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

遊記:馬屎埔

馬屎埔村位於粉嶺北的一個農村,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因國內大量移民湧入而建成。村民多來自南海、番禺、順德,擁有精良的耕種技術。他們來到香港便定居於此,生根落葉。「馬屎埔」源自上世紀英國軍隊在新界北區駐兵,他們經常牽領馬匹在此吃草,留下許多糞便,於是此地便喚作「馬屎埔」。馬屎埔村上世紀曾擁有五千人口,但因著香港產業轉變,許多農地荒廢,繼而被地產商收地,村民逐漸離去。現時留下來只有幾百人,有些是本地的保育人士,他們在原有的農地上開發有機耕種,每週把生產的疏菜擺設農墟售賣,命名為「馬寶寶農墟」,旨在推廣有機食物及保育馬屎埔農村。

自從80年代開始,內地廉價的農糧供港,本地農產品便無法競爭。但內地食品經常被發現有毒,包括疏菜、雞蛋、河魚等等。本地的有機農場便針對這種情況,開發有機疏菜巿場,以無農藥瓜菜作為招徠,不但為本地農產品巿場提供多一個選擇,更藉此開發有機耕作體驗及生態保育旅遊的產業,提供了一定數量的就業機會。

除了種菜之後,村民還養了不少黑草羊。牠們個子細小,得意可愛,整天只顧吃草,不理會遊人的騷擾,可謂自得其樂。

馬屎埔村靠近梧桐河。原來的梧桐河每年都泛濫,淹浸鄰近的村落。自2000之後,渠務處便派人整治河道,將河道擴闊、挖深,兩岸鋪上石屎,令到梧桐能抵禦十年一遇的大洪水。對於村民來說,改善河道是一件好事,但與此同時,亦意味著政府有意發展該處地方,而村民便要面對收地迫遷的問題。

馬屎埔村在梧桐河改善工程之後,便與石湖新村、天平山村及虎地坳,一同被列入粉嶺北開發大計,要發展成為新界東北三合一新發展區,打造為「可持續發展」的「河畔巿鎮」。受到工程的影響,村民一一離去,留下的只有殘破的房子。看著荒涼的空屋,給人無限的唏噓。

馬屎埔村被政府列為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巿鎮,但實際情況是村內八成的農地被恆地、新世界等地產商壟斷收購。地產商收地的方法可謂無所不用其極,有的水井被有毒石棉堵塞,有的村屋被強行拆毀。早在十年前,新世界成功收地,興建一系列的低密度三層住宅。但在興建的過程中,鄰近的地盤竟建成五十多層高的樓房。地產商眼見自己比他人賺少了,便打算將三層住宅拆掉再起豪宅,目的只在最高的利潤。他們沒有考慮浪費了多少建材,沒有考慮地盤對附近居民的滋擾和對鄰近生態的影響。當弱小無助的村民面對地產霸權的時候,他們只有坐以待斃,香港的村落只會慢慢的消失,留下來的只有一幢幢無情的高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