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8日 星期四

教育評論:職業專才教育任重道遠

政府近年有意推動職業專才教育,例如2017年《施政報告》提出興建新校舍予職業訓練局,發展職業專才教育。筆者認為,縱使教育局十多年前已在中學推行職業導向教育,以及後來新高中應用學習課程,學生修讀職業專才教育仍未如理想。  
家長學生認識不足
智經研究中心委託香港教育大學在16年6至12月透過問卷、電話調查及焦點小組討論,訪問2,493人,包括家長和學生對職業專才教育及培訓的觀感。研究發現,家長及學生對職業專才教育的認識不足,近七成受訪學生及家長未聽過,不少受訪者認同職業專才教育實用,惟普遍視它為次等選擇。
香港家長與學生仍傾向以傳統職業導向課程,例如醫生和律師,以致學生選科時,通常以這些科目為首選,就算成績未符合要求,寧願修讀相關副學士課程,也不願選讀職業專才課程。因此,香港多年來出現職業錯配的現象,擁有高等學歷的畢業生未必能找到相關職位;而本港勞動巿場卻出現大量空缺。例如2015年勞工處錄得私營機構職位空缺達1,343,035個,創近年新高!其中大多數是傳統藍領職位,譬如升降機維修技工和扎鐵技工等。
社會上「有人冇工做,有工冇人做」現象,或歸因於中國傳統觀念「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其實這種觀念不但在華人地區,就連歐洲德國之前也有這情況。然而,德國在多年前推行雙軌制職業專才教育,就是結合有系統課堂學習及職場訓練,要求僱主投放更多培訓資源,確保僱員培訓質素。結果,這批接受過職業專才教育的德國青年,成為支撐德國工業發展重要支柱,促使德國經濟在全球衰退下仍穩健發展,於2016年國民生產總值實質增長仍達1.6%,沒有倒退迹象。
參考德國增認受性
香港政府可參考德國例子,提升職業專才教育認受性。例如大專院校可將在職人士工作經歷列入收生計分標準,增加在職人士銜接教育的機會。另學校在初中增設職業體驗課程,將文憑試應用學習科與其他科採用相同參照評級,提升相關科目在報讀大學時認受性,以吸引更多學生修讀職業專才課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