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9日 星期一

時事評論:香港貧富懸殊問題極為嚴重

國際慈善機構樂施會(Oxfam)於上周發表一份報告指出,全球最富有的42人,合共擁有財富14,500億美元,相等於全球一半窮人加起來的財富。2017年創造的82%財富,去了全球最有錢的1%人的口袋中,反映出全球貧富懸殊的問題極之嚴重。
香港的貧富懸殊問題同樣嚴峻,政府統計處2017年6月公布反映社會貧富差距的堅尼系數,全港住戶去年為0.539,比2011年的0.537上升0.002,數字是45年最高。其實,堅尼系數介乎0與1之間,「0」表示絕對平等,「1」表示最極端的貧富差距。學者認為數字超過0.4這條「警戒線」時,貧富懸殊較容易引起社會階層矛盾對立或導致社會動盪不穩。

香港彌漫仇富情緒

自從香港作家潘慧嫻於2010年出版《地產霸權》,引起廣大巿民關注,使香港彌漫着一股仇富情緒。例如,2013年爆發國際貨櫃碼頭工潮,香港貨櫃轉口停頓一個多月,間接令日後貨櫃吞吐量大減,由以往連續多年全球排行第一,跌到現在三甲不入,本港經濟受到嚴重打擊。另外,本港近年多場社會運動都是間接由於貧富懸殊問題而引致,大批貧窮線之下的巿民積聚過多怨氣,加上投機政客的鼓動,便形成多個衝擊政府的事件,例如2013年由商人王維基成立的香港電視不獲政府發牌,觸發超過十萬人包圍政府總部,示威人士正正是高舉反對「TVB一台獨大」口號,充斥着仇視利益既得者的情緒。由此可見,貧富懸殊問題嚴重影響香港經濟發展,甚至動搖政府的管治威信。
香港貧富懸殊的主因是冠絕全球的高樓價。根據國際公共政策顧問機構Domographia公佈2017年國際樓價負擔能力報告,香港連續八年成為全球293個地區中樓價最難負擔的城巿。截至2017年第三季,香港樓價中位數為6,190,000元,而人均年入息中位數為319,000,樓價入息比率為19.4倍,遠超排名第二位的雪梨(12.9倍)。根據《地產霸權》,香港高樓價的原因在於大型地產商以「多頭壟斷」的方式屯積大量土地,但只限量地發展成樓宇物業出售,導致房地產巿場供不應求,使樓價持續高企。
另外,香港多項公共收費有升冇跌,加重基層巿民的經濟負擔。2018年1月1日起,多項公用服務相繼加價。香港郵政調整郵費,30克以下的本地信件郵費由原本的1.7元加價至2元。其次,兩間電力公司按年齊增1.9%,港燈及中電每度電費,分別調整為112.5仙及115.4仙。另外,泊車費方面,公屋停車場平均加價6%,其中私家車固定有蓋車位上調至1550元至2730元。面對百物騰貴,基層巿民的負擔百上加斤,容易形成仇富和反政府的情緒。

減少怨氣有助管治

特區政府若要實施有效管治,首要的是解決貧富懸殊問題。本年1月21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透露,本年度政府財政盈餘相當高,有會計師行估計將高達1600億元。既然有如此豐厚的財政盈餘,就應該透過改善社會福利政策,把徵收得來的稅項,重新分配給貧窮人士,以縮小貧富之間的差距。除了以往的「派糖」措施,例如公屋免租、綜援出雙糧之外,政府應該幫助中產人士,例如放寬按揭比例、減利得稅和差餉,以及為租樓或置業人士提供免稅額等等。
特首林鄭月娥首份施政報告大幅增加各類公共開支,例如增加50億教育經常性開支,最後換來一致讚好,帶動民望提升,建立管治威信。同樣地,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如能倣效特首的政理財觀念,舒緩大眾民巿的經濟壓力,收窄本地貧富差距,減少社會怨氣,將有助政府管治,最終達致政通人和。
原文在《HKG報》刊登29/1/2018

2018年1月26日 星期五

時事評論:港人口老化愈趨嚴峻

香港統計處在2017年12月發表《香港人口趨勢1986-2016》報告,指出本港人口老化現象持續,人口年齡中位數由1986年的28.8歲,升至2016年的43.4歲;生育水平則在過去30年呈下降趨勢,生育率由1986年的每1000名女性相對1367個活產嬰兒下跌至2016年的1205個。至於死亡率就持續下降,男性預期壽命由1986年的平均74.1歲增加至2016年的81.3歲,女性預期壽命從平均79.4歲上升至87.3歲。由此看見,香港的“少子化”與“人口老化”問題愈來愈嚴重。
  環顧全球,其他國家也面對以上兩個嚴峻的問題。日本國立社會保障暨人口問題研究所估算日本2016年平均壽命,男性是80.8歲,到了2065年將是85歲;女性2016年平均壽命是87歲,到了2065年將是91.4歲。最可怕的是日本前年人口是1.27億人,但估計到2053年將跌破一億人,2065年下降至8808萬人,人口出現減少的現象。
  人口老化為社會帶來很多問題,例如勞動力不足和社會福利開支增加等等。
  現時香港出生率低迷,單靠本地新增人口根本不能滿足本地勞動巿場的需求,加上本地高等教育漸趨普及,青年人通常擁有副學位或以上的學歷,普遍不願投身基層工種,例如飲食與保安等等。這導致該等工種長期未能僱用足夠的人手,影響行業發展。
  單程證配額未用盡
  本來每天持單程證由內地來港家庭團聚的150名配額可以填補香港勞動巿場的空缺,但根據統計處的中期人口報告,內地來港定居人數逐年下跌,2016年來港定居未足七年的內地人約有16.5萬人,較十年前大跌23%,每天150名的配額沒有用盡,未能紓緩本港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另外,根據統計處的資料,將來香港65歲以上的人口高達三分之一,意味着青年需要承擔龐大的養老責任與開支,而香港政府的社會福利支出也隨之而增加,對庫房造成巨大壓力。一方面賺錢的人減少,另一方面使錢的人增加,最後會造成“入不敷支”,對政府公共財政構成赤字,不利香港經濟發展。
  醫療科技進步,人均預期壽命增加是無可避免的。因此,要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必須從增加出生率來着手。現代人不願意生育有以下兩個原因:第一,生存壓力太大。香港的樓價冠絕全球,近年連環破頂,可謂高處未算高。如果青年人結婚後生育孩子,增添家庭成員,家庭開支便會百上加斤。固然未能給予孩子充裕物質需要,就連夫妻二人的生活素質也會大大降低。
  面對這些困境,許多年輕夫婦都選擇不生育,寧願享受二人世界,形成“丁克家庭”(Double Income No Kid)。第二,傳統價值觀的轉變。中國傳統的家庭觀念是“養兒防老”,在沒有社會保障的傳統中國社會裏面,生兒育女是為自己將來踏入年老階段的投資,寄望日後子女回饋自己,奉養終老。然而,隨着西方文化的湧入,中國人已普遍不再存在“養兒防老”的觀念,甚至覺得兒女是自己的負累,變成極端的“養兒害老”觀念。現代人認為保險金與政府社會福利是安享晚年的保障,寧願為自己儲錢,也不願養育兒女。總括而言,以上兩個原因正是香港人口老化的癥結所在。
  若要解決人口老化的問題,政府可推行多個家庭友善政策,例如延長婦女的產假與男士的侍產假,以及提高子女免税額等等。另外,本人認為最根本的方法是改變現代人的家庭觀念,重建“多子多福”和“人多好辦事”的觀念。因此,香港人口老化的問題是一個困局,很難有所突破。
原文刊登於《大公報》26/1/2018

2018年1月22日 星期一

時事評論:朝鮮半島局勢變幻莫測

朝鮮半島核危機一直圍繞東北亞地區,造成區域安全不穩定。2017年9月,北韓宣布氫彈試爆成功,標誌着北韓成為世界第九個擁有核武的國家,加上掌握了洲際彈道導彈技術,意味着北韓可以向鄰近國家,甚至美國發動核彈攻擊。
除了核武之外,北韓也擁有多種生化武器。2017年10月,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貝爾法中心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北韓擁有13種生化武器,包括炭疽病、天花、鼠疫、霍亂、傷寒等製劑。如果在人口密度高的城巿釋出,不單止造成數以萬人死亡,還可以製造恐慌,甚至癱瘓社會。
北韓強硬態度回應恐嚇
面對北韓發展核武,威脅亞太區安全,聯合國安理會於2017年9月一致通過加強制裁北韓的新決議草案,包括限制北韓的原油進口量、不准向北韓輸送天然氣及凝析油、禁止北韓紡織品出口、及禁止所有國家向北韓工人發放新的工作許可證。另外,美國對北韓的態度變得越來越強硬,總統特朗普揚言派遣航空母艦戰鬥群進入東北亞海域,向北韓發動攻擊,並於2017年11月把北韓再次列為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另外,特朗普多次透過社交媒體Twitter向北韓領袖金正恩進行罵戰,揚言向北韓發射核彈作為對北戰核試的回應。當然,金正恩也不甘示弱,揚言向美國夏威夷發射核彈作回應。
除了出口警告之外,金正恩也進行秘密的網絡反擊。2017年5月,一種新型電腦病毒WannaCry在全球肆虐,150多個國家遭到網絡攻擊,多個企業相繼感染,包括西班牙電信、英國國民保健署、美國聯邦快遞和德國鐵路股份公司等等,共有三十萬部電腦受到感染,造成數十億美元損失。這種電腦病毒針對全球執行Microsoft Windows作業系統的電腦而作出攻擊,電腦感染後,內置文件會被加密並作出勒索,要求受害人交付比特幣作贖金,以恢復被加密的文件。如受害人不交付贖金,文件則會被銷毀。經多翻調查之後,特朗普的國土安全顧問塞特指控北韓對勒索軟件WannaCry病毒攻擊「負有直接責任」,指控北韓為WannaCry的幕後黑手。

加密貨幣是金融求生索

其實,這是北韓為了抗衡聯合國制裁的手段,透過電腦病毒勒索受害人,從而在網絡上以虛擬貨幣獲得贖金,以援助國內疲弱的經濟。除了透過勒索而獲取比特幣之外,北韓自己也研發另一種稱為「門羅幣」的加密貨幣。美國一家網絡安全公司發現一種軟體可以用來安裝程式碼,執行電腦運算以獲得「加密貨幣」,並把所得傳送到平壤金日成大學伺服器之內,顯示北韓正尋找新方法以現金注入經濟。對於遭受制裁重創的北韓而言,加密貨幣或許可以在金融上提供救生索。
美國自韓戰之後,一直以經濟封鎖和武力威嚇來對付北韓。但是,北韓是個頑皮的野孩子,越是恐嚇她,她反而變本加厲,作出更撒野的回應。美國去年多次警告以武力對付北韓,卻沒有嚇怕金正恩,反而激發北韓進行多的核試和試射導彈。特朗普遠在太平洋彼岸,當然不會感到威脅,但金正恩的舉動卻嚇怕了鄰近各國,時常害怕受到核彈的攻擊。例如,本月16日,日本放送協會(NHK)誤發「北韓發射導彈」預警快訊,呼籲民眾到建築物或地下室內避難,後來才更正誤發,並為此事向大眾致歉。不但日本,就連跟北韓距離較遠的夏威夷也於本月13日錯報飛導逼近,要求民眾緊急尋找庇護場所,後來才透過官方推特澄清「沒有彈道飛彈」。由此看見,朝鮮半島核危機不但威脅鄰近各國的安全,更使世界各地民眾憂心忡忡,人人成為驚弓之鳥,無日安寧。

美領悟北韓受軟唔受硬

2018年一開始,金正恩發表新年講話,重申平壤當局已開發射程覆蓋美國本土的洲際彈道導彈,維持對美國一貫的強硬態度,但他卻一改以往對南韓的姿態,表示兩韓對話大門已重開,又稱考慮派代表團參加平昌冬季奧運會。在此事上,金正恩採用了「拉一邊,打一邊」的戰術,拉攏一切可拉攏,企圖統戰南韓,為自己減少一個敵人,從而集中力量對付頭號敵人美國。南韓總統文在寅對金正恩的建議表示歡迎,立即在板門店展開兩韓工作會議,商討北韓藝術團訪問韓安排。兩韓重啟交流,使雙方關係回暖,減低軍事衝突機會,對於朝鮮半島,甚至東北亞各國都是一個好消息。
特朗普眼見兩韓關係破冰,終於領悟到北韓是「受軟唔受硬」,於是在本月10日與文在寅通電話表示,願意持開放態度,與北韓進行會談,並承諾只要南、北韓保持對話,美國便不會向北韓採取軍事行動。由此可見,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特朗普在不足一年之內,180度改變對北韓的態度,原因在於傳統盟友逐一離棄,南韓如是,日本也如是。自從特朗普就任總統,宣布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TPP)之後,日本這個馬前卒感到被遺棄,於是安倍晉三早前提出把印太戰略與中國的一帶一路結合,正式向中國靠攏。最後,在朝鮮半島核危機的六國之中,其中五國逐漸走近,包括中國、俄羅斯、日本、南韓和北韓,而美國變成被孤立的國家。美國深感孤掌難鳴,最終也只好向北韓伸出橄欖枝,願意重啟雙方會談。

跟國際接軌 需參照中國

二次大戰之後,美國依仗經濟與軍事的強大力量,逐一征服多個國家,旨在為美國於全球掠奪更多利益。例如,美國於2001年發生「九一一」恐怖襲擊,並於2003年發動反恐戰爭,以伊拉克擁有「大殺傷力武器」為由,出兵攻打伊拉克,最終推翻薩達姆政權。但是,美軍在伊拉克全境之內找不到任何「大殺傷力武器」,卻奪取了多個油田的控制權,並建立什葉派穆斯林偽政府,在背後操控以獲取利益。伊拉克因為沒有「大殺力武器」而遭到覆亡,相反北韓因擁有「大殺力武器」而得以存活。所以,世界局勢永遠是國家實力的較量,而不是道德倫理的比併。
同樣是社會主義國家,中國以前也曾走過北韓的冤枉路。自從1953年韓戰結束後,中國受到聯合國禁運,導致國內經濟蕭條,人民生活一窮二白。但是,時任國家主席毛澤東堅持「寧要核子,不要褲子」的發展策略,終於在1967年成功引爆第一夥自發研究的核彈,受到全球的重視。中國隨後在1971年重返聯合國,恢復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之後,中國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經濟急速起飛,直到2010年踴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因此,北韓若要擺脫被世界孤立的命運,以及貧困的生活,除了發展核武之外,還需要參照中國進行經濟改革,讓人民富起來,解決溫飽的問題,並且跟國際接軌,重新投入世界的政治舞台。
原文刊登於《HKG報》22/1/2018

2018年1月15日 星期一

教育評論:學生網癮的負面影響

在歷史上,共有三個「蘋果」對人類造成巨大的影響。第一個是亞當吃了蘋果,導致人類要面對生老病死的苦難。第二是牛頓被蘋果砸中了頭,導致人類發現萬有引力,探索宇宙。第三是喬布斯發明了「蘋果」智能手機,導致現時人人機不離手,上網成癮。最近,有基督教團體調查發現,25%受訪中小學生每天上網三小時或以上,近15%與家人吃飯時仍會使用手機。由此可見,學生上網成癮的問題十分嚴重,影響人際關係。


上網成癮泛指過度使用互聯網,令使用者本身的工作、學習、生活等各方面都受到影響損害。在心理角度上,若網絡使用者對網絡產生依賴性和耐受性,普遍認為使用網絡對他們的學業、人際關系、經濟狀況和職業非常重要,只有通過長時間的上網才能滿足某種慾望,會被介定為網絡成癮者。在生理角度上,沉溺上網對人的健康有嚴重影響,尤其會導致失眠、頭痛、四肢無力、眼睛疲勞等;同時還可使人食慾不振、情緒急躁和產生幻覺,使人不願上學,經常欠交功課,以致行為孤僻,喪失了正常的人際關係。

上網成癮的壞處多不勝數。首先,尋迷上網容易令人忽略現實世界。其次,上網成癮者對其他人的信任度低,感情基礎薄弱。再者,在網絡使用虛擬身份,容易產生不負責任的言論。另外,網絡資訊難辨真偽。相反,網絡世界也為現代人帶來不少的好處。第一,互聯網可以擴大朋友的圈子。第二,網絡提供平台讓拙於辭令者建立人際關係。第三,在網上發言能避免尷尬,有助舒緩情緒。第四,網絡能打破地域界限,並能同時接收多方意見。第五,網絡時效快速,提供即時互動。


因此,在現代的生活之中,我們既然無法脫離網絡,使需要好好運用,避免上網成癮。例如,每天不要長時間上網,使用電腦或手機時,每小時便需休息15分鐘。其次,我們要選擇和瀏覽內容正面的網站,避免觀看或傳送不良資訊,例如暴力、色情和賭博遊戲。再者,我們不要輕易相信網上身份,不要與網友單獨見面,不理會陌生電子邸件和檔案,反而要抽時間每天與親友面談互動,建立正常實體的人際關係。如果大家能善用網絡,我們便能從中得益,而不是成為網絡的奴隸。


原文刊登於《都巿日報》22/11/2017

2018年1月14日 星期日

二次創作:STEM UP 科學篇



STEM UP 科學篇 作曲:Rick Springfield   作詞:亞伯林 / Chemsir STEM up 化學數理至夠威,創意設計勝於一切。 不管艱辛去鑽研,探究數理化的真締。 年輕的你應要多發揮,You gotta STEM up STEM up 漂白布用氧化劑,快快抹去各種污穢。 啡樽硝酸放入瓶,放到暗處確保遮蔽。 提升反應需要催化劑,STEM up STEM up... 越野賽我去駕駛,四處路障快些收掣。 摩打超速轉沒停,快快要爆發快些開掣。 全速的快車已出了軌,STEM up 假使想出色與開創,定要大智慧。 即管放膽將腦筋發揮,別靜坐着 靜坐着 滿腦閉翳,STEM up 我要與你遠飛天際。 穿梭機飛到月球,去到冥界已經千世。 行星於太空已出了軌,STEM up STEM up... 深空光輝的天體,望遠鏡探究太空星際。 光速真空裡運行,快快去每秒三億米。 牛頓的重心已經跌低,You gotta STEM up 年輕的你應要多發揮,STEM up 全體呼叫科創先夠威,STEM up

教育評論:STEM UP!科研如此多FUN!

香港政府近年積極推動本地創新科技發展,例如香港科技園公司多年來為本地科創公司提供寫字樓租借,以及相關稅務優惠,法律及會計諮詢等,讓本地公司能逐步成長。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也致力推廣STEM教育,多年來為本地學校、教師、學生,以及家長提供不同層次的科創教育,啟發學生創新思維。
  2017年12月15日,以上兩個機構聯同一間教育出版社在沙田科技園舉辦「香港18區STEM Up」活動,旨在讓18區不同背景的學生互動交流,讓他們展示科創成果與作品,並與科技園不同的公司配對,由資深的科創前輩引領本地學生,提供意見,讓學生的研究更臻完善。/順德聯誼總會鄭裕彤中學物理科教師林伯強
  「星之子」分享創科看法
  當日,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羅范椒芬、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科學創意中心總監黃金耀,以及香港「星之子」李鍵邦在活動之中交流,分享他們對香港創科的看法。李鍵邦同學是另一位「星之子」陳易希的同門師弟,憑着「自潔門柄」的創新產品,勇奪2016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自潔門柄」是把開關門時所產生的動能轉化為電,供予玻璃門柄內的紫外光發光體,從而激活二氧化鈦塗層,以殺死門柄上細菌。
  筆者為大會特別創作主題曲《STEM Up科學篇》的歌詞,原曲是1984年由Rick Springfield創作的《Stand Up》,曾被改編成粵語版由張國榮主唱。筆者為了提高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常把科學概念填寫成流行曲歌詞,內容圍繞科學知識,希望以歌曲作為教育媒介,令學生更易明白艱深的科學原理。
  筆者當日即場首次演繹,現場觀眾十分受落,在此分享有關歌詞,希望大家喜歡。
原文刊登於《大公報》15/1/2018

時事評論:粵港澳大灣區是香港的強大後盾

香港政府近年積極推動本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和建設,但根據香港廣東青年總會及明匯智庫聯同香港樹仁大學、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等學術機構在2017年11月的調查發現,逾半數受訪本港青年未曾聽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計劃。其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計劃在幾年前已經醞釀,其區域範圍包括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9巿和香港、澳門2個特別行政區,是繼美國紐約灣區、美國舊金山灣區、東本東京灣區之後,世界第四大灣區,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巿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
為了實現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計劃,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7年7月,香港回歸二十周年慶典之中,親自見證粵港澳三地首長共同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按照協議,粵港澳三地將在中央有關部門支持下,完善創新合作機制,促進互利共贏合作關係,共同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更具活力的經濟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和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的示範區,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另外,習近平在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之中指出,香港澳門發展同內地發展,緊密相連,要支持香港和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並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和香港澳門的合作,以及制訂完善便利的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發展政策措施。

港人內地生活趨便利

面對中央政府對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高度重視,香港政府也不敢怠慢。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2017年10月的施政報告提出設立「推進大灣區建設及內地合作督導委員會」,目的是要更聚焦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另外,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專責協調相關中央部委及廣東省和澳門特區政府,以及特區政府相關政策局及部門。該辦公室亦會主動聯繫商會、專業團體和相關持份者,統籌有關粵港澳大灣區的工作。
香港政府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計劃,經過一輪工作之後,終於得出初步的成果。2017年12月,特首林鄭月娥完成上京述職之後,宣布推出一系列便利香港人在內地生活、工作或學習的措施。第一,港人在內地工作可享住房公積金,藉以舒緩香港土地資源短缺的困境,又可以改善香港巿民的居住環境,不再面對高昂的房價,而且還可以給香港巿民多一個選擇,大陸與香港的房子都可以憑住房公積金來購買。第二,國家教育部會給予在內地讀大學的港生和內地學生同等待遇,而學童能進入公立學校接受義務教育。正因如此,「雙非學童」能夠在內地讀書,不需每天長途跋涉跨境上學。第三,內地火車站的自動售票機能支援回鄉卡。港人在網上購買高鐵車票後,可以直接在自動售票機上「刷卡」取票,不需要再到櫃枱排隊取票,還可以享受積分兌換車票、自主選座、接續換乘、網絡訂餐等服務。

有助化解回歸後矛盾

以上措施不單推展中港融合,更能夠化解香港回歸以來的深層次矛盾。首先,香港缺乏建屋土地,出現「供不應求」的結構性問題,導致房價一直高企,超越一般巿民的承擔能力,因此積聚怨氣,不利政府施政。現在粵港兩地落實港人在內地工作可享住房公積金,鼓勵港人北上工作並居住,使住屋問題露出曙光。其次,早幾年在香港大量湧現「雙非嬰兒」,到了今天便演變成「雙非學童」搶奪本港教育資源的問題,加劇中港衝突。現在粵港兩地落實「雙非學童」能進入內地公立學校接受義務教育,便化解了搶奪香港資源的衝突。
其實,一切中港衝突都是源於缺乏溝通和了解,但是隨着港珠大橋、廣深港高鐵落成並啟用之後,中港兩地居民來往便會有增無減,從而增加了互動溝通的機會,消除雙方的誤解。所以,粵港澳大灣區實在是香港的強大後盾,為港人生活和工作提供無限的機會。因此,除了特區政府的推動之外,還需要巿民主動積極認識「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計劃」,並投身在其中,共同建設「9 + 2城巿」,打造「一小時生活圈」。
原文刊登於HKG報14/1/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