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3日 星期三

教育評論:翻轉課堂的利與弊

「自主學習」成為近幾年教育改革最熱門詞彙之一,目的在於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習效能,培養終身學習的習慣。現時教師多數利用資料科技去進行「自主學習」,例如錄制教學視頻,預備導學案,讓學生在課堂前於家中觀看影片,並完成工作紙,然後在課堂中進行討論和匯報,最後完成課業。



這種模式的「自主學習」有不少的優點。第一,學生在家中預先備課,然後在課堂討論。這解決了現時課程大廣,課時不足的問題。第二,教師透過檢視學生的導學案習作,能預先檢視不同學生的能力,並利用課堂時間進行拔尖補底的工作。一方面讓已掌握基礎知識的學生接受具挑戰性的難題,另一方面讓教師能在課堂中對能力稍遜的學生作出個別指導,解決學習差異的問題。第三,學生能隨時隨地透過翻看教學視頻重溫教學內容,不受時間、地域和空間的限制,也不需要教師真人指導,可謂無遠弗屆。
但是,這種模式的「自主學習」也存在一些缺點。第一,教師主要職務是課堂教學和課後評改。在現時教育改革之下,除了一般教學工作之外,還需兼顧課外活動、學校行政、學生輔導等等。在「自主學習」的洪流下,現在教師又要承擔起製作教學視頻與導學案的工作,可謂百上加斤。另一方面,教師需要一定的資訊科技知識才能進行這類型的自主學習活動,對於上了年紀的教師,在缺乏硬件與軟件的支援下,可謂極不容易。第二,如果學生太依賴觀看教學視頻來進行自主學習,便會缺乏師生互動,一切知識學習只能流於表面,未能達到深入的探究。第三,「自主學習」需要學生擁有積極主動的性格,具備較高的學習動機,才能成功進行。然而,懶惰是香港學生的普遍現象。縱使教師嘔心瀝血製作了一段精彩無比的教學視頻,但跟外國影視作品比較之下,部分學生只會利用放學時間來瀏覽後者,對教師的努力成果不屑一顧。這樣,教師的心血不但便被抛進鹹水海,還增加了教師追收導學案的工作,可謂得不償失。
        歸根究底,「自主學習」的主角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學習興趣是「自主學習」的成敗因素。教師應該做的是透過不同學習策略去擴闊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當學生被激活的時候,教師的角色便逐漸被淡化,學生能自發進行學習活動,一直下去,做到終身學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