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片《黃金花》在4月上映,講述女主角黃金花與丈夫合力照顧患有自閉症兒子20年,導致夫婦兩人身心疲累,夫妻關係破裂。電影中女主角其中一句對白:「白頭人送黑頭人是我們最大的幸福。」這句話完全反映到成人自閉症人士及其照顧者心聲,在缺乏社會支援下,自閉症患者與照顧者漸漸走向末路。
在5月初,真實版「黃金花」透過社交媒體向全港巿民道出自閉症照顧者苦況。一名自稱「一個走投無路的自閉症患者媽媽,在Facebook向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公開信,講述自己患有自閉症的19歲兒子,屬中度智障,因年過18歲而不能繼續在特殊學校接受服務,但現時智障成人訓練中心嚴重不足,致使未能接受合適服務,導致兒子終日在家無所事事,出現情緒問題,加重照顧者壓力,出現失眠和抑鬱等問題,甚至有尋死意向。該名家長建議政府加強成人自閉症患者服務,以紓緩自閉症照顧者壓力。
成人自閉症患者缺乏支援是由於政府沒有給予足夠的資源予社福機構嗎?答案是No!根據社會福利署的數據,全港社福機構現時的累積儲備已超過26億元,等於所有機構三個月的營運資金。既然有錢,但為甚麼社福機構沒有提供足夠服務?這問題源於林鄭月娥在2001年擔任社會福利署署長時,推行「一筆過撥款」,取代實報實銷制度。政府原意是不再嚴格控制非政府機構就人手編制、薪酬架構或個別開支項目投入的資源,給予非政府機構更大自主權。
但政策落實的時候,遭到嚴重異化。由於機構撥款封頂,往往要從員工薪酬、甚至裁員入手精簡開支,形成較高薪的資深員工流失。與此同時,機構為了減省成本,往往聘請副學位畢業生代替學位畢業生,以減省薪酬支出,結果不單令社工的工作量大增,更直接影響服務質素。然而,在降低前線同工薪酬的同時,部分機構高層被揭發薪酬高於公務員同級職工,有「肥上瘦下」問題。根據社會福利署網頁資料,自閉症服務機構協康會高層年薪超180萬元,不包括任何現金津貼,相對達到頂薪點政務主任每年薪酬119萬共高出61萬。
「一筆過撥款」有後遺症
一筆過撥款將令服務按商業原則運作,對普羅大眾非常不利。現時,政府用競投合約、價低者得的方法批出福利服務,而政府在策劃、規管的角色則被淡化。政府與機構關係變成純粹的買賣關係,導致機構想獲得服務開辦權,便要把經營成本壓低,包括壓低員工薪酬待遇。機構面對財政壓力,便要開拓財源,例如增加活動和服務收費,變相加重病患者和照顧者的經濟負擔。
另外,前線社工花功夫去競投資源,根本沒有時間去花心意策劃活動,以及接觸服務受助者,降低服務質素。所以,如要改善成年自閉症患者的服務,首先要廢除「一筆過撥款」政策,轉回以往「實報實銷」撥款方式。
原文刊登於《都巿日報》24/5/20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