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教學其實從外國引入,在近年STEM越來越受各界的重視。STEM即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的英文簡稱,課程強調配合科學與科技的最新發展,培訓學生的邏輯思維及解難能力,期望為未來培養科技人才。教育局近年亦積極推動創科,分別向每間中小學投放一筆過20萬及10萬元的資助,鼓勵推行STEM教育。雖然看金錢數字很大,但投出的資源是否用得其所,效果顯著呢?
指引及課時不足學校難以落實推行
2018年初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屬下的青年創研庫一項研究發現,負責STEM的老師認為現時學校推行STEM教育的成效非常一般,十分滿分平均分只有5.6分,當中主要原因為教育課時不足、指引不足及欠缺培訓等。其實STEM教學最關鍵的部分在於老師如何引導學生發揮創意,啓發他們思考,並將想法利用科學變成實際的成品,但政府提供的STEM教育的課程指引,不足以讓剛起步發展的學校掌握清晰的STEM教育概念及方向,而且由於沒有既定的教科書,教學過程當中,STEM教學對老師自身的學科水平,教授技巧的要求都十分高。
但根據一項調查,只有約一成學校會將政府十多萬的津貼資助教師參加培訓課程,其餘都是用來購入零件和設備。結果,有些學校只有設備,卻沒有足夠的師資去教授同學如何使用,甚至因而滯後去發展STEM教育。反映部分學校過分依賴政府提供資助,令發展緩慢。另外,STEM不是額外獨立一科。教育局解釋是,STEM並非全新學科,只是現時課程的延伸,所以無須額外增加課時。雖然如此,顯然STEM於傳統學科的側重點並不一樣,傳統學科著重考核、背誦,後者則著重創意和實踐。要在已經非常緊張、繁複的課時中,額外加入元素,其實根本是難為了老師和同學。因此有些學校只有STEM校隊或學會,對象並不是全部學生。
學生創科成就不被認可就業前景不明
其實香港仍有學校積極發展STEM,獲獎也不少。然而,香港的教育體制,仍以學業成績作為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主要甚至唯一標準。大學升學率,往往比科學上的成就來得重要的多。而且香港升讀大學條件大部分都考量學生的成績,鮮少考量課外活動。使部分著重升讀大學的學生不接觸STEM。另外現時香港社會風氣及價值觀仍是守舊,政府以往長期發展金融地產,輕視創科研發。其他國家用在創科研發的開支越來越多,例如美國開支佔全國GDP2.8%,毗鄰的深圳亦已佔3%,但香港僅佔0.73%。
創科行業時間長、回報較低、而且依賴政府資助及第三方投資。年輕人根本就沒有誘因和途徑投身前景不明科研行業。加上家長都認為創科風險大、根本「冇前途」,倒不如讓他們的子女讀傳統的科目,投身金融等收入較穩定「高上」的行業,才是他們眼中真正的「成功」。
誠言,港府的推動STEM的確有成效,但並非很顯著。若港府真的不甘仍然落後於人,就應該改革教育體系,重新分配資源,重新定位STEM教育,注重學生發展創新思維,從小有效培養人才。
原文刊登於《橙新聞》4/2/20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