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5日 星期日

遊記:屯門河

這一年,我又參加了綠色力量舉辦的河流考察。今次考察的河流是屯門河。「屯門」一名最早見於唐初,由於該處是海路進入珠江的大門,加上青山灣有青山及九逕山作為天然屏障,是良好的避風港,所以當時屯門已是南中國海、印度洋的商船往廣州的必經之路。唐初為了海防及管理對外貿易,設立軍鎮於屯門,並駐兵二千名。「屯門」之名字有「屯兵之門」的意思。(輯 河去河從-屯門河》 香港:綠色力量 2012)

屯門河位於新界西北部,發源於屯門以西九徑山。在我身後的一條小溪,位於九徑山腰。這處人蹟罕至,沒有受到污染。溪水緩緩流動,水清可見底層砂礫。水中有米蝦、蝦虎魚、蜉蝣等生物,水中又有水鉸剪、蜻蜓、豆娘等昆蟲。沿著小溪又叢生各類的植物,包括寬苞茅膏菜、豬籠草、山稔等等。小動物、昆蟲,各式植物隨處可見,可謂生機處處。

眾多小溪會聚之後,流入藍地灌溉水塘。這個小型水塘建於1957年,由當時港督葛亮洪親自監督而成,目的在於蓄水,好讓農民灌溉農田。雖然香港現今的農業式微,但這個小水塘卻沒有廢棄,仍然發揮蓄水與防洪的功能。青山綠水,互相輝影,水面就如一面鏡子,反照綠葉與白雲。

河水經藍地灌溉水塘,進入虎地下村,旁邊有一個石礦場,為香港提供建築材料。在照片的中央,凹陷的山谷中,流出一條水溪。由此推斷,這裡從前也是一條河溪,跟九徑山腰那條小溪同一模樣。但是,隨著人類開採礦石的活動,樹木消失了,魚兒不見了,昆蟲消失了,留下的只有一堆光脫脫的岩石。由於沒有植被的保護,岩石風化的速度加快,水土流失問題嚴重,導致沙塵滾滾。只要風一吹,到處也是塵。

溪水經過虎地下村之後,便流入人工渠道。沿山勢而下,流到屯門的巿中心。河水在這裡受到人類活動的污染,例如家居廢水、禽蓄污水、工業廢水、固體垃圾等等。所以,這裡的屯門河其實不是一條河,只能說是一條坑渠,而屯門的居民便是住在這條坑渠的兩旁,忍受著污水的臭氣、磁生的蚊蟲和討厭的景觀。在照片中,我身處在港鐵兆康站的底部。這裡平日不予開放,需要由渠務署職員帶同下才可進入。港鐵兆康站其實是三條支流的會聚處,不但河水會聚了,連污水與垃圾也都在此會聚。所以,兆康站是港鐵最臭的車站之一。然而,自從九十年代渠務署在此建立一個旱季截流器之後,三條支流的污水在此被抽走,經泵房流至污水處理廠,再流入屯門河下游,河水的臭氣問題才得以解決。

經過處理的屯門河變得清澈,成為屯門巿中心的一個景點。在屯門河的兩岸種植大量的樹木,屯門公園也在此建成,形成河岸休憩地帶。在河上,小白鷺在飛。在河裡,鰂魚在游動。在河岸的公園裡,人們在歌唱。藉著這條河,人類和自然便融為一體。

屯門河的出口是青山灣,而青山灣歷代以來都是漁船的避風塘,屯門河水便在這裡流入后海灣。但是,大部分海灣給避風塘的堤壩圍住了,只剩下兩個細小的出入口,讓漁船進出。屯門的河水沒法直接流入后海灣,而后海灣又受到珠江河水的污染,加上每年夏季休漁期,所有漁船都會回來停泊,船上的生活污水直接倒入避風塘。在三重污染之下,青山灣變成死水會集的海灣。但最諷刺的是青山灣旁邊有一個青山灣泳灘,再遠一點又有蝴蝶灣泳灘和黃金海岸泳灘。在這些泳灘上,有不少人在游泳。泳客似乎很享受嬉水之樂,但如果他們知道青山灣的污染情況,他們便不敢再暢泳於污水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