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山多平地少,土地短缺問題一直困擾香港。再加上香港人口眾多,加劇社會對房屋的需求。香港土地問題一直受到爭議,而土地問題可歸為土地供應不足問題。筆者將就香港土地供應情況以短中期供應及長遠供應分析土地供應情況是否良好。
短中期土地供應情況
在短中期土地供應方面,2013年《施政報告》提出要改劃的42幅用地外,在2014年《施政報告》中,政府亦表示已物色到另外150多幅具房屋發展潛力的用地,若能及時修訂有關法定圖則,政府的目標是於2014至15年度至2018至19年度的五年內提供當中大部分用地,以供興建逾21萬個單位,當中逾七成為公營房屋。截至去年年底,46幅用地已完成法定改劃程序作房屋發展,估計可提供共約41,000個住宅單位,其中約20,600個為公營房屋單位,約20,400個為私人住宅單位。另17幅用地亦已開展法定改劃程序,估計完成後可提供共約33,400個住宅單位,當中約21,900個為公營房屋單位,約11,500個為私人住宅單位。政府產業署去年12月招標出售旺角工業貿易署大樓內的政府物業,可提供約26,400平方米總樓面面積。此外,政府亦正從不同途徑增加商業空間供應,例子包括將核心商業區內合適的政府用地,例如美利道公眾停車場、金鐘廊和加路連山道政府用地,改作商業用途,繼續推展「起動九龍東」計劃,以及增加啟德發展區的發展密度等。
長遠土地供應情況
在長遠土地供應方面,政府現在全速推展各項新發展區和新市鎮擴展計劃。估計古洞北和粉嶺北新發展區、東涌新市鎮擴展、洪水橋新發展區,以及元朗南發展共可提供197,000個單位,並可在2023年起陸續入伙。在推展新界的新發展區時,我們亦需要處理現時用作低增值經濟活動,但對香港經濟和區內就業仍然重要的棕地,例如洪水橋新發展區會涉及約190公頃的棕地,而元朗南則涉及另外100公頃。政府重新規劃將軍澳第137區這最後一幅大型,並有潛力作大規模發展的現有市區用地及研究在容納海水化淡廠,並考慮相關因素包括潛在環境影響及交通基建容量等後,如何善用餘下80多公頃的已平整土地作住宅、商業及其他發展的可能性。有關研究最快可於今年年或明年年初展開。
香港土地分配情況屬好
從供應層面可見,政府在面對短中期的土地短缺,除了有潛力帶來額外增長的土地供應項外政府曾檢視現正持續推行的措施,貫徹推行對短中期供應有關鍵作用的措施,盡量縮窄了短中期的供求差距。筆者將就土地政策三個措施分析土地分配的情況。
措施一:土地用途檢討
土地用途檢討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旨在於規劃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在現有土地及沒有發展計劃或已無需作原來預留用途的用地中,並更改有關土地用途。政府經過過去數年持續進行的土地用途檢討,已物色到分布全港18區逾210幅合共約500公頃的用地,可供興建逾31萬個房屋單位。政府所物色的210多幅用地包括現時作短期租約的政府土地,又或在「政府、機構或社區」、「綠化地帶」、 「農業」、「休憩用地」及「工業」地帶內具房屋發展潛力的土地。由此可見,土地分配屬好。
措施二:善用空置校舍
截至2017年5月,規劃署已按中央調配機制進行三輪檢討,並確認了183幅空置校舍用地的長遠用途。當中七成以上的用地面積少於3,000平方米,亦坐落於較偏遠的鄉郊位置,缺乏交通和基建配套設施。由此可見,這當然對香港的居民及環保團體有所不同的幫助,妥善地使用空置校舍用地除了能減少資源浪費,作為保育、鄉郊用途,同時,在不破壞環境底下,亦能增加房屋供應量,使人安居樂業,天人合一。因此,就香港的居民及環保團體而言,土地分配屬好。
措施三:善用工廈
自2001年起,已有約260公頃的工業用地按《全港工業用地分區研究》的建議,劃為其他不同用途,政府正考慮重啟工廈活化計劃,建議循不同方面研究利便工業大廈轉型並釋放土地資源,包括建議消防處以消防安全分析,向業界提供安全但比較容易實行的活化改裝意見。由此可見,這固然對香港的工業及環保團體有切合實際的幫助,上述改劃及活化工作的成果,即使未必一定能夠帶來大幅度的土地供應淨增長,但有助提升整體土地運用的效率,以及更好地運用現有土地資源,以配合現時經濟發展和社區需要。因此,就香港的工業及環保團體而言,土地分配屬好。
總括而言,香港政府土地供應屬良好。最後,展望政府能善用土地建設香港。
原文刊登於《橙新聞》26/12/20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