採用智能物聯網技術,可敏銳感應實際情況,發電量比傳統風機增加10%。

 由此可見,在美國舉先「美國優先」的自私旗幟,在全球組織廣泛退群之際,中國卻擔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仁義大旗,向全球各國輸出技術與產能,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

原文刊登於《HKWISDOM》15/11/2024
https://www.hkwisdom.net/blog/31d61da3c59

2024年11月5日 星期二

時事評論:美國大選亂象叢生

 美國總統大選於今天115日舉行,今屆選情峰迴路轉,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中鎗遇刺,現任總統拜登表現極差被逼宮退選,副總統賀錦麗臨危受命,被人枱上轎出選,加上俄烏戰爭與中東打仗,令美國政治亂上加亂。 

今次美國總統大選共有兩名候選人,分別為共和黨的特朗普與民主黨的賀錦麗。首先討論特朗普,他於20172021擔任美國總統期間,行事橫蠻瘋癲,今年再參選時依然語出驚人。他任內製造大量矛盾、種族撕裂。例如,他2021年敗選後,引發了國會山莊騷亂,令到美國社會雞犬不寧。他對外引發貿易戰、關稅戰、胡亂退出國際組織,令到國際秩序大亂,損害美國的國際聲譽。

 特朗普代表美國保守派白人選民,他持續發表針對女性與有色人種移民。他長期以來有明確詆毁女性的不良記錄,對女性毛手毛腳、多宗婚外情、辱罵女性傳媒人及政治家等等,嚴重藐視女性。另外,特朗普歧視有色人種,他在「全國黑人記者協會」年會中,質疑賀錦麗的黑人身份,表示賀錦麗「是印度裔還是非洲裔」和「突然之間變成黑人」。他曾經接受右翼傳媒訪問,指責外來移民「正在污染我們國家的血液」和「非法移民把壞基因帶入美國」。他又盲目相信不可靠消息,在公開場合聲稱「海地移民吃貓狗寵物」。

 713日,特朗普在競選活動上幾乎中鎗被殺,當時人人都說特朗普必勝。但是,當賀錦在820日正式成為民主黨代參選,時隔一個月,輿情風向大幅變化,有一半人支持賀錦麗做美國總統。之後,特朗普在915日於哥爾夫球場再遭遇暗殺,美國傳媒報道了幾天,便再沒有太大反應。

 另一面,賀錦麗被媒體戲稱她為「最狂情婦」,因為她曾與前加州眾議長布朗(Willie Brown)交往一年,被廣泛認為依靠男女緋聞打開政壇大門。之後,她把握機會,一路當上副總統,可惜在拜登政府中,賀錦麗的存在感相當薄弱,被嘲笑為「吉祥物」。

 賀錦麗曾經於2019年參與民主黨總統初選,但表現極差。她擔任副總統初期,失言是家常便飯。例如,她被拜登指派處理邊境移民的背後問題,被質問為何遲遲沒有到訪邊境視察,她竟然回應指自己沒有到訪過歐洲,完全答非所問。賀錦麗一直只能憑着「女副總統」的身份人設做佈景板,但民望一直處於低位。

 拜登任內屢屢在公開場合行為怪異,被人質疑他的精神健康問題,於是美國社會才討論賀錦麗繼承總統職位的可能性。後來,拜登宣佈競逐連任,但因為頻頻出洋相而被迫退選,這時賀錦麗才被推出來當替代品參選總統。

 民調機構蓋洛普10月中公布調查,發現逾半受訪美國人表示,他們及家人的生活狀況比4年前更差,逾六成人認為美國經濟正在惡化。美國現時經濟不景氣,但兩位總統候選人卻抛不出任何改善經濟的政策,只顧不斷互相抹黑。他們不是為國家發展,只是為了爭取選票,贏得總統寶座。

 所以,無論美國選出哪位做總統,都標示着美國在8內換了3個人,在歷史上實屬罕見,也揭示出美國政策朝令夕改,不但令國民無所適從,也令世界各國難以適應,以致國內到國外亂象叢生。

原文刊登在《HKWISDOM》5/11/2024
https://www.hkwisdom.net/blog/6bd2b4b922a

2024年10月30日 星期三

時事評論:低空經濟有助香港發展新質生產力

 行政長官在本年10月發表《施政報告》,其中提及制訂低空經濟發展策略和跨部門行動,例如開拓低空飛應用場暇、制訂相關法規、推動與內地對接,以及研究部署基礎設備和網絡。其實,早在2023年,內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把低空經濟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並在20243月全國兩會宣布低空經濟作為「新增長引擎」,並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中國內地發展低空經濟比香港早起步,截至20245月底,內地已經有29個省區巿將「低空經濟」相關內容寫入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例如,深圳在20242月推出全國首部低空經濟法規,要求促進低空經濟產業,並宣布為合資格低空經濟企業提供大約最高人民幣2000萬補貼,另外空間保障、場地建設、設備購置,以及人才引進等方面,為新落戶企業提供支援。為此,美團旗下無人機福田口岸航線在本年1023日正式開航,成為內地首條設於口岸區域的常態化無人機配送航線。

 不但中國內地,美國也積極探討低空經濟。例如,美國東岸紐約灣區擁有7座運輸機場,和20多座通用機場,當地高端商務出行需求比較多,因而造就通航與空中的士的需求。而美國西岸,加州矽谷灣區專長於航空航天技術研發,除了載人飛行器,還吸引了研發機構進駐。相對之下,香港發展低空經濟起步較遲,並存在多重困難。

 首先,「低空經濟」是指在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據實際需要延伸至不超過3000米的低空領域,利用有人駕駛或無人駕駛航空器所帶動的新型經濟。然而,香港目的法例規定無人機飛行高度上限為90米,另外物流運輸搭載重量不能超過25公斤。所以,除非香港修訂現行法例,否則不能發展低空經濟。

 其次,由於香港現時無線電網絡覆蓋高度有限,若無人機飛行超過某個高度,便有機會失控。再者,香港位於華南沿岸,容易受到太陽風暴「電離層閃爍」影響而導致無人機失控,例如早前「國慶無人機表演」正因這個原因而被迫取消。另外,無人機飛行時發出大量噪音,容易造成噪音污染。最後,由於香港住宅密集,若無人機在大廈之間穿梭往來,鏡頭有機會拍攝到住宅內部,造成侵犯私隱。

 雖然香港發展低空經濟存在許多困難,但低空經濟是國家發展方針,並且是國際發展大勢,香港需要迎難而上,逐一摒除各種障礙。其實,無人機有許多優點,包括無需長跑道就可以垂直升降、採用電驅系統,不需傳統發動機。另外,無人機在香港的可應用範圍包括物流配送、環境監測、建築檢查、短途商務通勤、觀光、競技、應急救援,以及影像拍攝等領域。由此可見,低空經濟潛力無限,是將來經濟發展的重大引擎。

 為此,行政長官李家超於本年6月出席立法會答問會時,表示低空經濟有發展空間,但有一些難處要克服。例如香港很密集、高樓大廈多,低空無人機飛行要考慮安全性、航線的安排,以及相關配套。另外,運輸及物流局副局長廖振新在73日立法會答問會表示,為了確保航空載具在香港的操作,並有法可依,政府會按航空安全、空域管理、個人私隱、保險要求、跨境飛行活動的通關程序,檢視現行航和其他相關法例,以及規管制度,以配合低空經濟最新發展。此外,政府將會以無人機載貨為起點,循序漸進推行低空經濟試點項目。由此可見,香港政府積極回應世界產業趨勢,融入國家大局,以「低空經濟」作試點,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本地工業轉營,讓香港經濟再次煥發無限生機。

原文刊登在《HKWISDOM》30/10/2024
https://www.hkwisdom.net/blog/151e552dc33

 

2024年10月27日 星期日

時事評論:強化本地教師語文能力 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1016日發表《施政報告》,其中包括把香港「打造國際端人才集聚高地」。根據統計數字,政府2022年底推出新的輸入人才機制,包括「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與「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等等,至今共收到超過38萬宗申請,約16萬名人才攜同家人抵港。由此可見,政府的「搶人才」政策初見成效,但仍需要面對如何「留住人才」的問題。 

在今次《施政報告》中,政府推出了多項措施以留住人才,例如成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更新「人才清單」,以及設立「青年驛站」等等。但是,我認為新移民專才是否留在香港,除了考慮發展前景、住屋和醫療等問題之外,對於已婚並有子女的專才,他們更注重子女的教育。

 根據入境處統計數字,2023年第二季共有8332名單程通行證持有人抵港,平均每日92人,其中兒童佔比是17.9%。由此可見,新移民學童在港有接受教育的需要,適逢現時香港出生率偏低,出現學額過剩的問題,而新移民童正好填補這個空缺。

 雖然新移民學童解決了學位的問題,人人有書可讀,但他們仍面對種種的學習障礙。由於內地與香港的學習環境不同,新移民學習往往未能適應本地教學語言的問題。例如,部分新移民學童在內地習慣使用普通話和簡體字進行學習,但在香港卻要使用廣東話和繁體字進行學習。另外,部分新移民學童在內地去到初中才接觸英語課程,但香港從幼稚園便開始學英文,造成一定程度的學習差距。以往,部分新移民學童由於未能適應香港的學習環境,最後放棄在港讀書,返回內地繼續學業,而家長也只好隨同離開香港,造成未能留住人才的困局。

 有見及此,今次《施政報告》宣布加強支援學校及師生,撥款約4.7億元強化英語、普通話和其他語言的學與教,以及加強照顧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童,其中包括新移民學童。例如,為進一步鼓勵教師提升普通話水平,教育局於本年6月向全港中小學及特殊學校發通告,公布「資助教師參加國家語委普通話水平測試」計劃,透過語文基金全費資助合資格本地中小學現職教師及準教師,按自願性質參加「國家語委普通話水平測試」。以上計劃在本年暑假正式推行,第一階段名額全部爆滿,反應熱烈。因此,教育局在9月再發出通函,宣布本年12月進行第二階段。

 另外,教育局在本年4月公布,優化中、小學英和普通話科教師語文能力要求,2024/25學年起,國際英語水平測試制度(IELTS)和「國家語委普通話水平測試」將取代「語文能力評核」的筆試和口試,而「課堂語言運用」評則維持不變。其實,政府推行以上計劃,除了可以加強教師的語文能力之外,還可以照顧到新移民學童的學習需要,讓教師可以在課堂適時運用普通話輔助教學,減少因語言不通的學習障礙。

 雖然政府推出新政策去解決新移民學童的學習語言障礙,但如果能夠額外資助中小學教師報考IELTS,提升教師英語教學能力,便能幫助新移民學童掌握本地英語課程,提升其英語能力,減少學習進度因為英語能力不足而滯後的問題。只要新移民學童能夠適應本地學習環境,其家長也必然安心在香港發展,政府便能留住人才。不但如此,既然新移民專才是社會精英,其社經背景也較高,他們的子女只要悉心栽培,也很大機會成為專業人才。所以,政府若推行以上措施,香港便能獲取兩代人才,充實本地人力資源,有利香港持續發展。

原文刊登於《HKWISDOM》27/10/2024
https://www.hkwisdom.net/blog/3431a658e36

2024年10月20日 星期日

時事評論:房屋政策有力到位 全城支持安居樂業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天(26日)公布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施政報告封面繼續沿用綠色,表示希望顯示政府政策的延續及關連性,綠色亦代表和諧,活力及繁榮,主題是「齊改革同發展、惠民生建未來」。施政報告推出多項惠及民生的措施,內容涵蓋房屋政策、醫療發展、促進文化體育旅遊融合發展等等,都各有完善的政策計劃。 

今次施政報告可以見得到政府在各方面制定不少前瞻性政策,有利香港穩步發展。在促進文化體育旅遊融合發展方面,在今年六月成立「文創產業發展處」,透過產業導向推動業界發展。 其中「創意智優計劃」將培育更多具產業化潛力的文創項目,加強跨界別合作,引進市場資源,更把全新旗艦「香港時裝設計周」發展為年度盛事,打造香港成為亞洲時裝設計中心。筆者深信屆時必定能吸引不同國家及地區的時尚品牌、時裝界翹楚、買家和不同人士參與,讓香港逐漸成為亞洲具規模的時裝發布和推廣中心。

 在醫療發展方面,政府提出不少具有針對性的有效政策,將制訂「精神健康分層護理模式」,制訂多專業界別的分層架構,由最前綫處理一般情緒問題、到跟進個案,清晰化各專業範疇,例如教職員、社工及醫護人員等等。在每一層級個案所提供精神健康服務的定位和分工,這可以令他們能夠清楚順暢地分工合作,各司其職。此外,提升社會對精神健康的關注,每年為《精神健康職場約章》訂立推廣主題,嘉許達標的參與機構;在校園加大推廣《4Rs精神健康約章》,提升學生、教職員及家長的精神健康。現時有很多青少年都因抵不住各種壓力而輕生,以上計劃可以全方位關注精神健康問題人士,讓他們得到更多的關懷及照顧,減少不幸事件發生。

 市民最為關注的就是住屋問題,政府接納了市民的意見,馬不停蹄興建房屋。在增加公營房屋供應方面,隨着「簡約公屋」於明年起陸續落成,公屋綜合輪候時間可在 2026-27 年度共減少一年半,降至四年半。而未來五年(2025-262029-30年度)總體公營房屋供應量將達189,000伙,較本屆政府上任時的五年期(2022-23 2026-27 年度)增加約 80%

 此外,為了讓市民有一個相對舒適的居住環境,政府果斷解決「劏房」問題,制訂住宅樓宇分間單位出租制度,合標單位將名為「簡樸房」,標準包括必須有窗、有獨立廁所、面積不少於8平方米等。政府將會為此設立登記制度,讓已登記業主享有寬限期。登記制度只接受現有的出租住宅樓宇分間單位登記,否則寬限期過後業主繼續出租不合標單位便屬違法,相關單位會有序被取締,因此不合標的住宅樓宇分間單位數目會逐步減少,相信「劏房」問題清零指日可待。

 為了騰出更多公屋單位可以讓有需要市民居住,房委會明年一月會推出「善用公屋資源獎勵計劃」,打擊濫用公屋,為提供確切情報舉報濫用公屋的人士提供3,000元獎賞,找出更多濫用個案,同時可以讓市民知道政府是不會縱容濫用公屋,相信有一定阻嚇性。

 另外政府也回應了市民置業的需求,包括調整公屋(包括綠表置居計劃和資助出售單位的比例,房委會正檢視未來十年中後期落成的公營房屋項目,目標把公屋和資助出售單位的比例,由現時7:3逐步調整至6:4;由下一期推出的綠置居及居屋開始,向前兩次曾連續申請同一類別資助出售單位銷售計劃而未能成功購買單位的申請人,提供多一個抽籤號碼;及加速公屋單位流轉,房委會將收緊公屋富戶政策,提高富戶額外租金及降低富戶入息限額,讓公共資源適當用在需要幫助的申請人,同時將居屋綠白表比例由現時4:6調整至5:5,鼓勵更多公屋租戶購買居屋。

 與此同時,政府也不忘支持鼓勵青年購買資助出售單位,房委會由下一期起為申請購買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單位的40歲以下白表青年家庭及一人申請者分派多一個抽籤號碼;並由下一期白表居屋第二市場計劃起,增加1,500個配額,全數撥予40 歲以下的青年家庭及一人申請者,相信會有更多青年可以早日上車,得到屬於自己心目中的安樂窩。

 施政報告中提及的種種政策都是為建設更美好香港,行政長官在制訂施政報告前舉辦超過40場諮詢會,亦到訪社區接觸市民大眾,亦收到9,500份意見書。政府以採取以大局思維落實有效益的施政報告,在報告中展現政府對市民彰顯了執行力和決心,特區政府在施政報告中展現出對市民需求關注,希望有更好的住所環境,滿足市民的需求,讓市民切實感受到施政成果為他們帶來裨益。

原文刊登於《HKWISDOM》16/10/2024
https://www.hkwisdom.net/blog/d2be3bda665

2024年10月11日 星期五

時事評論:價值觀教育是洗腦兒童繪本的抗毒劑

 926日,香港言語治療師總工會的5名幹事,透過工會於2019年「黑暴」期間,發布3本「羊村繪本」後,被指串謀刊印煽動刊物罪成並被判囚19個月。相關書籍美化黑暴,把非法抗爭者描繪成英雄,抹黑香港政府與執法人員,煽動青少年及兒童參與非法活動,危害國家安全。 

根據保安局數據,在「黑暴」期間,警方共拘捕10,265人,當中4,009人為學生,佔整體近四成,同時有1,754人、約17%為未成年人士。由此可見,「黑暴」主腦無所不用其極,透過兒童繪本對青少年及兒童進行「洗腦」,灌輸「違法達義」的錯誤觀念,驅使他們參與非法活動,以致受到牢獄之災,前途盡毁。

 從文學角度來看,兒童繪本有文學性、生活性、教育性、情趣性;從美術角度來看,兒童繪本有美術表達形式的多樣性、物象形態的生動性、色彩鮮明協調。繪本以圖畫為主,字少而畫面豐富,以圖畫傳達故事情節,很符合兒童早期閱讀的特點和習慣。正因如此,全球幼兒教育都會採用繪本作為教材,用來教授課堂內容,讓學童能容易接受並掌握課堂知識。

 但是,香港言語治療師總工會卻立心不良,錯誤使用繪本,對兒童進行「洗腦」,有系統地進行錯誤觀念灌輸,以期改變其原有的信念、價值觀和態度。回顧歷史,納粹德國在1920年代至1945年的「二次大戰」期間,對青少年及兒童進行「反猶太」的洗腦教育。納粹黨成立青年團體,招募1017歲的孩子,在學校設立「反猶太」課程,以及使用「反猶太」課本,對學童進行「洗腦」,使學童憎恨猶太人,從而進行迫害,最後導致「屠殺猶太人」的反人類罪行。由此看來,香港言語治療師總工會發布「洗腦」兒童繪本,在本質上跟納綷黨並沒有分別,同樣是誤導青少年和兒童,讓他們墮入罪惡的深淵。

 為了撥亂反正,全國人大在2020年頒布《香港國安法》,藉此防範、制止和懲治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另外,香港教育局通過價值觀教育來確立學生的正確信念,通過各學習領域或學科課程的學與教,以及其他相關的學習經歷,培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學校可培育學生十二種首要的價值觀和態度,包括「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同」、「承擔精神」、「誠信」、「仁愛」、「守法」、「同理心」、「勤勞」、「團結」和「孝親」,作為推動價值觀教育的方向。其中,「守法」價值觀是在2021年加入課程之內,藉以回應2019年「黑暴」,摒除「違法達義」的錯誤觀念。

 除此之外,香港保安局自從2021年在全港舉行「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每年415日都推出一系列活動,藉以宣傳維護國家安全的資訊,加強全港巿民國安意識。在青少年和兒童方面,保安局在2021年推出《國家安全 你我要知》有聲故事繪本,以生動的方式,深入淺出地介紹國家安全的資訊。其次,保安局在2022年推出《天上的星星不簡單》兒童繪本,旨在通過輕鬆的手法,用故事形式,以祖國在航天科技方面的輝煌成就為引子,帶出太空安全的概念。另外,政府在2023年向全港學校派贈60,000本《國家安全 穩定繁榮基石》繪本給全港小學,以簡潔的文字及色彩斑斕的插畫,把國家安全的觀念以故事形式呈現給香港的小學生。

 兒童是未來的主人翁,國家興盛全賴優質的教育。因此,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1年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指出:「要引領青少年深刻認識國家和世界發展大勢,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識。」為此,香港政府透過價值觀教育,向青年人傳遞正確觀念,確立安身立命的根本,讓學生在春風化雨中,增強維護國家安全意識,推動「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

原文刊登於《HKWISDOM》11/10/2024
https://www.hkwisdom.net/blog/ed6b1c494eb

2024年10月2日 星期三

時事評論:國家是青少年發展的最強後盾

 清末期間,梁啟超是當時的著名學者,曾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並擔任京師圖書館館長。他在1900發表了《少年中國說》,其中指出:「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正值年少的他,一心救國救民,企圖把積弱的滿清政府,從列強的欺壓中拯救過來。於是,他與師父康有為推動「戊戌政變」,希望學習日本的君主立憲模式,改變中國政治體制,從而使國家富強起來。 

但是,雖然他擁有青年人的赤子熱誠,但奈何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滿清政府不給予支持,導致「戊戌政變」只經正百多天便被推倒,中國變革無望。並且,清政府事後追殺變法推動人物,康有為與其他烈士被斬頭,而梁啟超則流亡日本。由此可見,青年為國出力,也需要國家支持才能成功。如果得不到國家的支持,青年人就算擁有一腔熱誠也徒勞無功。

 今天,中國已不再是晚清政府,已經從列強的欺壓中站起來。1949101日,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毛澤東主席宣佈:「中國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轉眼間,中華人民共和國今年已是75周年,國家不但站起來,更是富起來,並且強起來。

 20227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表示:「青年興,則香港興;青年發展,則香港發展;青年有未來,則香港有未來。」從他的說話中,彷彿看到百多年前梁啟超的影子。但不同的是,梁啟超想為國家貢獻,卻得不到政府的支持,而今天青年人想為祖國效力,得到是國家全力的支持,讓中國青年走得更高更遠。

 例如,2023年《施政報告》指出,香港政府公布《年發展藍圖》,培育青年成為愛國愛港,具備世界視野,具正向思維的新一代。政府繼續落實及完善藍圖內160多措施,舉辦「青年發展高峰論壇」,並成立「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提供一站式資訊、宣傳及交平台。由此可見,今天的香港青年,有政府的幫助與國家的支持,發展不單只在本地,更擴闊到粵港澳大灣區,甚至全國,以至全世界,前途無可限量。

 今天,香港青年心繫家國,跟內地有着血濃於水、密不可分的關係。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237月回信香港學生,表示:「希望你們把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結合起來,深刻認識世界發展大勢,深入了解祖國的歷史文化和現實國情,厚植家國情懷,錘煉過硬本領,早日成長為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才,為建設美好香港、實現民族復興積極貢獻力量。」現在,就讓我們青年人一同努力學習,裝備自己,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人,為報效祖國,貢獻自己一分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原文刊登於《HKWISDOM》1/10/2024
https://www.hkwisdom.net/blog/c9b687de427

2024年9月29日 星期日

時事評論:香港人權資訊中心 外部勢力打手

日前,「香港人權資訊中心」就「港大學生會評議會」主席張敬生申請「人身保護令」被駁回,指香港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介入司法程序,批評當局只要指稱某人危害國家安全,該人就難以在司法系統中得到保障。究竟這個是一個什麼組織?


 張敬生,是「港大學生會評議會」成員之一,因動議悼念銅鑼灣刺警案死者梁健輝,於202310月被判「煽惑他人有意圖而傷人」罪成被監兩年,其後於今年9月上訴得直並減刑至監禁15個月。之後,張敬生由律師代表申請「人身保護令」,指張敬生因其「獄中行為良好」應該獲得扣減三分之一的刑期並應獲即時釋放;但是懲教署在聆訊時透露,國安委已就案件下達決定,認為張敬生干犯危害國家安全的罪行,署方亦認為張的言行難以令人相信他有真誠悔過,因此張不獲減刑;法官裁定國安委的決定有約束力,而懲教署署長的做法亦有充分法律依據,故此就駁回張「人身保護令」和保釋申請,另張敬生須向懲教署支付訟費。

 這個所謂的海外組織「香港人權資訊中心」隨即就於法庭駁回決定當日,即24日,於其網站發文抹黑國安委,惡意批評法庭的決定。這組織於2022年成立,聲稱是由一群專注法律及政策研究的香港人權工作者(但全部都無名無姓),宗旨是向外界提供香港人權、法治及政治發展的資訊。

 這個組織曾經於去年12月就「2023區議會選舉」發表報告,當中批評選舉違反人權標準。又就近日「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判刑的煽動罪、立場案、35+顛覆案惡意抹黑香港政府打壓言論自由,違反人權。

 另外,該組織亦於今年初發表《香港人權報告2023》形容香港新聞自由岌岌可危,香港人面臨政治迫害、缺乏公平審判和權利保護的狀況。指香港的法律和法院不像以前受到國際社會得尊重和敬重。更呼籲國際社會應以最謹慎嘅態度審核涉及來自香港當局嘅司法協助請求,以免成為協助鎮壓或侵犯港人人權的幫兇。明顯地的惡意無理抹黑唱衰香港政府和司法制度,正正就是外部勢力的打手。

 從「香港人權資訊中心」的網站及社交媒體,所有評論專欄文章所謂的人權報告的作者都是匿名,其實都是反華勢力慣常使用的卑劣伎倆,令人質疑其真實性及可信性。再者,其Facebook IG更用上簡易的文宣圖,懶人包等一貫黃媒所用的手法,通過信息操縱去影響黃絲的認知,頻繁以造謠、誹謗的方式,發佈抹黑香港政府和中央的形象。

 法治是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重要基石。維護法治是香港社會的共同價值。 香港國安法實施三年多來,香港社會重回正軌,政治氣象煥然一新,市民各項合法權利和自由在更加安全嘅環境中得到更好保障。惟大眾絕不可掉以輕心,必須保持警覺,慎防外部勢力妄圖包庇反中亂港分子、粗暴干預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慎防反中亂港分子伺機反撲,破壞社會安寧,危害國家安全。

原文刊登於《HKWISDOM》26/9/2024
https://www.hkwisdom.net/blog/804c8f2a352?categoryId=322666

2024年9月21日 星期六

時事評論:香港銳意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近日,瑞士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發布《2024年世界人才排名》,在全世界67個經濟體中,香港由去年的第16位上升至第9位,是2016年以來首次重返十大之列。報告表示,香港今年表現良好,因為三大人才競爭力因素包括人才就緒度、投資及發展,以及吸引力均比去年進步。

 

香港缺乏自然資源,沒有大江大河,沒有礦藏,不能靠售賣自然資源來賺取利潤。但是,香港自古以來是一處中西交流的地方,各地人員來往不絕。因着華南深水港口的優秀地理位置,香港匯集了各方精英在此發展。所以,香港擁有良好的人力資源,是推動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例如,上世紀因內地戰爭動盪,大量企業家與資本湧入香港,帶來了勞動力與技術,使香港經濟騰飛,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本年7月,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並發表報告,詳細列出香港被賦予新的戰略定位,包括要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鞏固提升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地位;並要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為此,香港政府在2023年《施政報告》便推出「搶人才、留人才」的多項措施,其中包括「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與「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等等。就以「高才通」為例,入境處在2023年合共接獲71946宗申請,獲批個案為2845宗,其中98%來自內地。

 香港在「搶人才」方面初見成效,但培育本地人才也十分重要。香港擁有世界一流的大學,例如在QS世界100強大學排名中,香港佔了五席,包括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等等。另外,香港的科研實力也是位列世界之巔,例如香港理工大學參與國家航天局的「嫦娥探月工程」,成功研發「月球相機」和「月壤挖掘機」,在執行探月任務之時,順利完成任務。

 雖然香港有優秀的高校院校,但隨着本地出生人口減少,加上周邊地區競爭,導致部分院校收生開始感到困難。有見及此,廣東省就着「十四五」規劃,在未來五年大力推進香港高校到粵辦學,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教育交流與合作,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例如,香港浸會大學早於2005年到珠海設立分校,與北京師範大學共同創辦「聯合國際學院」。另外,香港城巿大學也於2024在東莞設立分校,令大灣區的香港分校達到八所之多,這大大拓展了香港校的發展空間。

 另外,兩地院校實行「雙向輸送」的合作方式,通過「教授互聘」、「課程互修」、「學分互認」和「文憑互授」,打通兩地人才流動、知識轉移等方面互聯互通的路徑。例如,香港科大與南沙科大在近日共同宣布推出「紅鳥跨校園學習計劃」,通過「科目共用」、「學分互換互認」等機制,以進一步加強兩校學生在學術、科研及社會活動方面的互動交流,實現資源分享和優勢互補,深化人才培養,而這些畢業生將來投入大灣區勞動巿場,為推動香港和內地的發展貢獻力量,有助香港建設成國際創新中心和人才高地。

原文刊登於《HKWISDOM》21/9/2024
https://www.hkwisdom.net/blog/b6e80dfdbfd

2024年9月13日 星期五

時事評論:何謂共同富裕?

 中國共產黨在1949年獲得內地主權後,在同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總綱:「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意思是主張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制,並建立一個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生產資料公有制,進行集體生產,建立無階級的社會,實行共同富裕。 

然而,新中國在1949年成立之後,經歷了多場政治運動,造成極大破壞。同時,國家提倡社會均分勞動成果,令勞動者的報酬與其生產表現脫鈎,削弱其生產積極性,導致濟發展停滯不前,中國經濟落後於鄰近亞洲國家和西方國家。

 1978年,時任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目標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在這前提之下,國家採取「讓一部人先富起來」的方針,先行發展東部沿海地區,東部地區因而迅速發展起來。沿海城巿得以引進外資,工商業發展蓬勃,創造了大量工作機會,加上政府逐漸增加對城巿的投資,例如興建基礎建設及公共服務設施,城巿的生活環境不斷改善,吸引大批農民遷居城巿,導致城巿人口持續上升,加快了城巿化發展。例如,中國城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343元,上升至202043834元,合共升了127倍。

 為了推行改革開放,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鄧小平提出「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把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具體化為切實可行的步驟。第一步,到了199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三步,到了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了21廿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達到現代化。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經濟發展迅速,成為全球第一大貿易國、全球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等等,成績有目共睹。

 但是,在經濟騰飛的同時,國內社會問題逐漸浮現,例如城鄉經濟差異、貧富懸殊,以及經濟發展不平均的問題。為此,在「讓一部分先富起來」的條件得到滿足之後,便需要帶動和幫助落後地區和人民,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這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

 為此,中央人民政府推行多項政策,以協調地經濟均衡發展。例如,推行西部大開發,實現「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南水北調」,以及建設「青藏鐵路」等等。其次,振興東北地區,使該地區的傳統產業轉營,由以往鋼鐵、機械及石油等重工業,轉化為研發新能源、航太科技等技術,並鼓勵自主創新,加強企業競爭力。另外,促進中部崛起,發展高技術產業農業和能源等行業的發展,增加農村居民的收入,改善生活。

 在以上多項措施之下,中國在2021年宣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第一個「百年夢」,並定下另一個目標,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社主義現代化強國。為了達成第二個「百年夢」,中國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必須走共同富裕的路線,就是全體社會成員都過上幸福、寬裕、美好的物質和文活。所以,改革開放初期「讓一部分先富起來」是手段,而「共同富裕」才是最終目標,藉此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原文刊登於《HKWISDOM》14/9/2024
https://www.hkwisdom.net/blog/228f42b01ac?categoryId=318947

2024年9月8日 星期日

時事評論:美國驅逐中國學者 海歸回流助國家發展

 根據香港《南華早報》826日的一篇報道,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早前發表了一份聲明,表明美國幾年前針對亞裔人員的措施,造成嚴重後果,使他們感到威脅及被疏遠。這份聲明指出,該機構嘗試與大學及學術組織合作,採取措施來修復跟亞裔人員的關係。 

2018年,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啟動「中國行動計劃」,去打壓和審查在美國的華裔學者。在這項計劃執行期間,美國司法部要求美國94個地區的法律部門,每年提交最少一宗針對中國學者的訴訟。在此期間,美國司法部合共提出2000多項調查,發起至少23宗刑事訴訟,而當時NIH也積極響應計劃。在這個計劃之下,截止202469日,共有112名科學家,其中大部分是亞裔人員,因為有涉嫌與中國有未公開的聯絡,被NIH被解僱或逼使退休。

 不過,NIH這種做法是自尋煩惱,令到美國生命科學研究遭受嚴重損害,並惹來批評。現在,NIH想補救,只怕已經太遲。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在2023年發佈的刊物指出,在「中國行動計劃」展開幾年之後,發現超過三分之一的華裔科學覺得自己不受歡迎。另外,四分之三中國學者感到人身不安全,並且約有七成中國學者對美國調查華裔人員擔驚受怕。在這種情況下,許多美國華裔學者對美國失去信心。

 在二次大戰後,過去六十多年,美國一直是全球科研人員首選地方。現時,美國大約有十萬名美國華裔科學家,他們為美國科學與技術領導地位作出貢獻。但是,這些人員因被美國誣衊成「中國學術間諜」而大量離開美國。為此,美國國家科學院長麥克納特(Marcia McNutt)提出警告,美國科學界正失去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的領導地位,並逐漸被中國取代。

 回顧歷史,美國華裔科學家被誣衊已不是新事物。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時候,美國華裔空氣動力科學家錢學森因為有意返回祖國,被美國控告與中國共產黨有接觸,被軟禁及監視,失去人身自由。後來,經中美兩國交涉,中國提前釋放11名被俘美軍以換取錢學森回國,最終他於1955年才獲准返回中國。其後,錢學森幫助新中國成功研製「兩彈一星」,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大大增強了中國的國防能力,甚至被美國海副部長金貝爾(Dan Able Kimball)讚譽「一個錢學森,抵得上五個海軍陸戰師。」

 其實,科技的競爭本質就是人才的競爭,美國現時不斷針對中國學者,對他們造成「寒蟬效應」,使到美國華裔科學家認識到「美式自由」原來充滿火藥味,所謂「民主燈塔」原來會威脅身家性命。所以,許多美國華裔學者被迫離開美國,返回祖國。

 美國對中國學者打壓,最終只會自食其果。根據美國智庫布金斯學會(Brookings)的文章指出,在美國反華政策推動,加上中國高等教育不斷提升之下,越來越多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才選擇留在中國,也吸引美國華裔人才回流中國。現時,中國已經成為世界高科技人才的淨流入國,中國對全球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越來越強,長遠競爭優勢越來越明顯。例如,中國的高等教育的教學素質持續進步,部分大學更躋身國際著名學府之列,吸引了不少外國學生來華留學,而最多人申請入學的院校包括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等等。

 中國自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強調「科教興國」,提出要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現在,國家的教育基礎越來越穩固,教育資源越來越豐厚,更多科研人員願意留在祖國發展,加上美國打壓華裔科學家,致使越來越多科研人員返回祖國,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出一分力。

原文刊登於《HKWISDOM》7/9/2024
https://www.hkwisdom.net/blog/b379dfd730d?categoryId=318947

2024年9月3日 星期二

時事評論:二十屆三中全會深化改革開放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於本年7月完成,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香港政府對此高度重視,特邀中央宣講團訪港,進行宣講會,講解三中全會精神。 

回顧歷史,每次三中全會的決定都掀起國家翻天覆地的改變,例如1978「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作了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序幕。自從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社會民生各方面均有顯著改善。例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78年的134元,上升至2020年的17132元,上升了127倍,使農民得到溫飽。另外,中國的「三大件」由上世紀80年代的「手錶、單車、收音機和縫紉機」,轉變成現時的「房子、汽車和鈔票」。

 因為國家實行改革開放,國民由挨餓轉為溫飽,並由貧窮變為小康。2021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宣佈中國的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建成小康社會,完成第一個百年美夢。在此基礎上,中國要在2049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美夢。

 但是,現時中國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例如美西方對中國全方位打壓,限制中國發展。另外,中國過往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優勢消減。在此內外夾攻的形勢下,如果要達到第二個百年美夢,就必有另一次「三中全會」,另一次「改革開放」。

 針對以上問題,中共經過長期調研,終於在二十屆三中全會推出「改革開放加強版」,內容包括「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進進全面深化改革」;「把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巿場經濟體制擺在突出位置」;「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等等。為了配合國內三中全會的實行,香港被賦予新的戰略定位,包括香港要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鞏固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並要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以往,香港在發展國家的道路上從不缺席,例如在改革開放期間,為內地引進大量資金;推動內地巿場經濟發展;擔當國家開放政策的試點;與內地分享城巿管理經驗;參與內地救災和慈善工作等等。今天,國家銳意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香港也必緊緊跟隨。例如,香港可以發揮「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作用,藉助「一國兩制」自身獨特優勢,講好中國故事。另外,香港在國家對外開放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包括作為國際貿易的橋樑,成為中國對外貿易和投資的窗口。

 所以,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決定不但是國家發展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指標,也是香港保持繁榮穩定的明燈。這說明了祖國是香港永遠的大後盾,兩者關係密不可分,實現共建、共享、共同的美好未來。

原文刊登於《HKWISDOM》2/9/2024
https://www.hkwisdom.net/blog/70522b2073b?categoryId=318947

2024年8月31日 星期六

時事評論:反對新田科技城背後的黑暗勢力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3年《施政報告》提「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口號,利用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優勢,振興本土經濟,改善巿民生活,加強獲得感與幸福感。為此,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在20235月討論新田科技城的土地用途建議,包括建設創新科技園區,興建住宅,以及設立休憩用地等等,其土地規劃包含了工商業、住宅與綠化地帶,十分全面。 

為了響應國家生態文明的建設,在新展新田科技城之前,政府要求環境保護署作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環保署在本年5月完成報告,批准發展新田科技城,並要求政府保育三寶樹濕地,並在落馬洲管制站以北保留一條約300米闊的雀鳥東西發行走廊,以及將現時全港第三大的米埔隴村鷺鳥林轉化為綠色休憩用地。

 按照計劃,新田科技城將成為北部都會區的心臟地帶,策略定位為創科發展集群樞紐,共提供約300公頃的創科用地,將有效應對本港創科土地供應緊張的問題,促進創科生態上中下游更全面發展,並可藉着毗鄰深圳科創園區的優勢,產生協同效應。新田科技城作為一個現代化的新發展區,將會是一個集產業發展、生態保育和宜居環境於一身的新社區。

 然而,在政府回應社會發展創科產業的時候,一班所謂「環保團體」卻跳出來提出反對,不顧香港的發展需要。本年8月,守護大嶼聯盟召集人謝世傑以個人身份入稟高等法院,提請司法覆核,要求推翻環保署署長的決定,法官以書面批出司法覆核許可,案件暫未訂下聆訊日期。

 翻查資料,守護大嶼聯盟以往一直反對政府發展土地,例如反對港珠澳大橋、反對機場第三跑道、反對「明日大嶼」、反對東對新巿鎮擴展、反對交椅洲人工島等等。這類反政府的非政府組織,一直與政府作對,旨在阻撓政府施政,阻礙經濟發展,增加巿民對政府的憎恨。例如,反中亂港政團公民黨在2009年利用當時66歲的朱綺華婆婆,向政府提出環評報告司法覆核,使有關工程延誤至少9個月,大橋造價最終額外上升89億元,浪費大量公帑。官司敗訴後,朱婆婆隨即被公民黨遺棄,之後患癌也得不到公民黨的協助,而公民黨卻因多名黨員觸犯《香港國安法》,宣布在2024年解散。

 其實,這些所謂「環保團體」往往是敵對勢力背後支持的非政府組織,目的旨在顛覆各地政府。例如,根據《大公報》於2023年調查發現,有兩個有龍頭地位的國際環保機構,收受資金主要來自日本及美國,其中全球環境基金(GEF)過去兩年獲日本及美國分別資助約23.7億港元及約21.8億港元;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過去兩年則獲美國國務院資助約894萬港元。因此,當日本在2024年啟動核污水排海計劃,這兩個環保機構竟然選擇噤聲,嚴重違背自己環保的宗旨!

 所以,守護大嶼聯盟有可能在背後收取西方國家的金錢,從而做出反對政府的行動,挑起巿民對政府的仇恨。但是,隨着《香港國安法》在2020年頒布,以上行為有機會觸犯「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因此,筆者奉勸謝世傑盡早收手,以免步公民黨一眾政棍的後塵。

原文刊登於《HKWISDOM》1/9/2024
https://www.hkwisdom.net/blog/e63c12d56a2

2024年8月12日 星期一

事時評論:巴黎奧運突顯中法友誼

 奧運會正如火如荼在法國巴黎舉行,場內與場外都充滿了中國元素。例如,巴黎街頭隨處都可見到中文標示和中文語音播放。奧運會比賽轉播的設備,是中國中央電視台提供的。運動員專送車是中國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奧運吉祥物弗里吉是中國義烏製造的,安保系統的供應商來自中國,賽事的智能機器人是中國製造,乒乓球器材來自中國,足球也是中國製造,空調來自中國格力公司。 

法國除了購入大量中國運動商品之外,有在比賽期間全力支持中國隊。例如,在中韓混雙半決賽中,法國人為中國隊加油的聲音響徹了整個場館,還派出帥哥男團為中國隊吶喊助威。在場館中,有人手持「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立即遭到法國安保人員沒收,明確表示世界只有一個中國。另外,當中國女排以32戰勝美國隊,法國人現場播放中國網絡神曲《科目三》藉以慶祝。中國乒乓球選手孫穎莎擁有很多法國粉絲,絡繹不絕排隊向偶像索取簽名。

 有人說法國是西方的中國,例如法國哲學家伏爾泰被稱為「歐洲的孔子」。法國有句古老的諺語:「人在進天堂之前,應該先到中國去看看。」在近代,中國大量知識份子在上世紀初到法國「勤工儉學」,實行「科學救國」、「實業救國」和「教育救國」。1916年,蔡元培在法國巴黎成立華法教育會,主要任務是在法國創設中文學校,出版中法文書籍和報刊,幫助中法學生互相交流。在這股浪潮下,許多中共元老也參與其中,例如周恩來和鄧小平等等,為新中國建立典下穩固的基礎。

 新中國於1949年成立之後,法國是第一個與中國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國,也是第一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的西方國家。在上世紀60年代,中法之間的友誼到達高峰,就連核技術也向中國提供,而中國也幫法國攻克了氫彈實戰化的難關。

 今年4月,法國總統馬克龍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取得重大成果,加深中法之間的友誼。在訪問結束時,兩國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法蘭西共和國聯合聲明》,內容包括中法戰略伙伴關係深化,雙邊經貿合作領域擴大,法國出席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以及中法文化合作等等。到了5月,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回訪法國,雙方在訪問期間達成4份聯合聲明和18份部門間協議,涵蓋中東局勢、海洋合作、人工智能和農業交流等議題。

 由此可見,法國與中國一直以來都是「鐵桿兄弟」,奉行自主外交,實行歐洲戰略自主,不盲目附從美國對中國的打壓。中法兩國在多個層面互有交流,包括政治、經濟、社會和體育文化等等,在亞歐大陸一同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團結全球人民,共建美好社會。

原文刊登於《HKWISDOM》6/8/2024
https://www.hkwisdom.net/blog/eaf84d15090?categoryId=318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